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丽中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95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包括外壳,外壳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元器件的内壳,内壳左右两端与外壳之间通过支撑机构连接,内壳上下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外侧设置有减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内壳,可以避免内部元器件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使装置免受外界电磁的干扰,通过设置电机和风扇,可以加快壳内空气对流,提高了内部热交换的能力,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利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循环流动,水沿冷却管流动时会将内壳内部的热量吸收,实现对内壳的散热,冷凝器使水箱内的水始终保持低温,保证装置散热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导热杆和散热鳍片,可以增强装置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具体是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
技术介绍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台式计算机使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类设备受到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的限值,机箱内具有电源、硬盘、内存、主板、中央处理器、光驱、声卡、网卡、显卡等重要部件。一般机箱的散热是把外界空气抽进来,流经元件器件的表面,把热量带走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由于内部元器件与外部空气有直接接触,会使电磁兼容性达不到系统的要求,容易受到外界电磁的干扰,而且原有计算机机箱不具有减震功能,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车载使用时,由于车辆运行颠簸,容易造成机箱内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不稳定,从而降低了机箱的使用环境适应能力,轻者造成数据丢失,重者会使硬盘完全损坏,带来重大损失,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元器件的内壳,所述内壳左右两端与外壳之间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内壳上下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外侧设置有减震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左右两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设置在外壳内侧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侧所述固定块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侧螺栓连接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与转杆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杆外侧转动连接设置有与固定管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从动杆远离转杆一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风扇,所述固定管上下两侧管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外壳上下两侧壳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口。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栓连接设置在外壳内侧底部的水箱,所述水箱内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出端与固定连接设置在水箱顶部的导水管连接,所述导水管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底部的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输出端与设置在内壳左右两端壳壁内侧的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输出端与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顶部的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设置在回收箱内侧的回收管连接,所述回收箱螺栓连接设置在外壳内侧顶部,所述回收箱底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螺栓连接设置在外壳外侧的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输出端通过导管与水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水箱和回收箱左右两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侧滑动连接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铰接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外侧的连接块铰接,所述水箱和回收箱靠近滑板一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侧滑动连接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板另一端与滑板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板远离滑杆一端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磁铁,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一侧磁性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壳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位于固定管上下两侧部分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内壳,可以避免内部元器件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使装置免受外界电磁的干扰,通过设置电机和风扇,可以加快壳内空气对流,提高了内部热交换的能力;2.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利用水泵使水箱内的水循环流动,水沿冷却管流动时会将内壳内部的热量吸收,实现对内壳的散热,冷凝器使水箱内的水始终保持低温,保证装置散热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导热杆和散热鳍片,可以增强装置的散热能力;3.通过设置减震机构,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提高该机箱的抗震效果,可以很好的对硬盘受到冲击进行减震,加强其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中缓冲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内壳,3-固定块,4-导向块,5-导向槽,6-导热杆,7-散热鳍片,8-排气口,9-防尘网,10-水箱,11-水泵,12-导水管,13-第一连接管,14-进水管,15-回收箱,16-回收管,17-回流管,18-滑板,19-连接杆,20-连接块,21-固定管,22-电机,23-转杆,24-从动杆,25-风扇,26-进气口,27-进气管,28-导向杆,29-第一弹簧,30-滑杆,31-固定杆,32-限位板,33-第二弹簧,34-放置板,35-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元器件的内壳2,所述内壳2左右两端与外壳1之间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内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外侧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内壳2,可以避免内部元器件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使装置免受外界电磁的干扰。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2左右两侧的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导向块4,所述导向块4与设置在外壳1内侧的导向槽5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侧所述固定块3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管21,所述固定管21内侧螺栓连接设置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端与转杆23连接,所述转杆2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从动杆24,所述从动杆24与转杆23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杆24外侧转动连接设置有与固定管21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从动杆24远离转杆23一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风扇25,所述固定管21上下两侧管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26,所述进气口26与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27,所述外壳1上下两侧壳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口8,通过设置电机22和风扇25,可以加快壳内空气对流,提高了内部热交换的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8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防尘网9。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栓连接设置在外壳1内侧底部的水箱10,所述水箱10内侧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元器件的内壳(2),所述内壳(2)左右两端与外壳(1)之间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内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外侧设置有减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元器件的内壳(2),所述内壳(2)左右两端与外壳(1)之间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内壳(2)上下两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外侧设置有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2)左右两侧的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导向块(4),所述导向块(4)与设置在外壳(1)内侧的导向槽(5)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固定块(3)内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固定管(21),所述固定管(21)内侧螺栓连接设置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端与转杆(23)连接,所述转杆(2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从动杆(24),所述从动杆(24)与转杆(23)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杆(24)外侧转动连接设置有与固定管(21)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从动杆(24)远离转杆(23)一端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风扇(25),所述固定管(21)上下两侧管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26),所述进气口(26)与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27),所述外壳(1)上下两侧壳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口(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抗干扰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栓连接设置在外壳(1)内侧底部的水箱(10),所述水箱(10)内侧设置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输出端与固定连接设置在水箱(10)顶部的导水管(12)连接,所述导水管(12)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3)与固定连接设置在内壳(2)底部的进水管(14)连接,所述进水管(14)输出端与设置在内壳(2)左右两端壳壁内侧的冷却管(35)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敏石洪源乔守文杨丽中刘宗宇
申请(专利权)人:杨丽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