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43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为了提高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防松效果,通过设置于输入端的防松保护器,该防松保护器包括套于输出端外的外套体、设置于外套体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将外套体作为防护罩,并且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的连接稳定性,则提高了良好采集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用电技术是智能电网技术环节的终端部分,作为最能够体现智能电网“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双向互动的环节,智能用电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随着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家居设备进入到千家万户中。人们在居住方面的需要,也从传统简单的居住环境时代,进入到追求住宅安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智能住宅时代,小区配电也是智能化配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的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它包括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及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各监测点的配电设备上,对配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采集配电设备的信息;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接收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信息。传统的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的采集装置,如果采集装置的连接不够稳定,导致采集错误,或并未采集,导致排障的失误,因此需要提高了对采集装置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及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各监测点的配电设备上,对配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采集配电设备的信息;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接收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信息,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还包括设置输入端的防松保护器,该防松保护器包括套于输出端外的外套体、设置于外套体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设置于输入端端面上的延伸台面、设置于延伸台面上的安装槽、设置于安装槽上的弹性圈以及设置于外套体上且与延伸台面相抵触的挡圈,该弹性圈与外套体的挡圈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为了提高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防松效果,通过设置于输入端的防松保护器,该防松保护器包括套于输出端外的外套体、设置于外套体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将外套体作为防护罩,并且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的连接稳定性,则提高了良好采集效果,在通过设置于输入端端面上的延伸台面、设置于延伸台面上的安装槽以及设置于安装槽上的弹性圈,该弹性圈与外套体的挡圈抵触,通过弹性圈和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弹性圈在外套体锁紧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反向的弹性支撑的效果,则提高了两者之间螺纹呈咬死的状态,则提高了良好的防松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圈内设置有加强管,加强管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弹性圈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加强管相接触的曲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内设置有加强管,加强管为椭圆形结构,弹性圈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加强管相接触的曲面结构,通过在弹性圈内设置有加强管,将弹性圈内与加强管接触的面设置为曲面结构,曲面结构提高了弹性圈和加强管之间的贴合程度,提高了弹性圈的使用强度,并且将加强管设置为椭圆形结构,有效地避免了螺母拧紧后作用力过大导致弹性圈失效,弹性圈容易发生形变,进而提高了锁柱和螺母之间持续保证咬死的状态,提高防松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弹性圈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弹性圈的长度方向,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弹性圈在受力时,在加强管上所形成的作用力更加均匀,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套体的长度为输出端接头长度的两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套体的长度为输出端接头长度的两倍,使得外套体和输入端之间的配合,提高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槽深小于弹性圈的外径,且两者之间的比值在0.4-0.6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槽深小于弹性圈的外径,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安装槽的槽深小于弹性圈外径设置,弹性圈受力后的弹性效果更强,并且将两者之间的比值设置在0.4-0.6之间,弹性圈在受力后,弹性形变后所形成的弹性作用力更强,配合外套体进行固定后,螺纹和螺纹之间因为弹性圈的作用咬的更死,则提高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实施例的弹性圈与加强管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1、输出端;2、输入端;20、延伸台面;21、安装槽;22、弹性圈;220、加强管;221、曲面结构;3、防松保护器;30、外套体;31、挡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如若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及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各监测点的配电设备上,对配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采集配电设备的信息;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接收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1连接的输入端2,为了提高输入端1与输出端2之间的防松效果,通过设置于输入端2的防松保护器3,该防松保护器3包括套于输出端2外的外套体30、设置于外套体30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1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将外套体30作为防护罩,并且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则提高了良好的连接稳定性,则提高了良好采集效果,在通过设置于输入端2端面上的延伸台面20、设置于延伸台面20上的安装槽21以及设置于安装槽21上的弹性圈22,该弹性圈22与外套体30的挡圈31抵触,通过弹性圈22和安装槽21之间的配合,弹性圈22在外套体30锁紧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反向的弹性支撑的效果,则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及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各监测点的配电设备上,对配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采集配电设备的信息;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接收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1)连接的输入端(2),还包括设置于输入端(2)上的防松保护器(3),该防松保护器(3)包括套于输出端(1)外的外套体(30)、设置于外套体(30)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2)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设置于输入端(2)端面上的延伸台面(20)、设置于延伸台面(20)上的安装槽(21)、设置于安装槽(21)上的弹性圈(22)以及设置于外套体(30)上且与延伸台面(20)相抵触的挡圈(31),该弹性圈(22)与外套体(30)的挡圈(31)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楼宇配电检测排障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及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各监测点的配电设备上,对配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采集配电设备的信息;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网络通信接收各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以及设置于采集器上且与配电设备的输出端(1)连接的输入端(2),还包括设置于输入端(2)上的防松保护器(3),该防松保护器(3)包括套于输出端(1)外的外套体(30)、设置于外套体(30)内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于输入端(2)外侧面且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设置于输入端(2)端面上的延伸台面(20)、设置于延伸台面(20)上的安装槽(21)、设置于安装槽(21)上的弹性圈(22)以及设置于外套体(30)上且与延伸台面(20)相抵触的挡圈(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华陈远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坤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