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15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包括纵向设置的传送链机构和若干设置在传送链机构上的载物机构;载物机构包括载物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载物板的一端与传送链机构的传送链相铰接,载物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传送链相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伸直后,载物板与水平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品传送梯,可以借助物品自身的重量将物品向下输送,并且载物板到达底部翻转时可以将载物板上的物品倾倒下来,减少了搬送的工作量,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本物品传送梯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
本技术属于物品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有一些餐厅是多层的,而通常上下层间的餐具搬运则成了问题,虽然可以采用电梯进行输送,但电梯的成本较高,并且需要配套的梯井,如果拉门故障,还可能造成人员堕井伤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下楼层间的餐具搬运困难,成本较高、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能够借助重力自动将物品从楼上传递到楼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安全性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包括传送链机构和若干设置在所述传送链机构上的载物机构;所述传送链机构包括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的链轮和张紧在所述链轮上的传送链,所述链轮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载物机构包括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连接并可随所述传送链上下平移。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载物机构等距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物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载物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铰接,所述载物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伸直后,所述载物板与水平面相平行。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载物机构中均设有两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并分别位于所述载物板的两侧。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链机构还包括传送链限位导轨,所述传送链限位导轨设有两组并分别对应所述传送链的上升侧和下降侧竖直设置,所述传送链限位导轨在所述传送链的左右两侧均形成竖直的限位导槽,所述传送链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入所述导槽内的滚轮,所述滚轮随着传送链的运动在所述限位导槽内升降,所述滚轮与传送链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链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停止和启动以及调控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速度;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链轮轴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围设在所述传送链机构外侧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防护罩的上端设有第二开口。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用于封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防护罩相铰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处还设有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关状态的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为开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暂停旋转;当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关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启动旋转。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链机构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停启的踩踏式开关,所述踩踏式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上在下降的一侧设有物品传感器,所述物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物品传送梯,可以借助物品自身的重量将物品向下输送,并且载物板到达底部会发生翻转,可以将载物板上的物品倾倒下来,减少了搬送的工作量,当然对于易碎的物品也可以人工接收,防止掉落摔碎;2.本技术的物品传送梯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其整体安装在梯井内,不会产生堕井的问题,同时本物品传送梯便于生产制造,生产成本较低;3.能够持续使用,中间不间断,并且没有传统电梯的无线往返,有利于较低能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物品传送梯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传送链限位导轨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物品传送梯的轴测图;图4是实施例2的物品传送梯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2的物品传送梯的另一角度的轴测图。附图标记:1-传送链机构;11-传送链;111-滚轮;12-链轮;13-传送链限位导轨;131-限位导槽;2-载物机构;21-载物板;211-挡板;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3-防护罩;31-第一开口;32-第二开口;33-封盖;34-检测开关;35-踩踏式开关;36-物品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包括传送链机构1和若干设置在所述传送链机构1上的载物机构2。其中,所述传送链机构1包括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的链轮12和张紧在所述链轮12上的传送链11,所述链轮12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传送链11是张紧在链轮12上的,保持,最下端的链轮12的位置可上下调整,但不能左右调整,具体是该链轮12的轮轴安装在竖直的槽内,且该链轮12上挂有重物,当传送链11由于时间使用后拉长会变松,最下端的链轮12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下降调整,保证传送链11的拉直张紧状态。所述载物机构2包括载物板21,所述载物板21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11相连接并可随所述传送链11上下平移。在本实施例中,载物板21与传送链11是固定连接的。各所述载物机构2等距设置在所述传送链11上,数量较多才能够起到连续地放置物品并形成循环使用。基于上述的结构,用户在上层楼将物品放置在载物板21上,可以借助物品自身的重量将物品向下输送,并且载物板21到达底部会发生翻转,可以将载物板21上的物品倾倒下来,减少了搬送的工作量,当然对于易碎的物品也可以人工接收,防止掉落摔碎。本物品传送梯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其整体安装在梯井内,不会产生堕井的问题,同时本物品传送梯便于生产制造,生产成本较低;能够持续使用,中间不间断,做到蚂蚁搬家的效果,并且没有传统电梯的无线往返,有利于较低能耗。上述的结构中,仅能够在由上往下搬运时使用,为了能够上下搬运都使用,本物品传送梯中,所述传送链机构1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给链轮12提供动力,使其能够自动转动起来,即使没有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链机构和若干设置在所述传送链机构上的载物机构;/n所述传送链机构包括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的链轮和张紧在所述链轮上的传送链,所述链轮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n所述载物机构包括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连接并可随所述传送链上下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链机构和若干设置在所述传送链机构上的载物机构;
所述传送链机构包括若干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的链轮和张紧在所述链轮上的传送链,所述链轮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
所述载物机构包括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连接并可随所述传送链上下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载物机构等距设置在所述传送链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载物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铰接,所述载物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送链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伸直后,所述载物板与水平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载物机构中均设有两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并分别位于所述载物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楼层间的物品传送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链机构还包括传送链限位导轨,所述传送链限位导轨设有两组并分别对应所述传送链的上升侧和下降侧竖直设置,所述传送链限位导轨在所述传送链的左右两侧均形成竖直的限位导槽,所述传送链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伸入所述导槽内的滚轮,所述滚轮随着传送链的运动在所述限位导槽内升降,所述滚轮与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鑫盛设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