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6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所述包括钢筋网片、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钢筋网片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钢筋网片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钢筋网片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筋网片在使用过程中可对钢筋网片的安装位进行灵活的调节,同时对钢筋网片调节完成后,可对钢筋网片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网片发生位移,从而大大提升了钢筋混凝土墙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指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承受相应范围内的竖向荷载)而在房屋结构中设置的成片钢筋混凝土墙体。在高层和超高层房屋节后中,水平荷载将起主要作用,房屋需要很大的抗侧移能力。框架结构的抗侧移能力较弱,混合结构由于墙体材料强度低和自重大,只限于多层房屋中使用,故在高层和超高层房屋结构中,需要采用新的结构体系,这就是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但是,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钢筋网片的安装位进行调节,同时对钢筋网片调节完成后,无法进行固定,从而导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导致钢筋网片发生位移,影响钢筋混凝土墙的浇筑质量。2、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钢筋网片底部无法对基层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钢筋网片的安装位进行调节,同时对钢筋网片调节完成后,无法进行固定,从而导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导致钢筋网片发生位移,影响钢筋混凝土墙的浇筑质量。2、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钢筋网片底部无法对基层形成一个整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所述包括钢筋网片、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钢筋网片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钢筋网片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钢筋网片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钢筋网片由竖筋、横筋、斜拉筋和连接筋组成,竖筋、横筋、斜拉筋和连接筋组成钢筋网片。优选的,所述竖筋共设置有多组,所述竖筋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横筋,所述横筋共设置有多组,所述横筋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斜拉筋,所述钢筋网片之间通过连接筋进行连接,通过斜拉筋可有效增强钢筋网片的结构强度,避免钢筋混凝土墙在进行浇筑时发生变形,影响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浇筑质量。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由套筒、一号支撑杆、夹片、一号夹板、锁紧环、二号支撑杆、二号夹板和手柄组成,套筒、一号支撑杆、夹片、一号夹板、锁紧环、二号支撑杆、二号夹板和手柄组成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套筒活动套接在竖筋上,所述套筒一侧均螺纹连接有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有夹片,且夹片均位于套筒内腔,所述一号支撑杆另一端均螺纹连接有一号夹板,所述一号夹板一侧活动连接有锁紧环,所述一号夹板另一端内腔螺纹连接有二号支撑杆,所述二号支撑杆表面螺纹连接有二号夹板,所述二号支撑杆另一端一体成型有手柄,通过旋转一号支撑杆,一号支撑杆在螺纹的作用下推动夹片对竖筋进行夹持,从而可使套筒固定在竖筋上,同时通过旋转一号夹板,从而可根据模板腔内径对一号夹板进行调节,使在对钢筋网片进行放置时,钢筋网片始终位于模板腔中心位置,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造成钢筋外露,提升对钢筋混凝土墙的建造质量,将钢筋网片放置进模板腔后,二号支撑杆贯穿模板,并与一号夹板螺旋相连,同时通过手柄可对钢筋网片的安装角度和位置进行调节,对钢筋网片的位置调节完成后,通过旋转二号夹板,使二号夹板和一号夹板相互配合,这样可将钢筋网片固定在模板腔内腔,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造成钢筋网片的位移,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对钢筋混凝土墙的建造质量。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由顶杆、顶板槽和底座组成,所述顶杆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板槽,所述顶杆底部螺纹连接有底座,顶杆顶部通过顶板槽与钢筋网片底部进行连接,通过旋转底座可对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通过顶杆和底座相互配合,对钢筋网片进行支撑,其中底座固定镶嵌在基层中,从而可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使钢筋混凝土墙与基层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强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旋转一号支撑杆,一号支撑杆在螺纹的作用下推动夹片对竖筋进行夹持,从而可使套筒固定在竖筋上,同时通过旋转一号夹板,从而可根据模板腔内径对一号夹板进行调节,使在对钢筋网片进行放置时,钢筋网片始终位于模板腔中心位置,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造成钢筋外露,提升对钢筋混凝土墙的建造质量,将钢筋网片放置进模板腔后,二号支撑杆贯穿模板,并与一号夹板螺旋相连,同时通过手柄可对钢筋网片的安装角度和位置进行调节,对钢筋网片的位置调节完成后,通过旋转二号夹板,使二号夹板和一号夹板相互配合,这样可将钢筋网片固定在模板腔内腔,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造成钢筋网片的位移,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对钢筋混凝土墙的建造质量。(2)、本技术顶杆顶部通过顶板槽与钢筋网片底部进行连接,通过旋转底座可对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通过顶杆和底座相互配合,对钢筋网片进行支撑,其中底座固定镶嵌在基层中,从而可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使钢筋混凝土墙与基层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筋网片;101、竖筋;102、横筋;103、斜拉筋;104、连接筋;2、固定机构;201、套筒;202、一号支撑杆;203、夹片;204、一号夹板;205、锁紧环;206、二号支撑杆;207、二号夹板;208、手柄;3、支撑机构;301、顶杆;302、顶板槽;30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所述包括钢筋网片1、固定机构2和支撑机构3,所述钢筋网片1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钢筋网片1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机构2,所述钢筋网片1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3。所述钢筋网片1由竖筋101、横筋102、斜拉筋103和连接筋104组成,竖筋101、横筋102、斜拉筋103和连接筋104组成钢筋网片1。所述竖筋101共设置有多组,所述竖筋101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横筋102,所述横筋102共设置有多组,所述横筋102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斜拉筋103,所述钢筋网片1之间通过连接筋104进行连接,通过斜拉筋103可有效增强钢筋网片1的结构强度,避免钢筋混凝土墙在进行浇筑时发生变形,影响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浇筑质量。所述固定机构2由套筒201、一号支撑杆202、夹片203、一号夹板204、锁紧环205、二号支撑杆206、二号夹板207和手柄208组成,套筒201、一号支撑杆202、夹片203、一号夹板204、锁紧环205、二号支撑杆206、二号夹板207和手柄208组成固定机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包括钢筋网片(1)、固定机构(2)和支撑机构(3),所述钢筋网片(1)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钢筋网片(1)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机构(2),所述钢筋网片(1)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包括钢筋网片(1)、固定机构(2)和支撑机构(3),所述钢筋网片(1)共设置有两组,所述钢筋网片(1)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固定机构(2),所述钢筋网片(1)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1)由竖筋(101)、横筋(102)、斜拉筋(103)和连接筋(10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101)共设置有多组,所述竖筋(101)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横筋(102),所述横筋(102)共设置有多组,所述横筋(102)一侧均通过扎丝固定连接有斜拉筋(103),所述钢筋网片(1)之间通过连接筋(104)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墙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由套筒(201)、一号支撑杆(202)、夹片(203)、一号夹板(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