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21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用于对高速公路路面的修补记录进行有效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识别、数据通讯和分析技术,包括用于记录修补记录的无源标签和带扫描功能手持机,云平台服务器和用于查询管理的坑洞管理系统和手机端信息录入及查询的应用APP。通过手持机的写入功能,将坑洞修补的相关参数(修补时间,坑洞所在车道,方向,操作人员,修补单位等)写入无源标签,并通过wifi或4G,使用云平台的restful接口,将修补记录上传到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备份并在云平台实现坑洞修补数据的共享。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提供了一套稳定可靠的坑洞修补数据读、写、改的仪器,以及一个实现了坑洞修补数据可视化展示的AP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识别、数据通讯和分析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对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的修补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管理的项目。
技术介绍
杭甬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内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市至宁波市,杭甬高速公路全长145公里,编号为S2、G92、S5,于1996年全线通车,其中有7公里利用了1992年建成的钱江二桥及附属路段。建成初始为双向四车道,已于2007年12月全线扩建完成双向八车道。由于高速路面大型货车较多,很容易对路面造成损坏,路段维修后无法有效对修补过的路段进行管理成为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法确定新的坑洞是否是之前修补过的位置、不清楚该坑洞的修补记录和维修单位、坑洞是否处于维修质保期、无法查看所有修补位置的记录等。而高速公路现场环境多样,如:存在信号不覆盖的情况,同时需要面临日晒和雨淋等情况,修补完的坑洞无法从表面颜色来判断等,所以需要有个无源的标签来进行记录,并能在找到对应的记录。本用RFID技术对已修补完成的坑洞洞面进行管理。巡检人员可通过手持终端将道路坑洞所处位置的路边RFID标签进行读取并记录和上传。同时数据实时同步云端,管理人员可按时间查询坑洞修补的相关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标签管理项目,用于对高速公路路面的修补记录进行有效管理。其特点是通过手持机中的应用软件填写修补记录,并按约定的数据格式修补记录写入到无源标签内,并将信息同步云端,之后将标签放置于修补坑洞附近,上传修补位置的远、近照片。通过将数据保存至标签和云平台,便于下次修补记录时信息跟踪,以达到对坑洞的修补管理。该专利技术包含:1)用于记录修补记录的无源标签和带扫描功能手持机2)云平台服务器和用于查询管理的坑洞管理系统3)手机端信息录入及查询的应用APP该专利技术记录坑洞修补记录的状态、展示修补记录的方法如下:步骤一、将无源标签粘贴于坑洞附近的金属上,同时固定标签。步骤二、利用手持机,有网络情况下,同步服务器数据;无网络情况则使用本地数据。选择手持机写入功能,填写相关参数(修补时间,坑洞所在车道,方向,操作人员,修补单位等),拍摄远近照片各一张。步骤三、填写完后,对准标签进行写入,写入成功后,可使用读操作,查看数据是否已成功写入。步骤四、通过wifi或者4G网络,使用云平台的restful接口,将修补记录上传到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备份。步骤五、云平台管理员可以开设操作人员权限,操作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可登录查询坑洞修补记录;管理员可对维修公司进行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提供了一套记录读、写、编辑的仪器及app2)可满足无网络信号情况下的使用,可与云端实时数据同步3)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信息写入、读取软件4)提供一种可视化的坑洞修补位置分布图和多条件查询的记录附图说明图1为坑洞管理项目的功能、权限划分图;图2为平台的工作流程图;图3为平台的监测页面;图4为平台的可视化的坑洞修补地理分布图图5为手持机操作界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系统,利用射频识别数据传输处理能力,以及云平台的数据同步能力,实现了对坑洞修补信息的记录、保存、查询的后台服务功能。系统的用户权限图如图1所示,包含管理员和操作人员。其中管理员账号为唯一账号,可以有多个操作人员,用户管理不同高速路段,操作人员之前权限同级,不相互干涉;管理员可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使用的模块为:权限管理模块,地图分布图模块,维修记录列表,施工单位管理,操作人员管理。操作人员可使用地图分布模块,维修记录模块。多个操作人员之前可查看自身管理的公路信息。本系统的总体结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平台输入施工单位信息,包括施工单位名称、代码、施工单位的地址及负责人,系统会为每个施工单位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编号。同时管理员有权限对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编辑。2)管理员利用管理平台创建各个公路的操作人员,包含操作人员的姓名、登录用户名、登录密码等信息,即为每个操作人员开设个登录手持机APP的账号。3)操作人员利用分配给自己的账号登录手持机APP,登录APP后,如果当前处于wifi环境下,系统会自动同步一次数据,将服务器的数据保存在手持机本地;也会将记录在本地的数据同步到云端。4)当出现新坑洞后,操作人员可打开手持机APP,查看所在位置的周围有无旧坑洞的修补记录,此步骤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地图查看周围点位,以及远近照片判断周围有无标签;另一种是依靠扫描枪的搜索功能判断周围有无标签。5)如果周围存在标签,则读取标签内容,判断该坑洞是否处于维保期内;处于维保期内则联系工程单位来维修;如果是新增坑洞,则填补后,取出新的标签,利用手持机扫描输入记录信息,固定于路旁边立杆处。6)手持机支持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与平台同步的数据会记录在本地,连接WiFi或者4G后自动上传。7)对于保修期后的坑洞,平台会自动判断是否在质保期内,如果在质保期外,一般为2年,平台会自动将此记录归纳为归档记录中,不参与查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记录修补记录的无源标签和带扫描功能手持机、云平台服务器和用于查询管理的坑洞管理系统和手机端信息录入及查询的应用APP。/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记录修补记录的无源标签和带扫描功能手持机、云平台服务器和用于查询管理的坑洞管理系统和手机端信息录入及查询的应用AP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带扫描功能手持机,由一块液晶屏、手持机主体、扫描传感器以及内置于手持机中的应用程序构成。手持机通过其上的扫描传感器,将坑洞修补信息读取、写入无源标签,实现对坑洞修补信息的新增、删除以及修改。手持机中的应用程序通过查验网络状态,自主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和云平台同步坑洞修补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坑洞修补信息记录和查询的云平台服务器。服务器上部署数据库,坑洞修补信息通过手持机终端上送同步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restful接口,将坑洞修补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用于查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频识别的高速公路路面坑洞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用于查询管理的坑洞管理系统和手机端信息录入及查询的应用APP。后台管理系统和应用APP通过云平台服务器提供的restful接口对坑洞修补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其功能包括,维修人员管理、施工单位管理、坑洞地理位置的展示、坑洞历史修补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浩杰李一林黄晁潘意杰龚迪军卓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科极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