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云君专利>正文

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45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时能对插座适配器插脚进行保护,使用时更为安全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包括导轨座和插座适配器,所述导轨座包括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内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沉槽内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插座适配器包括壳体并设有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及地线插脚,所述地线插脚位于火线插脚与地线插脚之间,所述壳体固定有电插脚保护架,所述电插脚保护架由上板、底板及连接在上板与底板间的竖板构成,所述上板与壳体可转动固定,所述上板转动以使所述底板位于火线插脚下侧、位于零线插脚下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线板,具体涉及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
技术介绍
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包括导轨及滑配在导轨上的插座适配器,现有的导轨式插线板只有零线和火线,没有地线,使用安全性较低。申请号为20192091019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轨道插座,设置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及用于接地的第三导电片。该插座的第三导电片设置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下侧,使得插座适配器的接电插脚需要做的更长,插座适配器的摔落滚动都容易造成接电插脚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时能对插座适配器插脚进行保护,使用时更为安全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包括导轨座和插座适配器,所述导轨座包括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所述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前后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沉槽位于第一沉槽与第二沉槽之间,所述第一沉槽内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沉槽内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插座适配器包括壳体并设有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及地线插脚,所述地线插脚位于火线插脚与地线插脚之间,所述壳体固定有电插脚保护架,所述电插脚保护架由上板、底板及连接在上板与底板间的竖板构成,所述上板与壳体可转动固定,所述上板转动以使所述底板位于火线插脚下侧、位于零线插脚下侧。本技术使用时,将导轨座接电,将插座适配器插配在导轨座上,以使火线插脚与第一导电片接触,以使零线插脚与第二导向片接触,以使地线插脚与第三导电片接触,本技术具有用于与地线插脚相配合的第三导电片,能用于接地,使用安全性更高;且第三导电片位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本技术的导轨座能做的更薄。同时,本技术的插座适配器具有电插脚保护架,当导轨座与插座适配器分离时,通过转动电插脚保护架,以使底板位于插脚下侧,以对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进行保护,以避免扁条状的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磕碰弯曲或受损,以便于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接触。其中,本技术的第三导电片与导轨座的接电源插头的连接采用现有连接方式。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呈条形设置,所述电插脚保护架能以所述地线插脚为中心进行自转,所述底板和竖板下段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沉槽开口处的宽度。本技术的电插脚保护架不是上下翻转的,是自转的,通过自转以实现对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的保护。当要进行插座适配器与导轨座的插配时,进行电插脚保护架的自转,以使底板偏离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随后进行插座适配器的插配,以将底板和竖板下段插入第三沉槽内,并同时进行地线插脚与第三导电片的接触。作为优选,所述上板周向外缘呈圆形设置,所述壳体下部下侧有上宽下窄的台阶槽,所述上板上部形成有向周向外侧延伸的支撑凸起,所述上板位于台阶槽内并使支撑凸起支撑在所述台阶槽的台阶面上,所述上板上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固定。上述设置用于上板的上下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中部与地线插脚下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柱及设有竖向开口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一端可转动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另一端与底部或地线插脚固定,所述电插脚保护架以所述定位柱轴线为中心转动。上述设置以使电插脚保护架的固定更为稳定,同时还能用于对地线插脚的保护。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三沉槽的侧壁上,所述插座适配器与导轨座配合,以使所述地线插脚插配在第三沉槽内,并使地线插脚侧壁与所述第三导电片接触。上述设置便于地线插脚与第三导电片的接触,且不影响电插脚保护架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导电片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片本体,地线插脚插入第三沉槽以使地线插脚前后侧壁分别与一导电片本体接触。上述设置以使地线插脚与第三导电片的接触效果更好,能保证接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沉槽开口处固定有安全挡块,所述安全挡块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块单体,两挡块单体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地线插脚下端前后侧壁间的宽度,且挡块单体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底板前后侧壁间的宽度及竖板下段前后侧壁间的宽度;所述安全挡块的前侧挡块单体的厚度由前至后逐渐缩小,所述安全挡块的后侧挡块单体的厚度由后至前逐渐缩小。上述设置以对第三沉槽进行开口进行遮覆,以避免误操作触电。其中,安全挡块可采用橡胶制成,以便于挡块单体的变形。作为优选,所述地线插脚由下至上至少由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所述第一段用于与第三导电片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前后侧壁间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以使第二段外壁具有相对地线插脚轴线倾斜的第一限位面,所述导轨座的第三沉槽内具有弹性限位部,所述弹性限位部的前后侧壁间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加以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对应的第二限位面,当地线插脚与导轨座配合时,所述弹性限位部位于第二段侧面,并使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接触。上述设置用于插座适配器的防脱出,以避免导轨座倾翻或倒置时,插座适配器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导轨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内均设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分别固定于一绝缘块的容纳槽内;所述绝缘块包括位于第一沉槽内的第一绝缘块、位于第二沉槽内的第二绝缘块、位于第三沉槽内的第三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绝缘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向上开口的颈部槽和放置槽,所述颈部槽与放置槽相通,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设置于一放置槽内,所述颈部槽前后侧的宽度小于放置槽前后侧的宽度;所述颈部槽上段的前后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颈部槽下段的前后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绝缘块可采用绝缘塑料制成,以便于导轨座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导轨座的强度和外观质感。本技术具有不使用时能对插座适配器插脚进行保护,使用时更为安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一种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轨座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座适配器的一种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插座适配器的一种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包括导轨座10和插座适配器20,导轨座10包括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第三沉槽13,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第三沉槽13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前后平行设置,第三沉槽13位于第一沉槽11与第二沉槽12之间,第一沉槽11底部设有第一导电片14,第二沉槽12底部设有第二导电片15,第三沉槽13底部设有第三导电片16。由图2至图5所示,插座适配器20包括壳体41并设有火线插脚51、零线插脚52及地线插脚53,火线插脚51、零线插脚52呈片状,地线插脚53呈柱状并位于火线插脚51、零线插脚52之间,壳体41下侧固定有电插脚保护架6,电插脚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座和插座适配器,所述导轨座包括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所述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前后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沉槽位于第一沉槽与第二沉槽之间,所述第一沉槽内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沉槽内设有第三导电片;/n所述插座适配器包括壳体并设有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及地线插脚,所述地线插脚位于火线插脚与地线插脚之间,所述壳体固定有电插脚保护架,所述电插脚保护架由上板、底板及连接在上板与底板间的竖板构成,所述上板与壳体可转动固定,所述上板转动以使所述底板位于火线插脚下侧、位于零线插脚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座和插座适配器,所述导轨座包括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所述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第三沉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前后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沉槽位于第一沉槽与第二沉槽之间,所述第一沉槽内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沉槽内设有第三导电片;
所述插座适配器包括壳体并设有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及地线插脚,所述地线插脚位于火线插脚与地线插脚之间,所述壳体固定有电插脚保护架,所述电插脚保护架由上板、底板及连接在上板与底板间的竖板构成,所述上板与壳体可转动固定,所述上板转动以使所述底板位于火线插脚下侧、位于零线插脚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条形设置,所述电插脚保护架能以所述地线插脚为中心进行自转,所述底板和竖板下段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三沉槽开口处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周向外缘呈圆形设置,所述壳体下部下侧有上宽下窄的台阶槽,所述上板上部形成有向周向外侧延伸的支撑凸起,所述上板位于台阶槽内并使支撑凸起支撑在所述台阶槽的台阶面上,所述上板上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部与地线插脚下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柱及设有竖向开口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一端可转动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柱另一端与底部或地线插脚固定,所述电插脚保护架以所述定位柱轴线为中心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轨式可移动插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片位于所述第三沉槽的侧壁上,所述插座适配器与导轨座配合,以使所述地线插脚插配在第三沉槽内,并使地线插脚侧壁与所述第三导电片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君
申请(专利权)人:潘云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