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83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连接件,第二工件位于第一工件下方,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工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向第二工件方向弯折的折弯部;通过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连接实现夹持件夹紧,这样夹持件能夹紧桌架;结构简单,夹紧效果好;通过弯折成形折弯部对桌架进行夹紧,整体结构轻便,有效减轻夹持件的重量,同时能节省成本;通过设置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端面和第二工件进行夹持,增大第一夹持空间的夹紧面积,提高夹紧效果;同时夹持件夹紧桌架时;桌架安装在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内;夹持件能包覆在桌架的横梁的切割开口;避免人体与横梁切割开口接触,导致受伤;同时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件
本技术涉及办公家具
,具体涉及一种夹持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办公家具的支撑台架都是铁制支架居多,铁质支架都是要通过焊接方式组合形成支架,而焊接方式组合的铁质支架,由于是整体或部分功能件连接,从而没法拆装,在包装运输过程中比较麻烦,搬运也比较麻烦。在中国申请号为201420367877.X,公告日为2014.7.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桌子,该桌子包括台面板、钢脚和横梁,所述钢脚和横梁顶部安装有台面板,所述横梁连接有单头连接件和双头连接件,所述钢脚由钢脚脚体、脚套管、连接杆组成,所述连接杆设有连接孔,所述钢脚脚体和脚套管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钢脚脚体和脚套管套住连接杆。但是该桌子通过横梁套住单边连接件的开孔部分然后连接螺丝,实现横梁与单边连接件的连接,横梁包覆在在单边连接件的外表面,同时在日常使用和安装时人体会与横梁的切割开口接触,容易导致受伤;同时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实用安全的夹持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持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第二工件位于第一工件下方,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工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向第二工件方向弯折的折弯部,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折弯部在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折弯部包括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连接;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一夹持空间;第一支撑板、第二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二夹持空间。以上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连接实现夹持件夹紧,这样夹持件能夹紧桌架;结构简单,夹紧效果好;通过弯折成形折弯部对桌架进行夹紧,整体结构轻便,有效减轻夹持件的重量,同时能节省成本;通过设置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工件进行夹持,这样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工件能产生上下夹持力,第一夹紧面能产生侧向的压力,增大第一夹持空间的夹紧面积,提高夹紧效果;同时使用夹持件夹紧桌架时;桌架安装在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内;夹持件能包覆在桌架的横梁的切割开口;避免人体与横梁切割开口接触,导致受伤;同时外形美观。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和折弯部之间连接有弧面。以上设置,因为弯折成形的部件和与其连接的工件之间会形成尖锐的连接边缘;夹持件应用于桌架上,而在日常实用中桌架使用频繁存在不慎与尖锐边缘接触而导致受伤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弧面连接,使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过渡连接面,增大接触面积,降低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边缘的尖锐程度,使夹持件使用安全。进一步的,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垂直;第三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垂直。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与第一支撑板垂直的第二折弯部,夹持件的上下受力效果好,夹持效果好通过设置与第一支撑板垂直的第三折弯部,第二夹持空间与桌架的贴合程度高,夹持效果好。进一步的,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二折弯部一侧。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位于第二折弯部一侧的第三折弯部;这样夹持件的适用性广,使用方便。进一步的,第三折弯部设有两个,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二折弯部两侧。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位于第二折弯部两侧的第三折弯部;这样夹持件的适用性广,使用方便。进一步的,第三折弯部还包括第三夹紧面,第三夹紧面为弧形端面。这样外形美观。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孔在第一支撑板上向第二工件方向凹陷成形。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凹陷的第一连接孔,这样第一连接孔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支撑板的水平高度;这样能降低连接件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水平高度,使安装有连接件的第一支撑板平直,这样实用夹持件的桌架与桌板的贴合效果好;使用平稳。进一步的,折弯部还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三折弯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折弯部与第一支撑垂直。以上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提高夹持件的夹持强度,夹持效果好;同时第一折弯部能增大夹持件与桌架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二折弯部夹持产生的压力,延长使用寿命;通过设置与第一支撑板垂直的第一折弯部,夹持件的上下受力效果好,夹持效果好。进一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一夹持空间。这样夹持效果好。进一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连接有弧面。以上设置,因为弯折成形的部件和与其连接的工件之间会形成尖锐的连接边缘;夹持件应用于桌架上,而在日常实用中桌架使用频繁存在不慎与尖锐边缘接触而导致受伤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弧面连接,使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形成过渡连接面,增大接触面积,降低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连接边缘的尖锐程度,使夹持件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工件未折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工件未折弯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用状态图。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图9为图7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图7、图8所示;一种夹持件,包括第一工件1、第二工件2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工件2位于第一工件1下方,第一工件1与第二工件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一工件1包括第一支撑板11和向第二工件2方向弯折的折弯部12,第一支撑板11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工件2设有第二连接孔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都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2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21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折弯部12包括第一折弯部121、第二折弯部122和第三折弯部123,第二折弯部122和第三折弯部123在第一支撑板1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折弯部122与第三折弯部123连接;第一折弯部121与第二折弯部122远离第三折弯部123的一端连接。第三折弯部123包括第一夹紧面1231和第二夹紧面1232,第一折弯部121、第二折弯部122、第一夹紧面1231和第二工件2形成第一夹持空间;第一支撑板11、第二夹紧面1232和第二工件2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第三折弯部123还包括第三夹紧面1233,第三夹紧面1233为弧形端面。第二夹紧面位于第一夹紧面和第三夹紧面之间。这样外形美观。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121,既提高夹持件的夹持强度,又能增大夹持件与桌架的接触面积;降低第二折弯部122夹持产生的压力,延长使用寿命。第一折弯部121与第一支撑板11垂直。第二折弯部122与第一支撑板11垂直。通过设置与第一支撑板11垂直的第一折弯部121、第二折弯部122,夹持件的上下受力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连接件,第二工件位于第一工件下方,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向第二工件方向弯折的折弯部,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n折弯部在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折弯部包括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连接;/n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一夹持空间;第一支撑板、第二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二夹持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件,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连接件,第二工件位于第一工件下方,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向第二工件方向弯折的折弯部,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工件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折弯部在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折弯部包括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连接;
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第二折弯部、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一夹持空间;第一支撑板、第二夹紧面和第二工件形成第二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和折弯部之间连接有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垂直;第三折弯部与第一支撑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为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