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95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具备:轿厢室,其在井道内升降;圆筒形的叶轮,其以能够绕轴向为水平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第1集风罩,其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与所述轿厢室相反的一侧,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集风罩至少覆盖所述叶轮的自所述旋转轴起至所述轿厢室的外侧的区域;以及第2集风罩,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集风罩设置在所述叶轮的所述轿厢室的内侧,使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流入所述叶轮,所述第1集风罩构成为,对借助所述第2集风罩而流入并通过了所述叶轮的空气流进行引导,从而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并且将沿着所述第1集风罩的与所述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流动的空气流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是涉及对成为轿厢室内噪音的原因的轿厢室侧面的气流紊乱进行抑制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梯中,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的速度越高,在轿厢的周围越产生强气流,因强气流和气流的紊乱而产生噪音。因此,特别是对高速电梯要求低噪音化。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电梯中,将平板状罩配置在轿厢的上方或下方。由此,轿厢升降时的空气流被平板状罩挡住,在平板状罩的端部产生涡流。但是,轿厢与平板状罩分离,因此由涡流产生的噪音不会传递到轿厢,轿厢室内噪音变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903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高速电梯中,若轿厢在狭窄的井道中升降,则空气流在轿厢末端剥离后,再次附着于轿厢侧面而产生较强的压力变动,轿厢的壁被励振,从而产生轿厢室内的噪音。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电梯中,使用从轿厢分离的平板状罩来减少轿厢室内的噪音。但是,升降速度越高,在平板状罩的端部产生的涡流越大,存在不能充分减少由涡流的影响引起的轿厢室内噪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气流的紊乱来减少轿厢室内噪音的廉价的电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具备:轿厢室,其在井道内升降;圆筒形的叶轮,其以能够绕轴向为水平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第1集风罩,其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与所述轿厢室相反的一侧,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集风罩至少覆盖所述叶轮的自所述旋转轴起至所述轿厢室的外侧的区域;以及第2集风罩,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集风罩设置在所述叶轮的所述轿厢室的内侧,使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流入所述叶轮,所述第1集风罩构成为,对借助所述第2集风罩而流入并通过了所述叶轮的空气流进行引导,从而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并且将沿着所述第1集风罩的与所述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流动的空气流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了叶轮的空气流和沿着第1集风罩的与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流动的空气流被向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因此抑制了气流在轿厢室侧面的紊乱,减少了轿厢室内噪音。此外,第1集风罩和第2集风罩以简单的形状构成,因此削减了加工费,能够降低电梯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室周围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X-X向视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室的图。图5A是示出比较例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比较例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流体模拟结果的图。图6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气流的流体模拟结果的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第1实施形态中的轿厢室的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第2实施形态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室周围的剖视图。图10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中的轿厢室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中的轿厢室周围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轿厢室周围的剖视图。图13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3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中的上升的轿厢室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中的轿厢室周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一例,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图1是说明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室周围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X-X向视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室的图,图5A是示出比较例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比较例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流体模拟结果的图,图6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中的下降的轿厢室的端部周围的气流的流体模拟结果的图。在图1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作为电梯控制装置的控制盘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曳引机马达(未图示),其使驱动绳轮6旋转;以及曳引机制动器(未图示),其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主绳索7卷挂于驱动绳轮6和偏导轮4,在井道1内垂下。在主绳索7的一端连接有轿厢8。在主绳索7的另一端连接有对重9。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轿厢8的升降的一对轿厢用导轨(未图示)和引导对重9的升降的一对对重用导轨(未图示)。轿厢8和对重9借助曳引机3的驱动力而被轿厢用导轨和对重用导轨引导着在井道1内升降。控制盘5通过控制曳引机3的驱动,来控制轿厢8的运行。轿厢8具有连接有主绳索7的轿厢框10和支承于轿厢框10的轿厢室11。在轿厢室11的前表面设置有轿厢门12,该轿厢门12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水平地滑动移动,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空调13设置在轿厢室11的上表面。防止异物向井道1内落下的挡板14设置成从轿厢室11的轿厢出入口侧的下部向下方延伸。如图3所示,灯光15设置于轿厢室11内的顶棚。气流紊乱抑制装置20设置在轿厢室11的下部。在各层的层站设置有层站门16,该层站门16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水平地滑动移动,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层站门16在轿厢8停靠时与轿厢门12的开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气流紊乱抑制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气流紊乱抑制装置20具备:叶轮21;第1集风罩22,其将从叶轮21送风的空气流引导至剥离区域,并且将被阻挡的空气流引导至剥离区域;以及第2集风罩23,其将空气流引导至叶轮21。叶轮21使用横流型、萨伏纽斯型等圆筒形流道。叶轮21以能够绕位于圆筒形的叶轮21的轴心的旋转轴21a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轿厢室11的下表面11a的与轿厢出入口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叶轮21以使旋转轴21a与轿厢室11的下表面11a的与轿厢出入口相反的一侧的一条边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水平的方式从该一条边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到另一端。第1集风罩22通过将矩形平板的一条边侧弯折成弧状而制作,具备平坦部和弧形的曲面部。第1集风罩22设置成:使平坦部与轿厢室11的下表面11a平行地去往轿厢出入口侧,曲面部在叶轮21的与轿厢室11相反的一侧沿着叶轮21覆盖叶轮21。此时,曲面部成为随着从轿厢出入口离开而向上方变位的、叶轮21侧凹陷的曲面形状。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其具备:/n轿厢室,其在井道内升降;/n圆筒形的叶轮,其以能够绕轴向为水平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n第1集风罩,其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与所述轿厢室相反的一侧,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集风罩至少覆盖所述叶轮的自所述旋转轴起至所述轿厢室的外侧的区域;以及/n第2集风罩,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集风罩设置在所述叶轮的所述轿厢室的内侧,使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流入所述叶轮,/n所述第1集风罩构成为,对借助所述第2集风罩而流入并通过了所述叶轮的空气流进行引导,从而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并且将沿着所述第1集风罩的与所述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流动的空气流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其具备:
轿厢室,其在井道内升降;
圆筒形的叶轮,其以能够绕轴向为水平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室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中的至少一方;
第1集风罩,其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与所述轿厢室相反的一侧,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集风罩至少覆盖所述叶轮的自所述旋转轴起至所述轿厢室的外侧的区域;以及
第2集风罩,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集风罩设置在所述叶轮的所述轿厢室的内侧,使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流入所述叶轮,
所述第1集风罩构成为,对借助所述第2集风罩而流入并通过了所述叶轮的空气流进行引导,从而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并且将沿着所述第1集风罩的与所述叶轮相反的一侧的面流动的空气流向所述轿厢室的侧部进行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从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集风罩与所述第2集风罩重叠,
所述第1集风罩与所述第2集风罩的重叠部的风路截面积随着朝向所述叶轮而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第1集风罩的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轿厢室的在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短,
避开所述第1集风罩而流入所述轿厢室侧的空气通过所述重叠部而流入所述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电梯还具备挡板,该挡板设置成从所述轿厢室的轿厢出入口侧的端部垂下,并且在所述轿厢室侧形成有将所述轿厢室侧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
所述第1集风罩从所述叶轮沿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挡板的比所述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连结,
在所述挡板的与所述轿厢室相反的一侧流通的空气流从所述开口部流入所述轿厢室侧,通过所述重叠部而流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岛诚福冈宏纪饭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