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调整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534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隙调整用工具,其便携性优异并能够防止量规损伤。间隙调整用工具具备连杆(14~19)和间隙量规(20~22)。连杆(14~19)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相邻的连杆,使得能够配置成伸长状态和折叠状态。间隙量规(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连杆(14)。间隙量规(20)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表面(14a)与表面(15a)之间。间隙量规(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连杆(19)。间隙量规(21)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表面(18b)与表面(19a)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隙调整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对形成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进行调整时采用的工具。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对形成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进行调整时采用的工具。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工具具备多个连杆和三个量规。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该工具能够折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175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工具即使被折叠起来,连杆也仅成为两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此外,在连杆被折叠的状态下,三个量规均露出。因此,不便于搬运,存在着在折叠的状态下量规容易折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性优异并能够防止量规损伤的间隙调整用工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间隙调整用工具具备:扁平杆状的多个连杆;以及第一量规、第二量规和第三量规,它们具有第一厚度。多个连杆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相邻的连杆,使得能够配置成多个连杆呈一条直线状的伸长状态和多个连杆全部重叠的折叠状态。多个连杆具备:第一连杆,其在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在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一相邻连杆的第二表面对置;和第二连杆,其在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另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三表面,第三表面在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二相邻连杆的第四表面对置。第一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第一连杆,并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第二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第二连杆,并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专利技术效果若为本专利技术的间隙调整用工具,则便携性优异,并且能够防止量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进行间隙调整的盘式制动器的示例的图。图2是示出图1的A-A截面的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用于间隙的调整用工具的示例的图。图4是示出连杆被配置成一条直线状的示例的图。图5是示出连杆全部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示例的图。图6是从B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调整用工具的图。图7是示出采用调整用工具对间隙G进行调整的示例的图。图8是示出调整用工具的其它示例的图。标号说明1:盘式制动器;2:轴;3:内盘;4:衬片;5:电枢;6:弹簧;7:铁芯;7a:凹部;8:线圈;9:柱螺栓;10:外盘;11~12:螺母;13:调整用工具;14~19:连杆;20~22:间隙量规;23~29:轴;31~32:连杆;33~35:间隙量规;36~37: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适当简化或者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一图1是示出进行间隙调整的盘式制动器1的示例的图。图2是示出图1的A-A截面的图。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1例如在自动扶梯中被使用。盘式制动器1具备与轴2一同旋转的内盘3。通过将衬片4按压于内盘3,从而轴2的旋转被阻止。衬片4被设置于电枢5。电枢5借助于弹簧6在衬片4与内盘3接近的方向上受力。弹簧6被配置于凹部7a,所述凹部7a形成于铁芯7。在铁芯7设置有线圈8。通过使电流流向线圈8,从而电枢5在衬片4与内盘3分离的方向上受力。若电流流向线圈8,则衬片4不与内盘3接触。若电流未流向线圈8,则电枢5以与铁芯7分离的方式移动,衬片4被按压至内盘3。若电流未流向线圈8,则在铁芯7与电枢5之间形成间隙G。为了使盘式制动器1具有所希望的功能,需要适当地管理间隙G。例如,自动扶梯的维护人员在定期检查中进行间隙G的调整。在盘式制动器1设置有柱螺栓9,用于间隙G的调整。柱螺栓9从铁芯7突出并贯通外盘10。外盘10通过被螺母11与螺母12夹持而被固定于柱螺栓9。在维护人员对间隙G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将间隙量规插入到间隙G中,将螺母11和螺母12重新紧固,以使铁芯7与电枢5之间的间隔与间隙量规的厚度一致。下面,对维护人员在定期检查等中使用的、用于调整间隙G的调整用工具13(在图1和图2中未图示)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用于间隙G的调整用工具13的示例的图。调整用工具13具备多个连杆和多个间隙量规。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调整用工具13具备扁平杆状的六根连杆14~19。在连杆14~19分别形成有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向的表面。并且,调整用工具13具备三个间隙量规20~22,所述三个间隙量规20~22具有特定的厚度。连杆14~19能够配置成一条直线状。图4是示出连杆14~19被配置成一条直线状的示例的图。下面,将连杆14~19被配置成一条直线状的状态称为伸长状态。此外,连杆14~19能够配置成连杆14~19全部重叠。图5是示出连杆14~19全部被配置成重叠的示例的图。图6是从B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调整用工具13的图。下面,将连杆14~19全部被配置成重叠的状态称为折叠状态。连杆14~19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相邻的连杆,使得能够配置成伸长状态和折叠状态。例如,调整用工具13还具备轴23~29。如图4所示,连杆14在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一端。连杆15与连杆14相邻。连杆15借助于轴24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连杆14旋转。例如,轴24以贯通连杆14和连杆15的方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连杆14的表面14a与连杆15的表面15a对置。连杆16与连杆15相邻。连杆16借助于轴25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连杆15旋转。例如,轴25以贯通连杆15和连杆16的方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连杆15的表面15b与连杆16的表面16a对置。表面15b是形成于连杆15的面中的、朝向与表面15a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表面15b朝向与表面14a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表面16a朝向与表面15a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连杆17与连杆16相邻。连杆17借助于轴26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连杆16旋转。例如,轴26以贯通连杆16和连杆17的方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连杆16的表面16b与连杆17的表面17a对置。表面16b是形成于连杆16的面中的、朝向与表面16a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表面16b朝向与表面15b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表面17a朝向与表面16a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连杆18与连杆17相邻。连杆18借助于轴27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连杆17旋转。例如,轴27以贯通连杆17和连杆18的方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连杆17的表面17b与连杆18的表面18a对置。表面17b是形成于连杆17的面中的、朝向与表面17a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表面17b朝向与表面16b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表面18a朝向与表面17a所朝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连杆19与连杆18相邻。如图4所示,连杆19在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另一端。连杆19借助于轴28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连杆18旋转。例如,轴28以贯通连杆18和连杆19的方式设置。在折叠状态下,连杆18的表面18b与连杆19的表面19a对置。表面18b是形成于连杆18的面中的、朝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调整用工具,其特征在于,/n所述间隙调整用工具具备:/n扁平杆状的多个连杆;以及/n第一量规、第二量规和第三量规,它们具有第一厚度,/n所述多个连杆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相邻的连杆,使得能够配置成所述多个连杆呈一条直线状的伸长状态和所述多个连杆全部重叠的折叠状态,/n所述多个连杆具备:/n第一连杆,其在所述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一相邻连杆的第二表面对置;和/n第二连杆,其在所述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另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二相邻连杆的第四表面对置,/n所述第一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n所述第二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0 JP 2019-1287761.一种间隙调整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调整用工具具备:
扁平杆状的多个连杆;以及
第一量规、第二量规和第三量规,它们具有第一厚度,
所述多个连杆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相邻的连杆,使得能够配置成所述多个连杆呈一条直线状的伸长状态和所述多个连杆全部重叠的折叠状态,
所述多个连杆具备:
第一连杆,其在所述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一相邻连杆的第二表面对置;和
第二连杆,其在所述伸长状态下被配置于另一端,并且形成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相邻的第二相邻连杆的第四表面对置,
所述第一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量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调整用工具,其中,
所述第一量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宽度,
所述第二量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隙调整用工具,其中,
所述多个连杆还具备:
第三连杆,其形成有第五表面;和
第四连杆,其借助于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杆,并且形成有第六表面,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对置,
所述第三量规借助于所述第一轴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旋转,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六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隙调整用工具,其中,
所述间隙调整用工具还具备第四量规、第五量规和第六量规,所述第四量规、第五量规和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坂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