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玉专利>正文

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4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在工厂生产中,热处理工序存在大量人工作业,潜在巨大的安全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专利技术了本设备,将钢材置于钢材移动组合体内,加入木炭与渗碳剂,开启加热组合体,燃料开始燃烧向钢材移动组合体内供热,这样就可以完成渗碳工序,控制钢材移动,钢材移动至淬火箱内,淬火箱内的水可以对设备完成淬火工序,淬火完毕后可控制移动支架翻转将钢材倾倒出去,完成出料,将木炭与催化剂拉出,开启喷水组合体,喷水组合体可将淬火箱内的水喷洒在木炭与催化剂上,促进渗碳剂的再生便于下次使用,喷水组合体将淬火箱内水排空后钢材可静置回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厂生产中,热处理工序存在大量人工作业,潜在巨大的安全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了本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可以远程操控完成渗碳、淬火、回火,可以促进渗碳剂的再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包括钢材移动组合体、加热组合体和喷水组合体,所述的钢材移动组合体、加热组合体均与喷水组合体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材移动组合体包括热处理箱、保护外壳、提手、拉门、渗碳箱、渗碳箱底板、行走电机、行走电机轴、固定套、行走齿轮、齿条、翻转轴、限位块、翻转电机、移动支架、进料孔、限位杆、圆底板、T型滑架、T型槽、液压缸、液压杆、托轴、渗碳箱、淬火箱、分隔板Ⅰ、分隔板Ⅱ、底板支耳、旋转弹簧支架、弹簧、连杆、连杆支耳、电机滑轨、升起滑槽和平移滑槽,热处理箱与两个保护外壳相连接,提手与拉门相连接,拉门与渗碳箱相连接,渗碳箱与渗碳箱底板相连接,渗碳箱、渗碳箱底板与热处理箱滑动连接,行走电机与行走电机轴相连接,行走电机轴与保护外壳滑动连接,行走电机轴与固定套相连接,固定套与行走齿轮相连接,行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与热处理箱相连接,行走齿轮与翻转轴转动连接,翻转轴与限位块相连接,限位块与热处理箱相接触,翻转轴与翻转电机相连接,行走电机、翻转电机分别与两个电机滑轨滑动连接,两个电机滑轨分别与两个保护外壳相连接,翻转轴与移动支架相连接,进料孔位于移动支架上,进料孔位于限位杆、圆底板正上方,限位杆与移动支架相连接,限位杆与圆底板相连接,T型滑架与T型槽滑动连接,T型槽位于热处理箱侧壁内,T型滑架与液压缸相连接,液压缸与液压杆滑动连接,液压杆与托轴相连接,托轴均与移动支架相接触,分隔板Ⅰ与分隔板Ⅱ相铰接,分隔板Ⅰ与分隔板Ⅱ均为隔热材料,分隔板Ⅰ与分隔板Ⅱ将热处理箱分为渗碳箱、淬火箱,底板支耳与热处理箱相连接,底板支耳与旋转弹簧支架相铰接,弹簧两端分别与旋转弹簧支架、连杆相连接,弹簧处于常态,连杆与连杆支耳相铰接,连杆支耳与分隔板Ⅱ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组合体包括鼓风电机、鼓风电机轴、链轮Ⅰ、链条、链轮Ⅱ、扇叶轴、扇叶、鼓风罩、连接支架、进风口Ⅰ、进风口Ⅱ、燃烧室、拉门、出气管和滤网,鼓风电机与连接支架相连接,鼓风电机与鼓风电机轴相连接,鼓风电机轴与连接支架转动连接,鼓风电机轴与链轮Ⅰ相连接,链轮Ⅰ通过链条与链轮Ⅱ相连接,链轮Ⅱ与扇叶轴相连接,扇叶轴与连接支架转动连接,鼓风电机轴、扇叶轴分别与两个扇叶相连接,连接支架与两个鼓风罩相连接,两个鼓风罩分别套接在两个扇叶外,进风口Ⅰ位于连接支架上,进风口Ⅱ位于燃烧室上,两个鼓风罩均与燃烧室相连接,燃烧室与热处理箱相连接,燃烧室与拉门相铰接,燃烧室与出气管相连接,出气管与滤网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喷水组合体包括水管Ⅰ、泵体、水管Ⅱ、出水箱、出水孔、抽水电机、抽水电机轴、齿轮Ⅰ、齿轮Ⅱ和齿轮Ⅱ轴,水管Ⅰ与热处理箱相连接,水管Ⅰ位于淬火箱底部,水管Ⅰ与泵体相连接,泵体与热处理箱相连接,泵体与水管Ⅱ相连接,水管Ⅱ与出水箱相连接,出水孔位于出水箱下部,抽水电机与泵体相连接,水电机与抽水电机轴相连接,抽水电机轴与泵体转动连接,泵体与齿轮Ⅰ相连接,齿轮Ⅰ与齿轮Ⅱ啮合连接,齿轮Ⅱ与齿轮Ⅱ轴相连接,齿轮Ⅱ轴与泵体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为:将钢材置于钢材移动组合体内,加入木炭与渗碳剂,开启加热组合体,燃料开始燃烧向钢材移动组合体内供热,这样就可以完成渗碳工序,控制钢材移动,钢材移动至淬火箱内,淬火箱内的水可以对设备完成淬火工序,淬火完毕后可控制移动支架翻转将钢材倾倒出去,完成出料,将木炭与催化剂拉出,开启喷水组合体,喷水组合体可将淬火箱内的水喷洒在木炭与催化剂上,促进渗碳剂的再生便于下次使用,喷水组合体将淬火箱内水排空后钢材可静置回火。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是本专利技术钢材移动组合体1的结构示意图五;图8是本专利技术加热组合体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是本专利技术加热组合体2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0是本专利技术喷水组合体3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是本专利技术喷水组合体3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是本专利技术喷水组合体3的剖视图。图中:钢材移动组合体1;热处理箱1-1;保护外壳1-2;提手1-3;拉门1-4;渗碳箱1-5;渗碳箱底板1-6;行走电机1-7;行走电机轴1-8;固定套1-9;行走齿轮1-10;齿条1-11;翻转轴1-12;限位块1-13;翻转电机1-14;移动支架1-15;进料孔1-16;限位杆1-17;圆底板1-18;T型滑架1-19;T型槽1-20;液压缸1-21;液压杆1-22;托轴1-23;渗碳箱1-24;淬火箱1-25;分隔板Ⅰ1-26;分隔板Ⅱ1-27;底板支耳1-28;旋转弹簧支架1-29;弹簧1-30;连杆1-31;连杆支耳1-32;电机滑轨1-33;升起滑槽1-34;平移滑槽1-35;加热组合体2;鼓风电机2-1;鼓风电机轴2-2;链轮Ⅰ2-3;链条2-4;链轮Ⅱ2-5;扇叶轴2-6;扇叶2-7;鼓风罩2-8;连接支架2-9;进风口Ⅰ2-10;进风口Ⅱ2-11;燃烧室2-12;拉门2-13;出气管2-14;滤网2-15;喷水组合体3;水管Ⅰ3-1;泵体3-2;水管Ⅱ3-3;出水箱3-4;出水孔3-5;抽水电机3-6;抽水电机轴3-7;齿轮Ⅰ3-8;齿轮Ⅱ3-9;齿轮Ⅱ轴3-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装置中所述的固定连接是指通过焊接、螺纹固定等方式进行固定,结合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不同的固定方式;所述的转动连接是指通过将轴承烘装在轴上,轴或轴孔上设置有弹簧挡圈槽,通过将弹性挡圈卡在挡圈槽内实现轴承的轴向固定,实现转动;所述的滑动连接是指通过滑块在滑槽或导轨内的滑动进行连接,滑槽或导轨一般为阶梯状,防止滑块在滑槽或导轨内发生脱落;所述的铰接是指通过在铰链、销轴和短轴等连接零件上进行活动的连接方式;所需密封处均是通过密封圈或O形圈实现密封。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包括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包括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和喷水组合体3,所述的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均与喷水组合体3相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包括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和喷水组合体(3),所述的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均与喷水组合体(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包括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和喷水组合体(3),所述的钢材移动组合体(1)、加热组合体(2)均与喷水组合体(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材渗碳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材移动组合体(1)包括热处理箱(1-1)、保护外壳(1-2)、提手(1-3)、拉门(1-4)、渗碳箱(1-5)、渗碳箱底板(1-6)、行走电机(1-7)、行走电机轴(1-8)、固定套(1-9)、行走齿轮(1-10)、齿条(1-11)、翻转轴(1-12)、限位块(1-13)、翻转电机(1-14)、移动支架(1-15)、进料孔(1-16)、限位杆(1-17)、圆底板(1-18)、T型滑架(1-19)、T型槽(1-20)、液压缸(1-21)、液压杆(1-22)、托轴(1-23)、渗碳箱(1-24)、淬火箱(1-25)、分隔板Ⅰ(1-26)、分隔板Ⅱ(1-27)、底板支耳(1-28)、旋转弹簧支架(1-29)、弹簧(1-30)、连杆(1-31)、连杆支耳(1-32)、电机滑轨(1-33)、升起滑槽(1-34)和平移滑槽(1-35),热处理箱(1-1)与两个保护外壳(1-2)相连接,提手(1-3)与拉门(1-4)相连接,拉门(1-4)与渗碳箱(1-5)相连接,渗碳箱(1-5)与渗碳箱底板(1-6)相连接,渗碳箱(1-5)、渗碳箱底板(1-6)与热处理箱(1-1)滑动连接,行走电机(1-7)与行走电机轴(1-8)相连接,行走电机轴(1-8)与保护外壳(1-2)滑动连接,行走电机轴(1-8)与固定套(1-9)相连接,固定套(1-9)与行走齿轮(1-10)相连接,行走齿轮(1-10)与齿条(1-11)啮合连接,齿条(1-11)与热处理箱(1-1)相连接,行走齿轮(1-10)与翻转轴(1-12)转动连接,翻转轴(1-12)与限位块(1-13)相连接,限位块(1-13)与热处理箱(1-1)相接触,翻转轴(1-12)与翻转电机(1-14)相连接,行走电机(1-7)、翻转电机(1-14)分别与两个电机滑轨(1-33)滑动连接,两个电机滑轨(1-33)分别与两个保护外壳(1-2)相连接,翻转轴(1-12)与移动支架(1-15)相连接,进料孔(1-16)位于移动支架(1-15)上,进料孔(1-16)位于限位杆(1-17)、圆底板(1-18)正上方,限位杆(1-17)与移动支架(1-15)相连接,限位杆(1-17)与圆底板(1-18)相连接,T型滑架(1-19)与T型槽(1-20)滑动连接,T型槽(1-20)位于热处理箱(1-1)侧壁内,T型滑架(1-19)与液压缸(1-21)相连接,液压缸(1-21)与液压杆(1-22)滑动连接,液压杆(1-22)与托轴(1-23)相连接,托轴(1-23)均与移动支架(1-15)相接触,分隔板Ⅰ(1-26)与分隔板Ⅱ(1-27)相铰接,分隔板Ⅰ(1-26)与分隔板Ⅱ(1-27)均为隔热材料,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玉
申请(专利权)人:陶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