一种窄边窗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55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窄边窗,涉及窗户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外框、第一玻璃、压线框、装饰框、转换框和活动窗,所述外框围成上窗口和下窗口,所述上窗口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一沿边,所述压线框扣合在上窗口内侧,所述第一玻璃固定在第一沿边与压线框之间,所述装饰框卡设于压线框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边,且装饰框的周边与外框之间形成装饰槽;所述转换框扣合在下窗口内侧,所述活动窗铰接在转换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提高了窗户的整体美观程度,具有简约、美观、大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边窗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户
,尤其涉及一种窄边窗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窗户作为建筑与外界之间交互的桥梁,不仅仅只是遮风挡雨、通风采光,窗框结构的设计在美学上尤为重要;传统的窗户开扇凸出于框体材料,且窗框和开扇设计过于宽厚,尤其是外开窗加上转换框后显得非常臃肿,与窗户固定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不符合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现有设计中的窗户基本上包括固定窗和活动窗,活动窗关闭后,与外框搭接部分高于外框平面一公分左右,活动窗的周边看起来有明显的线条,而固定窗由于直接固定在外框上,其周边均为平面,与活动窗周边的线条不够匹配,降低了整体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窗户的整体美观程度,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窄边窗,包括外框、第一玻璃、压线框、装饰框、转换框和活动窗,所述外框围成上窗口和下窗口,所述上窗口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一沿边,所述压线框扣合在上窗口内侧,所述第一玻璃固定在第一沿边与压线框之间,所述装饰框卡设于压线框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边,且装饰框的周边与外框之间形成装饰槽;所述转换框扣合在下窗口内侧,所述活动窗铰接在转换框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与第一沿条之间、第一玻璃与压线框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玻璃胶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的下端与外框之间还固定垫有玻璃垫块。进一步地,所述外框和转换框的内部均穿设有第一隔热条。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窗与转换框之间隔有发泡胶条。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窗包括开扇框、第二玻璃和固定框,所述开扇框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二沿边,所述固定框卡设在开扇框的内侧,所述第二玻璃固定在第二沿边与固定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与第二沿条之间、第二玻璃与固定框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玻璃胶条。进一步地,所述开扇窗的内部穿设有第二隔热条。进一步地,还包括纱扇框,所述纱扇框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纱网,所述纱扇窗的一侧边铰接在转换框上,且纱扇窗位于活动窗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的一种窄边窗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质检合格的铝合金型材,按照图纸尺寸使用高精度数控双头锯进行下料,尺寸精度控制在±0.2mm,并在外框和转换框的腔体处穿设第一隔热条,在开扇窗的内部穿设第二隔热条,增加断桥隔热效果;S2、将外框材料使用专用铣床进行铣榫,将外框、压线框、装饰框、转换框和活动窗使用专用冲模进行冲孔;S3、使用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将转换框及活动窗的材料铣锁孔,外开窗时将外框的开窗部位的室外侧大面部分进行铣除加工;S4、去除铝合金型材端面的毛刺,在端面处涂抹专用截面胶,并插入专用连接角码及平整片进行组角合框,再使用专用双组分组角胶进行注胶,增强组角部分的密闭性及强度;S5、清洁框体,将第一玻璃胶条压入外框的对应的胶条槽口,将第二玻璃胶条压入活动窗上对应的胶条槽口;将第二玻璃装入开扇框,扣好固定框;安装纱网,将纱网固定在纱扇窗上;S6、安装对应的启闭系统,并调试,使活动窗通过启闭系统进行开合,确保窗户开启顺畅,手感舒适;S7、使用高精度压线切割锯,将对应的压线框按照尺寸下料并压入对应的外框上,确保压线拼接部分紧密不漏缝;S8、检查第一玻璃是否合格,取下压线框,放置玻璃垫块,将玻璃装入后再扣好压线框,接着扣上装饰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转换框,将活动窗铰接在转换框上,为外框的铣薄提供了条件,使本专利技术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加工方法,将外框一部分进行加工铣掉,降低外框开启部分的宽度,从而让开启部分的外框可视面变得更窄,增加整窗的通透性,以此达到简约的效果,更加美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沿边与压线框将第一玻璃固定住以后,在压线框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边还扣合安装装饰框,使装饰框的周边与外框之间形成装饰槽,形成了仿开扇的设计,视觉上与开扇部分保持一致,线条感很强,从而使其与活动窗的周边形状相互呼应,提升了整体的美观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沿垂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窗口部分沿垂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窗口部分沿垂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外窗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外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外框1,上窗口11,下窗口12,第一玻璃21,压线框22,装饰框23,装饰槽231,转换框31,活动窗32,开扇框321,第二玻璃322,固定框323,纱扇框33,纱网331,第一隔热条41,第二隔热条42,第一沿边51,第一玻璃胶条52,玻璃垫块53,发泡胶条61,第二沿边62,第二玻璃胶条6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第一玻璃21、压线框22、装饰框23、转换框31、活动窗32和纱扇框33。外框1和转换框31的内部均穿设有第一隔热条41,开扇窗的内部穿设有第二隔热条42,第一隔热条41对外框1和转换框31起到隔热断桥的效果,第二隔热条42对开扇窗也起到隔热断桥的效果,隔热断桥的设计兼顾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同时满足装饰效果和门窗强度及耐老化性能的多种要求。外框1围成上窗口11和下窗口12,上窗口11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一沿边51,压线框22扣合在上窗口11内侧,第一玻璃21固定在第一沿边51与压线框22之间,第一玻璃21与第一沿条之间、第一玻璃21与压线框22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玻璃胶条52,第一玻璃胶条52的材质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使其经久耐用,同时第一玻璃胶条52可对第一玻璃21起到固定和减震的作用。第一玻璃21的下端与外框1之间还固定垫有玻璃垫块53,玻璃垫块53垫在第一玻璃21的下端,对第一玻璃21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装饰框23卡设于压线框22远离第一玻璃21的一侧边,且装饰框23的周边与外框1之间形成装饰槽231,装饰槽231使装饰框23看起来形成了仿开扇的设计,视觉上与开扇部分保持一致,线条感很强,从而使其与活动窗32的周边形状相互呼应,提升了整体的美观程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转换框31,将活动窗32铰接在转换框31上,为外框1的铣薄提供了条件,使本专利技术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加工方法,将外框1一部分进行加工铣掉,降低外框1开启部分的宽度,从而让开启部分的外框1可视面变得更窄,增加整窗的通透性,以此达到简约的效果,更加美观。转换框31扣合在下窗口12内侧,活动窗32铰接在转换框31上,活动窗32与转换框31之间隔有发泡胶条61,发泡胶条61的作用在于:避免活动窗32在打开或关闭时直接与转换框31进行撞击或接触,降低材料磨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安全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第一玻璃、压线框、装饰框、转换框和活动窗,/n所述外框围成上窗口和下窗口,所述上窗口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一沿边,所述压线框扣合在上窗口内侧,所述第一玻璃固定在第一沿边与压线框之间,所述装饰框卡设于压线框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边,且装饰框的周边与外框之间形成装饰槽;/n所述转换框扣合在下窗口内侧,所述活动窗铰接在转换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第一玻璃、压线框、装饰框、转换框和活动窗,
所述外框围成上窗口和下窗口,所述上窗口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一沿边,所述压线框扣合在上窗口内侧,所述第一玻璃固定在第一沿边与压线框之间,所述装饰框卡设于压线框远离第一玻璃的一侧边,且装饰框的周边与外框之间形成装饰槽;
所述转换框扣合在下窗口内侧,所述活动窗铰接在转换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与第一沿条之间、第一玻璃与压线框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玻璃胶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的下端与外框之间还固定垫有玻璃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和转换框的内部均穿设有第一隔热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与转换框之间隔有发泡胶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包括开扇框、第二玻璃和固定框,所述开扇框的内圈绕周延伸有第二沿边,所述固定框卡设在开扇框的内侧,所述第二玻璃固定在第二沿边与固定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与第二沿条之间、第二玻璃与固定框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玻璃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窄边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扇窗的内部穿设有第二隔热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
申请(专利权)人:艾族阳光房门窗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