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55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减震仓,且第一减震仓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海绵垫,所述壳体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右侧焊接有三组指套,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焊接有抵板,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三组指槽,所述壳体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块,所述壳体的下方铰接有移动壳,且移动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减震仓,并且第二减震仓的内部填充有第二海绵垫,所述壳体与移动壳的右侧皆塑合有两组橡胶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从用户手中脱落,而且从该装置中拿出手机时无需用户扣动手机边缘,并且该装置中的手机不易因掉落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壳
,具体为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品,各种各样的手机壳也应运而出,手机壳可以保护手机本身的外壳不会被硬物留下划痕,而且让手机的外表变得时尚美观,从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壳虽然多采用防滑材质,但是防滑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手机因用户的疏忽,导致掉落而损坏,用户往往需要去手机店进行维修,影响了用户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经济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手机壳使用防滑材质进行防滑的效果不理想,手机容易掉落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减震仓,且第一减震仓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海绵垫,所述壳体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右侧焊接有三组指套,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焊接有抵板,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三组指槽,所述壳体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块,所述壳体的下方铰接有移动壳,且移动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减震仓,并且第二减震仓的内部填充有第二海绵垫,所述壳体与移动壳的右侧皆塑合有两组橡胶球。优选的,所述指套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指槽的内壁上皆铺设有第二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抵板呈倾斜状,所述抵板的倾斜角度呈四十五度。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呈凹面状,所述移动块的左侧设置有摩擦纹路。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右侧焊接有滑块,所述壳体左侧的底端开设有与移动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壳体与移动块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底端焊接有三组插块,所述移动壳的左侧焊接有三组插环,所述插块皆插设在插环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易从用户手中脱落,而且从该装置中拿出手机时无需用户扣动手机边缘,并且该装置中的手机不易因掉落而损坏;1、设置有指槽,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入指槽当中,从而将该装置握在手中,第二橡胶垫与用户的手指相贴合,使该装置不容易从用户手中脱落,当用户在跑步或者运动中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将手指插入指套当中,此时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相贴合,使该装置更加不易从用户手中脱落,从而保护了该装置中用户手机的安全,使手机不易因掉落而发生损坏;2、设置有移动壳,用户需要将手机从该装置中拿出时,向上推动移动块然后将移动壳向左翻转,即可将手机从该装置中滑出,无需用户扣起手机的边缘,手机的边缘不会因多次与该装置的边缘摩擦而掉色,而且整个过程方便快捷,为用户减少了麻烦;3、设置有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当用户不慎将该装置掉落时,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对该装置内的手机产生缓冲作用,使手机的上下两端不易因冲击而损坏,同时四组橡胶球对手机的屏幕进行保护,使手机的屏幕不会与地面直接接触,并且减小了手机屏幕受到的冲击力,再次提高了该装置内的手机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左侧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右侧侧视示意图。图中:1、壳体;2、第一减震仓;3、第一海绵垫;4、支撑板;5、指套;6、第一橡胶垫;7、抵板;8、指槽;9、第二橡胶垫;10、移动块;11、插块;12、移动壳;13、第二减震仓;14、第二海绵垫;15、插环;16、橡胶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减震仓2,且第一减震仓2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海绵垫3,壳体1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右侧焊接有三组指套5,支撑板4的顶端焊接有抵板7,抵板7呈倾斜状,抵板7的倾斜角度呈四十五度,使支撑板4的底端向左移动时,抵板7的右侧可以与壳体1相贴合,从而对支撑板4底端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定;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三组指槽8,指套5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橡胶垫6,指槽8的内壁上皆铺设有第二橡胶垫9,当第一橡胶垫6与第二橡胶垫9相贴合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第一橡胶垫6不易从第二橡胶垫9中滑落,壳体1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块10,移动块10的左侧呈凹面状,移动块10的左侧设置有摩擦纹路,用户用手指与摩擦纹路相贴合,增大了手指与移动块10之间的摩擦力,用户可以更加容易的将移动块10向上推动,移动块10的右侧焊接有滑块,壳体1左侧的底端开设有与移动块10相配合的滑槽,壳体1与移动块10构成滑动结构,滑槽与滑块对移动块10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使移动块10只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壳体1的下方铰接有移动壳12,且移动壳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减震仓13,并且第二减震仓13的内部填充有第二海绵垫14,移动块10的底端焊接有三组插块11,移动壳12的左侧焊接有三组插环15,插块11皆插设在插环15内部,插块11与插环15对移动壳12进行固定,使插块11插设在插环15内部时,移动壳12无法进行翻转,壳体1与移动壳12的右侧皆塑合有两组橡胶球16。工作原理:用户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可以将该装置握在手中,并将手指与第二橡胶垫9相贴合,第二橡胶垫9增大了手指与第二橡胶垫9本身的摩擦力,使该装置不易脱落,当用户处于运动中的环境使用手机时,可以将手指插入指套5内部,从而将该装置握在手中,使第一橡胶垫6与第二橡胶垫9相贴合,使该装置更加不容易从用户手中掉落;当用户需要将手机从该装置中取出时,可以转动用手指与移动块10的左侧相贴合,然后向上推动移动块10,使插块11与插环15相分离,此时用户向左翻转移动壳12,将该装置从底部打开,即可使壳体1内部的手机向下滑落,过程方便快捷;当手机不慎从用户的手中脱落,该装置掉落至地面时,手机受到的冲击力通过壳体1传递至第一海绵垫3和第二海绵垫14,第一海绵垫3和第二海绵垫14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减轻手机受到的震荡,同时四组橡胶球16对手机的屏幕进行保护作用,使手机屏幕不会直接与地面相接触,减小了手机因掉落而损坏的概率;用户还可以向左拉动支撑板4的底端,使抵板7与壳体1的左侧相抵触,从而对支撑板4的位置进行限定,壳体1的角度发生倾斜,支撑板4的底端成为壳体1的支撑点,起到一个手机支架的作用,供用户看视频、玩游戏等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减震仓(2),且第一减震仓(2)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海绵垫(3),所述壳体(1)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右侧焊接有三组指套(5),所述支撑板(4)的顶端焊接有抵板(7),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三组指槽(8),所述壳体(1)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块(10),所述壳体(1)的下方铰接有移动壳(12),且移动壳(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减震仓(13),并且第二减震仓(13)的内部填充有第二海绵垫(14),所述壳体(1)与移动壳(12)的右侧皆塑合有两组橡胶球(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减震仓(2),且第一减震仓(2)的内部填充有第一海绵垫(3),所述壳体(1)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右侧焊接有三组指套(5),所述支撑板(4)的顶端焊接有抵板(7),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三组指槽(8),所述壳体(1)左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块(10),所述壳体(1)的下方铰接有移动壳(12),且移动壳(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减震仓(13),并且第二减震仓(13)的内部填充有第二海绵垫(14),所述壳体(1)与移动壳(12)的右侧皆塑合有两组橡胶球(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指套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5)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一橡胶垫(6),所述指槽(8)的内壁上皆铺设有第二橡胶垫(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凤宽牛红梅张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企丰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