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大华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50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包括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的布置平台和可装卸的设置于布置平台上的若干配重容器,若干配重容器在布置平台上进行整齐设置令重心居中;配重容器的上部设置进水口,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设置开关件。相比于原来运输沙子、装填和搬运沙袋所付出的物料、运输、人力和时间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运输和搬运布置平台和配重容器,其强度较低,配重容器被搬运到布置平台上后由工作人员用水管向配重容器加水至所需重量即可完成配重的工作,在完成静压试验后放掉水后就能完成装置的拆除;整体上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各方面的成本,有利于建筑施工中去实施试验来确保打桩质量,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设备,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工地打桩完成后要进行静压试验,用于检测打的桩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是否能够承受相应的压力。现有技术的普遍做法是在打的桩上设置平台,平台上放置一定数量的沙袋(一般总重量达到5-30吨);该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1、人工成本高而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工将沙子装入沙袋,搬运到平台上,测试后,还需要再搬下来;2、成本高:采购沙子需要费用,装沙子的袋子采购需要费用,而且一般用完会丢弃,沙子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沙子还是会有浪费;3、可能存在偷工减料:建筑是百年大计,而现实中用沙子测试的方法,由于工程量大,施工方可能会偷工减料,实际堆积的沙袋重量没有达到规定的吨位,导致测试的结果不可靠,可能让不合格的桩也通过检测,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通过结构的设置便于将足够的重量轻松地布置到桩上,而且方便移除,成本得到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包括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的布置平台和可装卸的设置于布置平台上的若干配重容器,若干配重容器在布置平台上进行整齐设置令重心居中;配重容器的上部设置进水口,下部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设置开关件。作为一种改进,若干配重容器在布置平台上设置为呈矩阵排列或者呈环形排列。作为一种改进,配重容器的数量设置为6个,其以2*3的矩阵排列或者均匀排列成环形。作为一种改进,布置平台由纵横排列的若干根槽钢固定形成。作为一种改进,槽钢的长度尺寸为4米,若干根槽钢均匀间隔排列固定形成布置平台。作为一种改进,槽钢纵横排列的数量为纵7条、横6条。作为一种改进,布置平台的下部设置一用于称重的千斤顶,该千斤顶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作为一种改进,布置平台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容纳配重容器的放置座,该放置座具有与配重容器底部几何形状相适配的放置槽。作为一种改进,放置座上设置有一通孔,通孔的上端开口用于对应配重容器的出水口位置,布置平台上还设置有多条流道,通孔的下端开口对应流道,多条流道一一对应到多个放置座处,并且汇集形成一总出水端。作为一种改进,配重容器为圆柱形桶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于原来运输沙子、装填沙袋、搬运沙袋所付出的物料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本技术仅需运输和搬运布置平台和配重容器,其强度较低,配重容器被搬运到布置平台上后由工作人员就近用水管向配重容器加水至所需重量即可完成配重的工作,在完成静压试验后也仅需放掉水后就能轻松的完成装置的拆除,水也可以重新收集使用;整体上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各方面的成本,更有利于建筑施工中去实施试验来确保打桩质量,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配重容器设置于布置平台上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配重容器设置于布置平台上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布置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配重容器和放置座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流道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的布置平台1和可装卸的设置于布置平台1上的若干配重容器2,若干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进行整齐设置令重心居中;配重容器2的上部设置进水口21,下部设置出水口22,该出水口22设置开关件。本技术在使用时,布置平台1和配重容器2均可采用常规的金属材质制造而成,保证其耐用程度,布置平台1本身较大对应较重的情况可以由机械悬吊放置到位,配重容器2的重量可以适应两人或者是多人去搬运。首先把布置平台1放置到待检测的桩上,保证其放置在重心平稳的中间位置;之后再逐个放置上配重容器2,其整齐的摆放令整体的重心居中压在待检测的桩上;下一步有工作人员接来水管,依照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的对称位置逐个通过上部的进水口21注水,尽量保证注水过程中重量不会产生过大的偏移;控制多个配重容器2注入接近重量的水至整体重量达到静压试验的重量标准。(一般总重量达到5-30吨)然后就可以进行静压试验了。在试验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出水口22直接将水放掉,省去搬运的繁琐,开关件可以采用电动或手动等现有技术实现,并且水可以进行收集供建筑工地其他的使用需求(如制造水泥、平常清洗等),避免浪费。本技术在整体上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如运输、布置上的成本,更有利于建筑施工中去实施试验来确保打桩质量,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若干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设置为呈矩阵排列或者呈环形排列。如图2所示,为配重容器2排列呈矩阵的方式;如图3所示,为配重容器2排列呈环形的方式。其中配重容器2的数量优选为6个,通过6个配重容器2分摊容积来装水的情况下,单个配重容器2不会过大过重,便于少量甚至是两个工作人员去搬运放置即可完成,降低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作为优选,配重容器2设置为圆柱形桶体,其高2.8米,直径1.1米,质量较轻体积适中,便于两人搬运布置。如图2所示,若干配重容器2以2*3的矩阵排列,如图2所示,若干配重容器2均匀排列成环形。在布置以及注水时,可以以对称位置进行逐个完成,如按照A、F、D、C、B、E的顺序搬运以及注水,令下方的桩承重均匀,确保整体的重心落在桩上。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平台1由纵横排列的若干根槽钢固定形成。如图4所示,布置平台1不必采用复杂的实质结构,通过若干根槽钢纵横排列形成的平台可以良好的用于布置配重容器2,槽钢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整体强度良好,成本较低,也较好的控制了其重量,便于布置。根据实际施工中所要布置的配重容器2体积、桩的面积,优选为槽钢的长度尺寸为4米,若干根槽钢均匀间隔排列固定,槽钢纵横排列的数量为纵7条、横6条;其形成的网格不影响配重容器2的放置,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并且是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良好的控制材料成本。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平台1的下部设置一用于称重的千斤顶3,该千斤顶3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如图1所示,在整体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进一步设置用于称重的千斤顶3,来检测整体的重量,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注水的多少,令静压试验更加的标准化。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平台1上设置若干个用于容纳配重容器2的放置座4,该放置座4具有与配重容器2底部几何形状相适配的放置槽5。如图5所示,在简化设置时,可以通过配重容器2的自身重量在布置平台1均匀设置;而本实施例下,设置具有放置槽5的放置座4,该放置槽5呈圆柱形,用于容纳配重容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的布置平台(1)和可装卸的设置于布置平台(1)上的若干配重容器(2),若干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进行整齐设置令重心居中;所述配重容器(2)的上部设置进水口(21),下部设置出水口(22),该出水口(22)设置开关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于待检测的桩上的布置平台(1)和可装卸的设置于布置平台(1)上的若干配重容器(2),若干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进行整齐设置令重心居中;所述配重容器(2)的上部设置进水口(21),下部设置出水口(22),该出水口(22)设置开关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若干配重容器(2)在布置平台(1)上设置为呈矩阵排列或者呈环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容器(2)的数量设置为6个,其以2*3的矩阵排列或者均匀排列成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平台(1)由纵横排列的若干根槽钢固定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静压试验的配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的长度尺寸为4米,若干根槽钢均匀间隔排列固定形成布置平台(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大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大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