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80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复方中药制剂在高温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取分离工艺与制粒包衣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现有复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并增强该药品治疗前列腺炎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药
,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复方中药制剂是根据云南彝族民间传统验方研制而成的中成药,由熊胆粉、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鱼腥草、龙胆草、竹叶柴胡、地黄、紫丹参、黄芪、茯苓、人工牛黄和栀子,共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化瘀通淋功效,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淋证,证见尿急、尿频、尿痛、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复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收载于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其记载的制备工艺如下:将除熊胆粉、人工牛黄外,其余龙胆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稠膏,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充分搅拌,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稠膏,加入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80℃以下干燥,粉碎,加入熊胆粉、人工牛黄,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复方中药制剂以提取物浸膏粉填充胶囊,由于提取物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浸膏粉含有大量的亲水性成份,尤其是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使得浸膏粉吸湿性较强。吸湿能改变制剂的表面性质、粉末的流动性,使中药固体制剂在成型和储存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胶囊填充困难、装量差异难控制、存储吸潮制剂霉变等,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我们发现通过提取工艺优化及添加防潮辅料(淀粉、滑石粉)能改善复方中药制剂提取物浸膏粉的吸湿性,但胶囊中仍有结块现象发生。为了解决复方中药制剂结块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些前期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现有工艺的复方中药制剂内容物结块并非吸潮引起(水分并未增加),而与温度有关(加速50℃结块现象明显)。同时,高温下复方中药制剂的一些药效成分性质不稳定。《龙胆苦苷药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配伍应用》(王焱等,西北药学杂志,2012,27(5):502-505)表明,龙胆苦苷遇热容易被破坏。高温不仅会使复方中药制剂内容物结块,还会破坏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等。因此现有复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存在不足,即使生产过程中控制良好,上市后储存温度偏高还是会出现产品结块、有效成分降低的情况。目前对于挥发性成分,制剂中多采用环糊精包合以减少其挥发,增加稳定性。《丹皮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衣颗粒的稳定性研究》(张振海等,中成药,2012,34(9):1804-1806)文中显示,丹皮酚采用环糊精包合时药物损失较多,丹皮酚收率一般低于90%。同时由于环糊精自身分子量较大,丹皮酚环糊精包合物中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一般不超过15%,会大幅度增加给药剂量。因此文中采用干法制粒和颗粒包衣技术相结合制备丹皮酚颗粒,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用量低于50%时,颗粒中细粉较多,不利于后面的颗粒包衣。在挥发性成分中加入大量的HPMC,既起包埋效果又起到粘合剂作用利于制粒。然而复方中药制剂内含物本身给药量较大(每粒内含物平均0.46g),且成分复杂;若采用包埋工艺,既大幅度增加给药剂量,又可能影响本品的溶出吸收利用。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解决药品稳定性问题、保障产品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能有效提高现有复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1)按标准处方量,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鱼腥草、龙胆草、竹叶柴胡用40-50%乙醇在50-60℃下提取0.5-1.5h,过滤后得滤液和药渣;(2)取步骤(1)药渣,按标准处方量加栀子、地黄、紫丹参、黄芪、茯苓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3h,收集滤液,与步骤(1)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冷却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80%,搅拌均匀,静置18-36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含水量为3-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3)取步骤(2)复方中药提取物,按标准处方量与熊胆粉、人工牛黄混匀,室温条件下物料水分控制在4-6%,用GL2-25干法制粒机干法制粒,颗粒粒径控制在10-30目;(4)取步骤(3)颗粒,用HPMC-E5包衣液进行无孔包衣机包衣,颗粒温度为40-50℃,滚筒转速为6-8rpm,包衣液流量为16-20mL/min,包衣增重至颗粒质量的3-6%,加入1%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壳。优选的,步骤(1)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鱼腥草、龙胆草、竹叶柴胡用45%乙醇在55℃下提取1h,过滤后得滤液和药渣。优选的,步骤(2)取步骤(1)药渣,按标准处方量加栀子、地黄、紫丹参、黄芪、茯苓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h,收集滤液,与步骤(1)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8%,搅拌均匀,静置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含水量为4%的复方中药提取物。优选的,步骤(3)中室温条件下物料水分控制在5%。优选的,步骤(3)中干法制粒送料速度15-20g/min,压轮转速10-15rpm、造粒转速15-20rpm,颗粒粒径控制为20目。优选的,步骤(4)中HPMC-E5包衣增重至颗粒质量的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取得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原生产工艺中复方中药制剂提取物采用水煎煮,70%醇沉,含有大量亲水性成分(如槲皮苷等)易引起结块,含有热不稳定性的成分(如龙胆苦苷等),产品在高温下稳定性降低;同时这些成分如龙胆总苷、槲皮苷等皂苷类多具有抗炎活性,为复方中药制剂中发挥清热利湿,化瘀通淋的有效成分,因此不能通过去除上述成分来解决本品的稳定性问题。针对热不稳定,现有的制剂技术主要为环糊精等辅料包埋,然而复方中药制剂内含物本身给药量较大(每粒内含物平均为0.46g),采用普通包埋技术会大大提高服用量,还会影响产品的溶出吸收利用。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步骤(1)“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冷却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80%,搅拌均匀,静置18-36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含水量为3-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的条件下,药材提取物对龙胆苦苷等热不稳定具有最佳包埋效果。在不增加辅料的情况下利用提取物自身的包埋效果,并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制粒包衣工艺,能有效保护复方中药制剂中龙胆苦苷等热不稳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改善现有产品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实现高温高湿条件下六个月未出现结块现象,且龙胆苦苷含量仍在5mg/粒以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提取分离工艺控制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复方中药制剂中抗前列腺炎有效成分含量,动物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工艺用药大鼠的前列腺指数、PGE2和IL-10含量较原工艺组更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具有增强该药品治疗前列腺炎症的作用。表1原工艺与本专利技术工艺稳定性及有效性比较注:与原工艺组相比,△表示P<0.05。2、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复方中药制剂原有工艺中,由于提取物占比较大,粉末填充时对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虽然加入滑石粉等润滑剂,但仍易出现粘冲和结块现象出现;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复方中药制剂提取物含水量4-6%,HPMC-E5包衣后直接干法制粒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n(1)按标准处方量,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鱼腥草、龙胆草、竹叶柴胡用40-50%乙醇在50-60℃下提取0.5-1.5h,过滤后得滤液和药渣;/n(2)取步骤(1)药渣,按标准处方量加栀子、地黄、紫丹参、黄芪、茯苓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3h,收集滤液,与步骤(1)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冷却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80%,搅拌均匀,静置18-36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含水量为3-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n(3)取步骤(2)复方中药提取物,按标准处方量与熊胆粉、人工牛黄混匀,室温条件下物料水分控制在4-6%,用GL2-25干法制粒机干法制粒,颗粒粒径控制在10-30目;/n(4)取步骤(3)颗粒,用HPMC-E5包衣液进行无孔包衣机包衣,颗粒温度为40-50℃,滚筒转速为6-8rpm,包衣液流量为16-20mL/min,包衣增重至颗粒质量的3-6%,加入1%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
(1)按标准处方量,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鱼腥草、龙胆草、竹叶柴胡用40-50%乙醇在50-60℃下提取0.5-1.5h,过滤后得滤液和药渣;
(2)取步骤(1)药渣,按标准处方量加栀子、地黄、紫丹参、黄芪、茯苓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3h,收集滤液,与步骤(1)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冷却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80%,搅拌均匀,静置18-36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含水量为3-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
(3)取步骤(2)复方中药提取物,按标准处方量与熊胆粉、人工牛黄混匀,室温条件下物料水分控制在4-6%,用GL2-25干法制粒机干法制粒,颗粒粒径控制在10-30目;
(4)取步骤(3)颗粒,用HPMC-E5包衣液进行无孔包衣机包衣,颗粒温度为40-50℃,滚筒转速为6-8rpm,包衣液流量为16-20mL/min,包衣增重至颗粒质量的3-6%,加入1%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蓬周祥来灿林徐洪明何厚洪王建方尚云龙吕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康恩贝希陶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