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68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包括滑台、承重柱和设置在承重柱上的栽培架结构,所述承重柱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栽培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承重柱焊接连接,所述承重柱底部与滑台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大棚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摆放蘑菇培养菌棒,同时而不会影响姬松茸的生产,不会因为蘑菇培养菌棒摆放的太过拥挤而致使姬松茸的外观过于扭曲,通过多组栽培架结构与滑台滑动安装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批次姬松茸生产的周期及大小的不同来适应性的进行蘑菇培养菌棒之间间距的调整,可以在有限的生产空间的情况下自由调整不同大小姬松茸的生长密度,可以很好的保证姬松茸的生长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菌类产品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地巴西、秘鲁。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中,姬松茸主要分解利用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秆、棉籽皮等和木屑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其有抗癌、增强身体免疫力效果,所以近些年人工栽培姬松茸的现象慢慢出现;人工姬松茸菌种的栽培方式有多种,通过在蘑菇培养菌棒上栽培姬松茸是一种常见的蘑菇菌种培养技术,现有技术公开了(专利名:一种组合式蘑菇培养装置,申请号:201720898219.7),该蘑菇培养装置采用了一些列的有助于蘑菇菌种生长的部件,但是结构较为简单,无法根据不同批次的姬松茸生长周期及大小,合理调整姬松茸之间的间距,以至于在生产空间较为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保证姬松茸的生长品质,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该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可以在有限的大棚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摆放蘑菇培养菌棒,同时而不会影响姬松茸的生产,不会因为蘑菇培养菌棒摆放的太过拥挤而致使姬松茸的外观过于扭曲,通过多组栽培架结构与滑台滑动安装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批次姬松茸生产的周期及大小的不同来适应性的进行蘑菇培养菌棒之间间距的调整,可以在有限的生产空间的情况下自由调整不同大小姬松茸的生长密度,可以很好的保证姬松茸的生长品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包括滑台、承重柱和设置在承重柱上的栽培架结构,所述承重柱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栽培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承重柱焊接连接,所述承重柱底部与滑台滑动连接;所述栽培架结构包括有底部托板、前滑板和后滑板,所述底部托板上表面纵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通过滑槽与底部托板滑动安装,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支撑架,支撑架是由垂直杆、横杆和纵杆构成,所述纵杆设置有多组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横杆上,且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的纵杆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等距且倾斜的摆放有蘑菇培养菌棒,且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的蘑菇培养菌棒交叉错位摆放。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焊接有圆形滑块,所述支撑柱通过圆形滑块与滑台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推把手,所述栽培架结构至少设置有三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滑板、后滑板的宽度为底部托板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设计方便所述前滑板和后滑板完全收纳进底部托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杆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纵杆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纵杆通过螺纹孔与横杆可拆卸安装,这样方便自由调节所述纵杆之间的间距合理分配所述蘑菇培养菌棒之间的紧密程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台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塞,通过限位塞的设置方便装卸承重柱和栽培架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重柱的外侧的下方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上端与底部托板焊接连接,以此来提高底部托板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姬松茸的栽培装置主体是有滑台和多个栽培架结构构成的一套姬松茸的栽培装置,栽培架结构是通过底部托板、前滑板和后滑板组成的,通过前滑板和后滑板与底部托板的滑动结构,可以适应性的改变前滑板和后滑板上蘑菇培养菌棒的相对距离,配合前滑板和后滑板上蘑菇培养菌棒倾斜且交叉错位摆放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有限的大棚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摆放蘑菇培养菌棒,同时而不会影响姬松茸的生产,不会因为蘑菇培养菌棒摆放的太过拥挤而致使姬松茸的外观过于扭曲;通过多组栽培架结构与滑台滑动安装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批次姬松茸生产的周期及大小的不同来适应性的进行蘑菇培养菌棒之间间距的调整,可以在有限的生产空间的情况下自由调整不同大小姬松茸的生长密度,可以很好的保证姬松茸的生长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姬松茸的栽培装置整体构架立体图。图2是单个栽培架结构安装结构立体图。图3是栽培架结构展开示意图。图4是栽培架结构收缩示意图图5是纵杆安装图。其中:1-滑台,2-承重柱,3-栽培架结构,4-底部托板,5-前滑板,6-后滑板,7-滑槽,8-垂直杆,9-横杆,10-纵杆,11-蘑菇培养菌棒,12-圆形滑块,13-推把手,14-螺纹孔,15-限位塞,1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包括滑台1、承重柱2和设置在承重柱2上的栽培架结构3,所述承重柱2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栽培架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承重柱2焊接连接,所述承重柱2底部与滑台1滑动连接;所述栽培架结构3包括有底部托板4、前滑板5和后滑板6,所述底部托板4上表面纵向设置有滑槽7,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通过滑槽7与底部托板4滑动安装,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支撑架,支撑架是由垂直杆8、横杆9和纵杆10构成,所述纵杆10设置有多组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横杆9上,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纵杆10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等距且倾斜的摆放有蘑菇培养菌棒11,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蘑菇培养菌棒11交叉错位摆放。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焊接有圆形滑块12,所述支撑柱2通过圆形滑块12与滑台1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2的外侧设置有推把手13,所述栽培架结构3至少设置有三组,所述前滑板5、后滑板6的宽度为底部托板4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设计方便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完全收纳进底部托板4。所述横杆9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孔14,所述纵杆10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纵杆10通过螺纹孔14与横杆9可拆卸安装,这样方便自由调节所述纵杆10之间的间距合理分配所述蘑菇培养菌棒11之间的紧密程度。所述滑台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塞15,通过限位塞15的设置方便装卸承重柱2和栽培架结构3,所述承重柱2的外侧的下方设置有加强筋16,加强筋16的上端与底部托板4焊接连接,以此来提高底部托板4的稳定性。该姬松茸的栽培装置主体是有滑台1和多个栽培架结构3构成的一套姬松茸的栽培装置,栽培架结构3是通过底部托板4、前滑板5和后滑板6组成的,通过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与底部托板4的滑动结构,可以适应性的改变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蘑菇培养菌棒11的相对距离,配合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蘑菇培养菌棒11倾斜且交叉错位摆放的结构设计,可以在有限的大棚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摆放蘑菇培养菌棒11,同时而不会影响姬松茸的生产,不会因为蘑菇培养菌棒11摆放的太过拥挤而致使姬松茸的外观过于扭曲;通过多组栽培架结构3与滑台1滑动安装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批次姬松茸生产的周期及大小的不同来适应性的进行蘑菇培养菌棒11之间间距的调整,可以在有限的生产空间的情况下自由调整不同大小姬松茸的生长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台(1)、承重柱(2)和设置在承重柱(2)上的栽培架结构(3),所述承重柱(2)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栽培架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承重柱(2)焊接连接,所述承重柱(2)底部与滑台(1)滑动连接;/n所述栽培架结构(3)包括有底部托板(4)、前滑板(5)和后滑板(6),所述底部托板(4)上表面纵向设置有滑槽(7),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通过滑槽(7)与底部托板(4)滑动安装,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支撑架,支撑架是由垂直杆(8)、横杆(9)和纵杆(10)构成,所述纵杆(10)设置有多组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横杆(9)上,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纵杆(10)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等距且倾斜的摆放有蘑菇培养菌棒(11),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蘑菇培养菌棒(11)交叉错位摆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台(1)、承重柱(2)和设置在承重柱(2)上的栽培架结构(3),所述承重柱(2)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栽培架结构(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承重柱(2)焊接连接,所述承重柱(2)底部与滑台(1)滑动连接;
所述栽培架结构(3)包括有底部托板(4)、前滑板(5)和后滑板(6),所述底部托板(4)上表面纵向设置有滑槽(7),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通过滑槽(7)与底部托板(4)滑动安装,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支撑架,支撑架是由垂直杆(8)、横杆(9)和纵杆(10)构成,所述纵杆(10)设置有多组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横杆(9)上,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纵杆(10)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等距且倾斜的摆放有蘑菇培养菌棒(11),且所述前滑板(5)和后滑板(6)上的蘑菇培养菌棒(11)交叉错位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姬松茸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的底部焊接有圆形滑块(12),所述承重柱(2)通过圆形滑块(12)与滑台(1)滑动连接,且所述承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泽斌张颜赟魏阳珠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康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