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滑移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滑动配合的盖板、球冠和基座,所述盖板与所述基座嵌套连接,所述球冠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基座面接触;其中,所述基座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承接台面形成滑动摩擦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滑移支座,在滑移使用时,支座的下部无任何滑轨或者滑槽构造,可双向自由滑动,摩擦系数小,滑移范围大,不会出现常规滑动支座由于滑移方向与滑轨或者滑槽方向不同而卡住的情况,在锁定后,可抵抗较大的拉压力和剪力,传力可靠,方便工人施工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移支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的滑移支座,尤其涉及一种底面具有滑动摩擦副的滑移支座。
技术介绍
现有索网屋面场馆的地上钢结构体系大多由索网、巨型环桁架、斜拉索、幕墙网壳等体系组成。施工过程释放的环桁架支座的水平约束、支座设置为滑动状态,利用环桁架自平衡消化索网张拉一部分恒载荷产生的水平力,以减小环桁架传递给混凝土柱顶水平力。综合考虑混凝土框架柱的水平承载力和钢结构的经济性,通过控制支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滑动、锁定状态,来调节环桁架与混凝土结构分担的水平力,使环桁架和混凝土结构可以同时发挥最大作用。环桁架通过支座固定于混凝土框架柱顶,在施工时采用整体滑移的方式,以及支座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先滑移再锁定。由于工期紧张,在环桁架滑移到预定位置后,支座不能提前就位,而是采取环桁架就位后,先设置临时支承,留出支座的安装空间,支座加工完成后,再安装支座。因此,在安装支座时,支座的上部以及周边存在其他结构遮挡的问题,进而重型吊装机械难以将支座直接安装到位。通常面临这样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于支座往往处于高空位置,需要工人高空作业预先安装能够让支座平动就位的工装(例如吊葫芦),把支座移动到临近目标位置的地方,再利用上述工装把支座滑移安装到位,这个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高空作业操作难度大。除此之外,工人也尝试采用常规滑移支座,然而常规滑移支座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其滑移构造采用滑轨或者滑槽,支座滑动时有可能发生卡顿而无法滑动,甚至损坏;其次,该滑移构造难以实现双向滑动,滑移范围小;最后,常规滑移支座抗拉力小、高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摩擦系数小、滑移范围大的滑移支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移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滑动配合的盖板、球冠和基座,所述盖板与所述基座嵌套连接,所述球冠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基座面接触;其中,所述基座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承接台面形成滑动摩擦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上径向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抗拉板,所述基座的周壁内陷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抗拉板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并可沿所述限位凹槽的底壁上下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与所述凸缘螺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冠的平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滑动板,所述球冠通过所述滑动板相对于所述盖板的内壁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内壁上设有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滑动板面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为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与所述球冠相适配的弧形滑动板,所述球冠通过所述弧形滑动板与所述基座相对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滑动板为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滑移支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滑移支座,在滑移使用时,支座的下部无任何滑轨或者滑槽构造,可双向自由滑动,摩擦系数小,滑移范围大(跟埋板尺寸相当),不会出现常规滑动支座由于滑移方向与滑轨或者滑槽方向不同而卡住的情况,在锁定后,可抵抗较大的拉压力和剪力,传力可靠,方便工人施工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滑移支座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盖板;11、凸缘;12、抗拉板;13、不锈钢板;2、球冠;21、第二凹槽;3、基座;31、第一凹槽;32、限位凹槽;33、第三凹槽;4、滑动板;5、承接台面;6、弧形滑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移支座,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盖板1、球冠2和基座3,其中,盖板1与基座3互相嵌套,盖板1与基座3之间设有球冠2,盖板1与球冠2滑动配合,球冠2和基座3同样是滑动配合,球冠2分别与盖板1和基座3面接触。盖板1具有凸缘11,位于盖板1的底部外侧,凸缘11上径向安装有抗拉板12,抗拉板12通过诸如内六角螺栓等连接结构连接到凸缘11上,抗拉板12可以是环形板,它是可拆卸的,且具有向内延伸的端部,端部可以是环状且连续的,也可以是按照环形分布且有间隔的数个凸出结构。基座3的周壁(圆周面)内陷形成有限位凹槽32,限位凹槽32可以是围绕基座3周壁的环形槽,用来容纳抗拉板12的端部,这样防止盖板1和基座3互相脱离。也就是说,抗拉板12位于限位凹槽32中,并且可以沿着限位凹槽32的底壁上下移动;限位凹槽32限定了抗拉板12的端部的位置,防止其上下移动时脱离基座3,起到了限位作用。并且抗拉板12具有良好的抗拉作用。当然,端部可以不接触限位凹槽32的底壁以及内侧壁,即它们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请继续参阅图1,基座3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与滑动板4相适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凹槽31的深度与形状可以根据摩擦需要来选择,滑动板4相应地选择与其适配的尺寸与形状,使其恰好嵌装到第一凹槽31内。因此,滑动板4与承接台面5(例如钢埋板)共同形成了滑动摩擦副,这样滑移支座能够相对于承接台面5以较小的摩擦系数滑动。球冠2上部的平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嵌装有滑动板4。球冠2通过嵌入其内的滑动板4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移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滑动配合的盖板(1)、球冠(2)和基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与所述基座(3)嵌套连接,所述球冠(2)分别与所述盖板(1)和所述基座(3)面接触;/n其中,所述基座(3)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内设有滑动板(4),所述滑动板(4)与承接台面(5)形成滑动摩擦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移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滑动配合的盖板(1)、球冠(2)和基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与所述基座(3)嵌套连接,所述球冠(2)分别与所述盖板(1)和所述基座(3)面接触;
其中,所述基座(3)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内设有滑动板(4),所述滑动板(4)与承接台面(5)形成滑动摩擦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具有凸缘(11),所述凸缘(11)上径向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抗拉板(12),所述基座(3)的周壁内陷形成有限位凹槽(32),所述抗拉板(12)位于所述限位凹槽(32)中,并可沿所述限位凹槽(32)的底壁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板(12)与所述凸缘(11)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支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王毅陈彬磊朱忠义谢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