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357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9
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包括防倾防坠挂耳、玻璃面板、承重柔性垫块、弧形鞍座、玻璃肋和玻璃肋顶部连接件;玻璃面板顶部用面板顶部钢槽封接,其上设置防倾防坠挂耳,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玻璃面板下端用底部钢槽封接,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设置承重柔性垫块;底部钢槽下面与弧形鞍座固定连接,弧形鞍座的弧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主体结构上;相邻的左右两块玻璃面板接缝处粘结泡沫棒,泡沫棒的外侧分别粘结耐候密封胶和双面贴,双面贴的另一侧粘结玻璃肋,玻璃肋的顶部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其底部与地面主体结构固定连接。该系统可避免玻璃面板与玻璃肋之间的水平相对错动适应层间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属于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追求玻璃幕墙高透性,通常将全玻幕墙的玻璃面板设计成一整片的幕墙系统,其面板高度通常远大于玻璃面板宽度,其高宽比正常大于3倍以上,高度达到5m以上。在常规玻璃面板和玻璃肋之间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粘接连接,同时玻璃面板下端直接入槽,玻璃自重靠槽内两个橡胶垫块承重。此连接方式在楼层发生层间相对位移时,玻璃面板与玻璃肋之间会发生很大的平面内相对错动。结构密封胶最大设计厚度是12mm,比如对于层间位移角有1/500时,5m通高玻璃面板与玻璃之间将有10mm相对错动,对于这个10mm位移量,结构密封胶是没有足够能力吸收的,从而影响该类型幕墙系统使用范围。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应幕墙平面变形性能更大范围的全玻幕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玻璃面板可以相对于楼层左右摆动,在摆动时玻璃面板与玻璃肋之间发生上下错动,从而避免玻璃面板与玻璃肋之间的水平相对错动,减低结构密封胶错动剪应力,适应更大楼层之间更大层间位移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其包括防倾防坠挂耳1、面板顶部钢槽31、玻璃面板3、面板底部钢槽32、承重柔性垫块6、弧形鞍座7、玻璃肋5、玻璃肋顶部钢槽51、玻璃肋底部钢槽52和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玻璃面板3的顶部用面板顶部钢槽31封接;在面板顶部钢槽31上面设置防倾防坠挂耳1,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玻璃面板3的下端用底部钢槽32封接,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在底部钢槽32下面与弧形鞍座7固定连接,弧形鞍座7的弧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主体结构上;相邻的左右两块玻璃面板3接缝处粘结泡沫棒60,泡沫棒60的外侧分别粘结耐候密封胶和双面贴,双面贴的另一侧粘结玻璃肋5,玻璃肋5的顶部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其底部与地面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防倾防坠挂耳上具有螺栓孔,其为竖向长孔,螺栓穿过该螺孔将防倾防坠挂耳1与主体结构连接件螺接,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可沿长形螺栓孔移动,从而使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作横向或纵向滑动。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所述玻璃面板顶端边缘与顶部钢槽31的槽底之间通过双面贴粘结,在玻璃面板与顶部钢槽31之间注结构密封胶。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所述承重柔性垫块6设置在距玻璃面板边缘宽度1/4~1/3之间,并且两块承重柔性垫块6对称设置;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没有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的部分粘结双面贴;在玻璃面板下端侧面与底部钢槽32之间注结构密封胶。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所述玻璃肋5与两块玻璃面板3的连接处,宽度超出双面贴部分与玻璃面板之间注入结构密封胶。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所述玻璃肋5的顶端用玻璃肋顶部钢槽51封接,玻璃肋顶部钢槽51上设置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上具有螺栓孔,其为竖向长孔,螺栓穿过该螺孔将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与主体结构连接件螺接,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可沿长形螺栓孔移动,从而使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与主体结构之间作横向或纵向滑动。如上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优选地,所述玻璃肋5的底部用玻璃肋底部钢槽52封接,玻璃肋底部钢槽52与地面主体结构连接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玻璃面板下端设置弧形鞍座和玻璃面板上端设置防倾防坠挂耳,使玻璃面板能有效的随着楼层左右摆动,同时使得玻璃面板与玻璃肋之间不发生水平相对错动,只能上下错动,减低结构密封胶错动剪应力。适应更大楼层之间更大层间位移角。另外设置弧形鞍座,使得玻璃面板能够有效转动。2.上端设置防倾防坠挂耳及钢槽,使得玻璃面板有二次安全储备。当玻璃面板发生破碎时,该设置能够吊着玻璃,使得玻璃不发生脱落,留有安全更换玻璃时间。因为玻璃面板高宽比较大,重心相对偏高较多,通常破碎时玻璃面板会发生平面内翻转,该设置可以保证玻璃面板不发生平面内翻转。3.设置双面贴隔开左右玻璃面板与玻璃肋的结构密封胶。使得结构胶受力简单,避免结构密封胶受力复杂,同时使得结构密封胶在玻璃面板发生左右翻转时,结构密封胶上下错动时受力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片玻璃面板与屋顶、地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的剖视图。图4为两块玻璃面板与玻璃肋连接处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玻璃肋底部与主体结构连接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C-C的剖视图。图7为玻璃肋顶部与主体结构连接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D-D的剖视图。图9为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正常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在楼层发生左右摆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如图1、图5、图7和图9所示,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包括防倾防坠挂耳1、面板顶部钢槽31、玻璃面板3、面板底部钢槽32、承重柔性垫块6、弧形鞍座7、玻璃肋5、玻璃肋顶部钢槽51、玻璃肋底部钢槽52和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如图1和图3所示,玻璃面板3的顶部用面板顶部钢槽31封接。玻璃面板顶端边缘与顶部钢槽31的槽底之间通过双面贴311粘结,在玻璃面板与顶部钢槽31之间注结构密封胶312,在结构密封胶312的外部涂覆耐候密封胶313。在面板顶部钢槽31上面设置防倾防坠挂耳1。防倾防坠挂耳上具有螺栓孔11,其为竖向长孔,螺栓12穿过该螺孔将防倾防坠挂耳1与主体结构连接件13螺接。在外力作用下螺栓12可沿长形螺栓孔11移动,从而使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作横向或纵向滑动。如图1和图2所示,玻璃面板3的下端用底部钢槽32封接,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承重柔性垫块6设置在距玻璃面板边缘宽度1/4~1/3之间,并且两块承重柔性垫块6对称设置。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没有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的部分粘结双面贴321。在玻璃面板下端侧面与底部钢槽32之间注结构密封胶322,在结构密封胶322的外部涂覆耐候密封胶323。在底部钢槽32下面与弧形鞍座7固定连接,弧形鞍座7的弧面朝下坐落在地面主体结构4上。如图4和图9所示,相邻的左右两块玻璃面板3接缝处粘结泡沫棒60,泡沫棒60的外侧分别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倾防坠挂耳(1)、面板顶部钢槽(31)、玻璃面板(3)、面板底部钢槽(32)、承重柔性垫块(6)、弧形鞍座(7)、玻璃肋(5)、玻璃肋顶部钢槽(51)、玻璃肋底部钢槽(52)和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n玻璃面板(3)的顶部用面板顶部钢槽(31)封接;在面板顶部钢槽(31)上面设置防倾防坠挂耳(1),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n玻璃面板(3)的下端用底部钢槽(32)封接,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在底部钢槽(32)下面与弧形鞍座(7)固定连接,弧形鞍座(7)的弧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主体结构上;/n相邻的左右两块玻璃面板(3)接缝处粘结泡沫棒(60),泡沫棒(60)的外侧分别粘结耐候密封胶和双面贴,双面贴的另一侧粘结玻璃肋(5),玻璃肋(5)的顶部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其底部与地面主体结构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倾防坠挂耳(1)、面板顶部钢槽(31)、玻璃面板(3)、面板底部钢槽(32)、承重柔性垫块(6)、弧形鞍座(7)、玻璃肋(5)、玻璃肋顶部钢槽(51)、玻璃肋底部钢槽(52)和玻璃肋顶部连接件(10);
玻璃面板(3)的顶部用面板顶部钢槽(31)封接;在面板顶部钢槽(31)上面设置防倾防坠挂耳(1),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
玻璃面板(3)的下端用底部钢槽(32)封接,在玻璃面板底部与钢槽底部之间设置承重柔性垫块(6);在底部钢槽(32)下面与弧形鞍座(7)固定连接,弧形鞍座(7)的弧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主体结构上;
相邻的左右两块玻璃面板(3)接缝处粘结泡沫棒(60),泡沫棒(60)的外侧分别粘结耐候密封胶和双面贴,双面贴的另一侧粘结玻璃肋(5),玻璃肋(5)的顶部与主体结构之间可滑动地连接,其底部与地面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防倾防坠挂耳上具有螺栓孔,其为竖向长孔,螺栓穿过该螺孔将防倾防坠挂耳(1)与主体结构连接件螺接,在外力作用下螺栓可沿长形螺栓孔移动,从而使防倾防坠挂耳与主体结构之间作横向或纵向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大层间位移角的整片玻璃面板全玻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面板顶端边缘与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