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463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基肥、种植和管理,所述整地步骤,按照株距5‑6m、行距6‑7m的种植密度开挖菠萝蜜种植穴;在菠萝蜜种植穴行间起黄秋葵种植畦,每行间起2‑3畦,畦面宽1‑1.2m,按照黄秋葵株距为40‑50cm开黄秋葵种植孔;所述施基肥步骤,按照每亩20‑30kg富硒有机肥、1‑2kg氮磷钾复合肥和0.5‑0.8kg钙镁磷肥的用量在菠萝蜜种植穴内施菠萝蜜种植基肥;按照每亩1000‑1500kg富硒有机肥和15‑25kg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在黄秋葵种植畦上施黄秋葵种植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菠萝蜜幼龄期套种黄秋葵,能够提升果园利用率,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果间作套种作物的
,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菠萝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Lam.)又称木菠萝、树菠萝,为桑科(Moraceae)木菠萝属(Artocarpus)典型的热带果树,享有“热带水果皇后”、“齿留香”的美称。原产于印度南部,我国引种栽培菠萝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菠萝蜜果实味甜而香气浓郁,含有丰富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价值高。果实除生食外,还可制作糕点、果脯、脆片、饮料等,未成熟果可作各种菜肴的配料;种子富含淀粉,可作为粮食的补充;目前我国菠萝蜜生产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以海南、广东等地种植最多。近10余年来,菠萝蜜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以每年近15%的速度增长,并在优势产区出现了规模化商业种植,其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并逐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模式。黄秋葵(AbelmoschusesculentusL.),是锦葵科秋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羊角椒、羊角豆、补肾菜等,在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价值的药食同源蔬菜,黄秋葵全身上下都是宝,其中以食用黄秋葵的嫩荚为主。黄秋葵嫩荚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纤维素、粗脂肪、钙、铁、锌等,其中每100g干物质里粗蛋白高达21.43g、纤维素9.42g、Vc29.95mg;在美国被认为是植物界中的“伟哥”,具有抗疲劳、增耐力、血液循环加快、预防慢性胃病、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抗疲劳等功效,同时又是减肥的好材料。黄秋葵果实含有较高热量,在欧美和很多非洲国家都作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此外,黄秋葵果实除了进行直接销售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如加工成黄秋葵果干、黄秋葵植物油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黄秋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黄秋葵种植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凸显。现今,菠萝蜜套种相关的报道很少。菠萝蜜一般种植的株距为5-6米,行距6-7米,一亩种植18-22株;建园初期菠萝蜜树冠小,有大面积空地荒废,杂草生长快,浪费大量的温光资源和土地资源,并且种植前期产出少,同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对果园进行除草、防治病虫害、防止水土流失等管理,增加种植成本。黄秋葵可春播夏收,也可夏播秋收,且能够提升复种指数,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大大提高菠萝蜜种植前期土地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高产高效种植方法。在菠萝蜜幼龄期套种黄秋葵,从而提升果园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果园前期收入;同时实现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增加果园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步骤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基肥、种植和管理,所述整地步骤,按照株距5-6m、行距6-7m的种植密度开挖菠萝蜜种植穴;在菠萝蜜种植穴行间起黄秋葵种植畦,每行间起2-3畦,畦面宽1-1.2m,按照黄秋葵株距为40-50cm开黄秋葵种植孔;所述施基肥步骤,按照每亩20-30kg富硒有机肥、1-2kg氮磷钾复合肥和0.5-0.8kg钙镁磷肥的用量在菠萝蜜种植穴内施菠萝蜜种植基肥;按照每亩1000-1500kg富硒有机肥和15-25kg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在黄秋葵种植畦上施黄秋葵种植基肥;所述富硒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堆沤25-35天得到:400-500份牛粪,200-300份木薯渣,100-200份花生麸,10-15份过磷酸钙,5-8份亚硒酸钠,BTEM活菌剂1-2份。以下方案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品种选择步骤,菠萝蜜品种选择泰蜜12号、常有菠萝蜜或琼引1号中的一种;所述黄秋葵品种选择五福、清福、卡里巴或粤海中的一种。所述育苗步骤包括选育菠萝蜜种苗和黄秋葵育苗,所述菠萝蜜种苗为选育有2-3蓬老熟枝叶的嫁接苗;所述黄秋葵育苗采用黄秋葵专用富硒育苗基质进行,所述黄秋葵专用富硒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泥炭200-300份、椰糠40-60份、珍珠岩60-100份、蛭石60-100份、硝酸钙8-10份、磷酸二氢钾5-10份、亚硒酸钠1-2份。所述种植步骤,菠萝蜜的种植时间为春季3-4月份;黄秋葵的种植时间为春季3月底-4月底。所述管理步骤,包括除草,菠萝蜜修剪管理,给菠萝蜜追施尿素、氮磷钾复合肥、富硒有机肥或钙镁磷肥,以及给黄秋葵追施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菠萝蜜套种黄秋葵,实现短期作物和长期作物同时发展,长短结合,充分利用日光、水分、养分等资源,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复种指数,让种植户短时间内能够有收益,并且不影响最终产品的收获同时提高经济效益。2.通过菠萝蜜套种黄秋葵,能够有效减少除杂草成本,黄秋葵采收后,割下枝干还可以覆盖菠萝蜜作为保湿材料,同时还可以作为菠萝蜜冬季压青肥,就地取材,实现提质增效。3.黄秋葵作为短期作物,根系较浅,主要吸收土壤表层养分;菠萝蜜是木本植物,主要吸收中下层养分;有效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4.通过套种黄秋葵,改善种植园小气候,保持土壤湿度,减少菠萝蜜在干旱季节造成裂果。5.本专利技术中的基肥是由牛粪、木薯渣、花生麸、过磷酸钙、亚硒酸钠堆沤而得的富硒有机肥,并且黄秋葵的育苗基质是富硒基质,让黄秋葵和菠萝蜜比较容易吸收硒;同时黄秋葵枝干作为菠萝蜜的压青肥,把黄秋葵枝干中吸收的硒再次返回土壤,并且实现富硒栽培,从而得到富硒产品,赋予产品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富硒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堆沤25-35天得到:500份牛粪,300份木薯渣,200份花生麸,10份过磷酸钙,8份亚硒酸钠,BTEM活菌剂22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黄秋葵专用富硒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泥炭200份、椰糠60份、珍珠岩60份、蛭石100份、硝酸钙8份、磷酸二氢钾10份、亚硒酸钠2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氮磷钾复合肥中N-P-K比例为15:15:15;钙镁磷肥中P2O5含量≥18%;BTEM活菌剂采购自昆明邦图科贸有限公司。大田实施例1菠萝蜜和黄秋葵套种(1)整地要求:选择阳光充足、地势较平坦、肥沃的园地,菠萝蜜按照株距为5-6m,行间距为6-7m于定植前一个月挖好定植穴,表土、里土分开放置暴晒一个月左右;定植前将表土、枯枝杂草回至种植穴的三分之一,然后按照每亩施用量将富硒有机肥20kg、复合肥2kg、钙镁磷肥0.8kg作为基肥与里土混匀回填,上层填入表土,并做成地面高10cm的土堆,以备定植。拟将黄秋葵种植于菠萝蜜行间,套种第一年和第二年每行间起3畦,第三年和第四年每行间起2畦,畦面宽1-1.2m;畦间间隔30-40cm,沟深25-30cm,作为操作行;在畦面的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三处挖基肥沟,深20-30cm施入富硒有机肥1000kg,复合肥20kg;基肥与起沟时的土壤拌匀,整平;再用地膜平铺在畦面上,周边用土壤压实;在基肥沟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步骤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基肥、种植和管理,其特征在于:/n所述整地步骤,按照株距5-6m、行距6-7m的种植密度开挖菠萝蜜种植穴;在菠萝蜜种植穴行间起黄秋葵种植畦,每行间起2-3畦,畦面宽1-1.2m,按照黄秋葵株距为40-50cm开黄秋葵种植孔;/n所述施基肥步骤,按照每亩20-30kg富硒有机肥、1-2kg氮磷钾复合肥和0.5-0.8kg钙镁磷肥的用量在菠萝蜜种植穴内施菠萝蜜种植基肥;按照每亩1000-1500kg富硒有机肥和15-25kg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在黄秋葵种植畦上施黄秋葵种植基肥;/n所述富硒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堆沤25-35天得到:400-500份牛粪,200-300份木薯渣,100-200份花生麸,10-15份过磷酸钙,5-8份亚硒酸钠,BTEM活菌剂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步骤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基肥、种植和管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地步骤,按照株距5-6m、行距6-7m的种植密度开挖菠萝蜜种植穴;在菠萝蜜种植穴行间起黄秋葵种植畦,每行间起2-3畦,畦面宽1-1.2m,按照黄秋葵株距为40-50cm开黄秋葵种植孔;
所述施基肥步骤,按照每亩20-30kg富硒有机肥、1-2kg氮磷钾复合肥和0.5-0.8kg钙镁磷肥的用量在菠萝蜜种植穴内施菠萝蜜种植基肥;按照每亩1000-1500kg富硒有机肥和15-25kg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在黄秋葵种植畦上施黄秋葵种植基肥;
所述富硒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堆沤25-35天得到:400-500份牛粪,200-300份木薯渣,100-200份花生麸,10-15份过磷酸钙,5-8份亚硒酸钠,BTEM活菌剂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菠萝蜜套种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品种选择步骤,菠萝蜜品种选择泰蜜12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艳春周婧杨志强何文徐冬英彭崇韦优黄丽君李文砚卢美瑛蒋娟娟赵静孔方南卓福昌周彩霞罗培四唐景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