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床防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4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裁床防尘机构,包括:裁床主体、顶升缸、供风顶和供风装置,所述裁床主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裁床主体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顶升缸,所述顶升缸镶嵌安装在裁床主体底部内侧,所述顶升缸的顶升杆顶部固定安装在裁床主体上,所述顶升缸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顶部设置供风顶,所述供风顶顶部开设有风腔,支撑板高于裁床主体底部的滚轮,顶升缸展开,支撑板下降,使顶升缸对裁床主体进行支撑,根据顶升杆的伸出高度不同调节裁床主体的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裁床防尘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裁床防尘
,具体为一种裁床防尘机构。
技术介绍
服装制作过程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一一裁剪,布料裁剪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及穿着效果。目前对布料进行裁剪时首先要将多层布料平铺在裁床上,然后在最上层布料的上表面划线,最后再沿所画的线进行切割剪裁。但是现有的裁床在工作的时候很难对裁剪时所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当裁剪时大量的灰尘堆积在裁床上,这对裁剪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裁剪的时候灰尘没有及时处理的话也会扩散的旁边的操作区,对整个车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现有的裁床防尘机构通过挡板进行防尘,防尘效果差,防尘范围有限,现有的风幕机成本较高,不适用于裁床单机防尘,同时,在裁床使用时,无法调节支撑高度,无法满足不同身高操作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裁床防尘机构,能够产生风幕隔绝工作区域与外部区域,避免灰尘进入装置顶部工作位置,同时避免常规防尘挡板影响工作,同时,在裁床底部增加内嵌式的液压缸,能够调节裁床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需求,并在收纳时不影响移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裁床防尘机构,其包括:裁床主体、顶升缸、供风顶和供风装置,所述裁床主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裁床主体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顶升缸,所述顶升缸镶嵌安装在裁床主体底部内侧,所述顶升缸的顶升杆顶部固定安装在裁床主体上,所述顶升缸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顶部设置供风顶,所述供风顶顶部开设有风腔,所述风腔四周均设置有供风管,所述供风管内部设置有与风腔连通的供风道,所述供风顶圆周位置均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均设置有多个与供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供风顶顶部设置有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内腔底部设置有风扇,所述供风装置内腔中央设置有吸附层,所述供风装置内腔顶部设置有过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裁床防尘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裁床主体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采用万向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裁床防尘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出风口在出风管上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出风口上均设置有防尘网。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裁床防尘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供风装置内腔与风腔相连通,所述供风装置底部焊接安装在供风顶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裁床防尘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附层镶嵌安装在供风装置内腔中央位置,所述吸附层采用活性炭吸附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裁床防尘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柱为固定支撑杆或伸缩支撑杆。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扇工作产生气流,过滤网和吸附层对气流中的灰尘及颗粒进行过滤,气流通过风腔、供风道与出风口流出,由出风口将气流隔开喷出形成风幕,风幕环绕在裁床主体四周,避免裁床主体外部的灰尘进入裁床主体顶部工作位置,在顶升缸收纳时,支撑板高于裁床主体底部的滚轮,顶升缸展开,支撑板下降,使顶升缸对裁床主体进行支撑,根据顶升杆的伸出高度不同调节裁床主体的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供风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供风顶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裁床防尘机构,能够产生风幕隔绝工作区域与外部区域,避免灰尘进入装置顶部工作位置,同时避免常规防尘挡板影响工作,同时,在裁床底部增加内嵌式的液压缸,能够调节裁床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需求,并在收纳时不影响移动,请参阅图1,包括:裁床主体100、顶升缸200、供风顶300和供风装置400;请再次参阅图1,裁床主体100安装有支撑块110和支撑柱120,具体的,裁床主体100左右两侧壁通过螺钉锁紧安装支撑块110,支撑块110顶部均通过螺钉锁紧安装支撑柱120,支撑柱120用于安装供风顶300。请再次参阅图1,顶升缸200具有顶升杆210和支撑板220,具体的,裁床主体100底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顶升缸200镶嵌安装在裁床主体100底部左右两侧的安装槽内,顶升杆210通过螺钉锁紧安装在安装槽内,顶升缸200底部通过螺钉锁紧安装支撑板220,在顶升缸200收纳时,支撑板220高于裁床主体100底部的滚轮,顶升缸200展开,支撑板220下降,使顶升缸200对裁床主体100进行支撑,根据顶升杆210的伸出高度不同调节裁床主体100的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请参阅图2和图3,供风顶300连接有风腔310、供风管320、供风道330、出风管340和出风口350,具体的,供风顶300顶部开设有风腔310,风腔310四周均连接有供风管320,供风管320内部具有与风腔310连通的供风道330,供风顶300圆周位置均设置有出风管340,出风管340上均设置有与供风道330连通的出风口350,风腔310、供风道330与出风口350相互连通,方便气流流通。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供风装置400具有风扇410、吸附层420和过滤网430,具体的,供风装置400内腔底部通过螺钉锁紧安装风扇410,供风装置400内腔中央镶嵌安装吸附层420,供风装置400内腔顶部卡扣安装过滤网430,风扇410工作产生气流,过滤网430和吸附层420对气流中的灰尘及颗粒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裁床主体100顶部的工作位置。在具体的使用时,风扇410工作产生气流,过滤网430和吸附层420对气流中的灰尘及颗粒进行过滤,气流通过风腔310、供风道330与出风口350流出,由出风口350将气流隔开喷出形成风幕,风幕环绕在裁床主体100四周,避免裁床主体100外部的灰尘进入裁床主体100顶部工作位置,在顶升缸200收纳时,支撑板220高于裁床主体100底部的滚轮,顶升缸200展开,支撑板220下降,使顶升缸200对裁床主体100进行支撑,根据顶升杆210的伸出高度不同调节裁床主体100的工作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所述裁床主体100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轮130,所述滚轮130采用万向轮,方便对裁床主体100进行移动,便于条孔对裁床主体100的工作位置。多个所述出风口350在出风管340上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出风口350上均设置有防尘网,使出风口350出风均匀,提高风幕的成型效果。所述供风装置400内腔与风腔310相连通,所述供风装置400底部焊接安装在供风顶300顶部,方便气流流通,便于产生风幕。所述吸附层420镶嵌安装在供风装置400内腔中央位置,所述吸附层420采用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支撑柱120为固定支撑杆或伸缩支撑杆,能够供风顶300的安装高度进行固定或进行上下调节,满足不同高度车间的使用需求。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裁床防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裁床主体(100)、顶升缸(200)、供风顶(300)和供风装置(400),所述裁床主体(100)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110),所述支撑块(110)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柱(120),所述裁床主体(100)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顶升缸(200),所述顶升缸(200)镶嵌安装在裁床主体(100)底部内侧,所述顶升缸(200)的顶升杆(210)顶部固定安装在裁床主体(100)上,所述顶升缸(200)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220),所述支撑柱(120)顶部设置供风顶(300),所述供风顶(300)顶部开设有风腔(310),所述风腔(310)四周均设置有供风管(320),所述供风管(320)内部设置有与风腔(310)连通的供风道(330),所述供风顶(300)圆周位置均设置有出风管(340),所述出风管(340)上均设置有多个与供风道(330)连通的出风口(350),所述供风顶(300)顶部设置有供风装置(400),所述供风装置(400)内腔底部设置有风扇(410),所述供风装置(400)内腔中央设置有吸附层(420),所述供风装置(400)内腔顶部设置有过滤网(4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床防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裁床主体(100)、顶升缸(200)、供风顶(300)和供风装置(400),所述裁床主体(100)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110),所述支撑块(110)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柱(120),所述裁床主体(100)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顶升缸(200),所述顶升缸(200)镶嵌安装在裁床主体(100)底部内侧,所述顶升缸(200)的顶升杆(210)顶部固定安装在裁床主体(100)上,所述顶升缸(200)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板(220),所述支撑柱(120)顶部设置供风顶(300),所述供风顶(300)顶部开设有风腔(310),所述风腔(310)四周均设置有供风管(320),所述供风管(320)内部设置有与风腔(310)连通的供风道(330),所述供风顶(300)圆周位置均设置有出风管(340),所述出风管(340)上均设置有多个与供风道(330)连通的出风口(350),所述供风顶(300)顶部设置有供风装置(400),所述供风装置(400)内腔底部设置有风扇(410),所述供风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兵朱玉琴郭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华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