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40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涉及磁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磁轴、第一磁块、第二磁轴、第二磁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极柱;第一磁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二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磁轴啮合;极柱包括第一极柱以及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的中间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磁场变化的同时保证均匀度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磁轴可调永磁铁
本技术涉及磁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
技术介绍
永磁铁作为磁场发生器由很多优点,比如磁场稳定,无需电源,体积小、均匀性高等特点,但是永磁铁的最大缺点为磁场气隙不可调,磁场强度不可调。老式可调永磁铁是由调整磁场的气隙来调整磁场强度的,但是当调节磁场气隙改变磁场时,磁场的均匀区和均匀度也同时发生改变,使得这类永磁铁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第一磁轴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磁轴啮合,使得第一磁轴可以作为主动轴、第二磁轴作为从动轴,第一磁轴带动第二磁轴同时转动,便于改变磁场强度和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磁场均匀度改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所述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磁轴、第一磁块、第二磁轴、第二磁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极柱;所述第一磁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二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磁轴啮合;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以及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的中间位置。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呈长方体,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两个侧板、顶盖、底板;所述内部壳体呈长方体,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以及支撑板,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平行,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隔板以及下隔板均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后挡板平行设置;所述上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面,所述下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面。可选地,所述第一磁轴的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部壳体的支撑板上,所述第二磁轴的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部壳体的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的上方。可选地,还包括减速机,所述第一磁轴的传动轴延伸至所述后挡板外侧,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的机体固定在所述顶盖上。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可选地,所述前挡板设置有轴承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调节所需磁场间隙,将被测样品放入磁场当中,磁轴内的磁块充磁方向,以特定形式排布,当上部磁块N极方向为正下方时,下方磁块N极为正上方,在此情况下转动磁轴,使两磁轴同步异向转动。将上部磁块N极转动至水平右侧时,下部磁块充磁方向同样会被转动至N极水平向右。在此过程中气隙间磁场强度由零调节至最大,右侧极柱末端为N极,左侧极柱末端为S极。继续转动磁轴至两磁块S-S对置,此时气隙间磁场强度由最大降至零。调节磁场间隙可得到由正到负的磁场强度。当被测样品体积改变时,将气隙调整为相对应样品的大小,随后调节磁场到所需强度即可。这样,使永磁铁实现了电磁铁的功能,保留了永磁铁无需用电和体积小的优势。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不改变气隙的情况下,改变磁场强度,并且磁场强度能够平滑过零,完成换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磁轴可调永磁铁,该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磁轴2、第一磁块3、第二磁轴4、第二磁块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极柱8。支撑框架1用于支撑以及保护其他组件,优选地,支撑框架1可以包括外部壳体1a与内部壳体1b。外部壳体1a呈长方体,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两个侧板、顶盖、底板。内部壳体1b呈长方体,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以及支撑板,上隔板与下隔板平行,且支撑板与上隔板以及下隔板均垂直设置,支撑板与后挡板平行设置。上隔板固定设置在顶盖的下面,下隔板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面。外部壳体1a起到保护、支撑的作用,内部壳体1b起到固定组件的作用。第一磁轴2通过第一轴承9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1内,优选地,第一磁轴2的传动轴与第一轴承9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轴承9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内部壳体1b的支撑板上,这样,第一磁轴2可以相对于内部壳体1b进行自由转动。第二磁轴4通过第二轴承10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1内,第二磁轴4的传动轴与第二轴承10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轴承10的外圈固定连接在内部壳体1b的支撑板上。第一磁轴2与第二磁轴4上下设置,优选地,第一轴承9与第二轴承10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且第一轴承9设置在第二轴承10的上方。优选地,第一轴承9与第二轴承10均为深沟球轴承。对应地,前挡板设置有与第一轴承9对应的第一轴承盖9a、以及与第二轴承10对应的第二轴承盖10a。第一磁轴2与第一齿轮6啮合,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啮合,第二齿轮7与第二磁轴4啮合。这样,第一磁轴2可以作为主动轴,第二磁轴4作为从动轴,当有外力带动第一磁轴2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可以带动第二磁轴4一同转动。优选地,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电动机11带动第一磁轴2转动,为了降低转速,可以在电动机11与第一磁轴2之间安装减速机12,具体地,电动机1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1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机12的输出轴与第一磁轴2的传动轴固定连接,为了电动机11以及减速机12便于放置,第一磁轴2的传动轴延伸至后挡板外侧,外部壳体1a的顶盖与第一磁轴2的传动轴的延伸方向一致,电动机11与减速机12依次固定在顶盖的下方。如图3所示,极柱8包括第一极柱8a以及第二极柱8b,第一极柱8a与第二极柱8b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极柱8a与第二极柱8b位于第一磁轴2与第二磁轴4的中间位置。本技术中,调节所需磁场间隙,将被测样品放入磁场当中,磁轴内的磁块充磁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磁轴、第一磁块、第二磁轴、第二磁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极柱;/n所述第一磁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二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磁轴啮合;/n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以及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的中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包括支撑框架、第一磁轴、第一磁块、第二磁轴、第二磁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极柱;
所述第一磁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第二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上下设置,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磁轴啮合;
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以及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位于所述第一磁轴与所述第二磁轴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轴可调永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呈长方体,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两个侧板、顶盖、底板;所述内部壳体呈长方体,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以及支撑板,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平行,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隔板以及下隔板均垂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江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英普磁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