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57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底壳设有容置腔内设有气流腔和控制线路板,气流腔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气流腔的顶部,并将气流腔封闭。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电源接口、微型离子发生器、两离子发射针及两出气口。两出气口均与气流腔连通,并分别设置在两离子发射针的周围。上壳体设有与两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喷射口,每一离子发射针的发射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喷射口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气流腔、控制线路板、微型离子发生器、离子发射针及喷射口在底壳和上壳体内层叠布置,大大缩小了整体的体积,正负静电峰值可保持在30V内,可调节消除静电的速度,可直接在无风状态或有风状态使用来消除静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除静电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静电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除静电装置一般都为电晕放电形式,工作时需要借助风扇或压缩空气来将除静电装置产生的正负离子输送到静电产生的场所,如离子风机、离子风嘴、离子风棒、离子风蛇等除静电装置。借助风扇风力和压缩空气风力虽然可以将静电消除,但会将环境内的灰尘与微小颗粒再度吹起,若这些灰尘和颗粒再度降落至物体表面时,会造成物体表面的污染。为解决借助风扇风力和压缩空气风力会将灰尘与微小颗粒再度吹起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可以无风消除静电的离子棒。离子棒采用脉冲工作模式,可在不同频率状态下进行无风消除静电,如将离子棒设置为5HZ/10HZ/15HZ/等状态下,可以进行无风消除静电。但现有离子棒体积太大,最短的离子风棒长度约400mm左右,在精密元件加工时,尤其半导体技工行业中,往往需要将除静电装置安装在设备内部,而现有的离子风棒因体积太大,无法内置到设备内,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可以进行无风消除静电的离子棒体积太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包括:底壳和罩设在底壳上的上壳体。底壳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气流腔和控制线路板。气流腔的侧壁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气流腔的顶部,并将气流腔封闭。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电源接口、微型离子发生器、两离子发射针及两出气口。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微型离子发生器与电源接口电连接。两离子发射针设置在微型离子发生器高压输出端的两侧,并与微型离子发生器电连接。两出气口均与气流腔连通,并分别设置在两离子发射针的周围。上壳体设有与两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喷射口,每一离子发射针的发射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喷射口的中心。上壳体还设有与进气口对应的第一让位通孔,以及与电源接口对应的第二让位通孔。优选地,底壳与上壳体均为塑胶材质,且底壳与上壳体之间采用胶水密封连接。优选地,气流腔的一侧壁共用底壳的一侧壁,进气口设置在气流腔与底壳共用的侧壁上。优选地,容置腔内设有塑胶定位柱,控制线路板通过塑胶定位柱设置在气流腔的顶部。优选地,控制线路板的底部与气流腔的顶部端面之间采用密封胶密封。优选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与两离子发射针一一对应的导电的离子针座,离子针座设有插孔,离子发射针插入插孔内。电源接口、微型离子发生器及离子针座均焊接在控制线路板上。优选地,离子发射针的材质为钨合金或钛合金或单晶硅。优选地,喷射口的周侧向下延伸设有阻风凸台,阻风凸台的底部端面设有密封胶,密封胶紧贴控制线路板。优选地,上壳体设有容置槽,喷射口设置在容置槽的槽底。容置槽内设有离子传感器,离子传感器设置在喷射口的上方。容置槽的槽口设有保护壳,保护壳上设有与喷射口一一对应的离子出风口,离子出风口设置在喷射口的正上方。优选地,第一让位通孔及进气口内插有气管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气流腔、控制线路板、微型离子发生器、离子发射针及喷射口在底壳和上壳体内层叠布置,大大缩小了整体的体积。微型离子发生器输出的高压较低,在消除静电时,正负静电峰值可保持在30V内。可通过与外部气源连接,并控制外部气源的进气流量而控制喷射口喷射气流的流量,从而调节消除静电的速度。可直接在无风状态使用来消除静电,也可通过与外部气源连接而实现持续喷射的有风状态来消除静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壳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参照图1-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壳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包括:底壳100和罩设在底壳100上的上壳体200。底壳100与上壳体200均为塑胶材质,且底壳100与上壳体200之间采用胶水密封连接。底壳100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底壳100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气流腔110和控制线路板120。气流腔110的一侧壁共用底壳100的一侧壁,气流腔110的侧壁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111,进气口111设置在气流腔110与底壳100共用的侧壁上。容置腔内设有塑胶定位柱130,控制线路板120通过塑胶定位柱130设置在气流腔110的顶部,且控制线路板120的底部与气流腔110的顶部端面之间采用密封胶密封,防止进入到气流腔110内的气流从控制线路板120的底部与气流腔110的顶部端面之间泄露。控制线路板120上设有电源接口121、微型离子发生器122、两离子发射针123及两出气口124。电源接口121与外部电源连接,微型离子发生器122与电源接口121电连接,实现对微型离子发生器122的供电。两离子发射针123设置在微型离子发生器122高压输出端的两侧,并与微型离子发生器122电连接。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离子发射针12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控制线路板120上设有与两离子发射针123一一对应的导电金属制成的离子针座125,离子针座125设有插孔,离子发射针123插入插孔内。离子发射针123的材质为钨合金。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离子发射针123的材质还可以为钛合金或单晶硅。电源接口121、微型离子发生器122及离子针座125均焊接在控制线路板120上。两出气口124均与气流腔110连通,并分别设置在两离子发射针123的周围。如图2所示,上壳体200设有与两出气口124一一对应连通的喷射口210,每一离子发射针123的发射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喷射口210的中心。喷射口210的周侧向下延伸设有阻风凸台220,阻风凸台220的底部端面设有密封胶,密封胶紧贴控制线路板120,使得出气口124出来的气流只能通过喷射口210喷出,而不会从出气口124的周侧泄露,使得离子发射针123产生的正负离子通过气流输送到更远的距离,或加快正负离子到达需要消除静电物体表面的速度。上壳体200还设有与进气口111对应的第一让位通孔230,第一让位通孔230及进气口111内插有4mm的气管接口231,以方便与外部气源连接。上壳体200还设有与电源接口121对应的第二让位通孔240,以方便与外部电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和罩设在所述底壳上的上壳体;所述底壳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气流腔和控制线路板;所述气流腔的侧壁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气流腔的顶部,并将所述气流腔封闭;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电源接口、微型离子发生器、两离子发射针及两出气口;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两所述离子发射针设置在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高压输出端的两侧,并与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电连接;两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流腔连通,并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离子发射针的周围;所述上壳体设有与两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喷射口,每一所述离子发射针的发射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喷射口的中心;所述上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的第一让位通孔,以及与所述电源接口对应的第二让位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和罩设在所述底壳上的上壳体;所述底壳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气流腔和控制线路板;所述气流腔的侧壁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气流腔的顶部,并将所述气流腔封闭;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电源接口、微型离子发生器、两离子发射针及两出气口;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两所述离子发射针设置在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高压输出端的两侧,并与所述微型离子发生器电连接;两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流腔连通,并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离子发射针的周围;所述上壳体设有与两所述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喷射口,每一所述离子发射针的发射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喷射口的中心;所述上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的第一让位通孔,以及与所述电源接口对应的第二让位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体均为塑胶材质,且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体之间采用胶水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腔的一侧壁共用所述底壳的一侧壁,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流腔与所述底壳共用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除静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塑胶定位柱,所述控制线路板通过所述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恒之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