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46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包括驱动部和两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两侧的压紧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丝杆、固定在所述丝杆一端的驱动螺母和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支撑板;所述压紧部包括矩形的推板、与所述推板平行设置的矩形的压紧板和两分别穿置在所述推板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推板和所述压紧板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有阻挡凸起,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支撑杆的螺纹段依次穿过一所述推板上的安装孔和一所述压紧板上的安装孔后与一限位螺母螺纹固定;所述压紧板靠近所述推板的侧面中部设置有矩形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便于组装和拆卸,功能多变,能够在安全有效拆卸轮盘的同时保证轮盘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属于轮盘拆卸领域。
技术介绍
在轮盘设备维修工作中,经常需要对轮盘进行拆卸,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使用市面上通用的三爪拉马进行拆卸,由于所要拆卸轮盘的材料多数质地较脆,三爪拉马等常用拆卸工具的爪牙与轮盘的接触面积小,不仅造成难以抓取的现象,还因受力点压强大,经常出现轮盘被拉裂的情况,拆卸损坏率高达百分九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增大了拆卸工具与轮盘的接触面积,减小受力点的压强,从而减小损坏机率,由于与皮带轮盘的接触面积大,在拆卸的过程中不易打滑,安装过程灵活方便,比传统的三爪拉马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适应大小不同的轮盘拆卸操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包括驱动部和两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两侧的压紧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丝杆、固定在所述丝杆一端的驱动螺母和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支撑板;所述压紧部包括矩形的推板、与所述推板平行设置的矩形的压紧板和两分别穿置在所述推板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推板和所述压紧板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有阻挡凸起,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支撑杆的螺纹段依次穿过一所述推板上的安装孔和一所述压紧板上的安装孔后与一限位螺母螺纹固定;所述压紧板靠近所述推板的侧面中部设置有矩形限位槽;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嵌设在两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凸起。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深度大于所述支撑板厚度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径向开设在所述驱动螺母上的转动通孔以及穿置在所述转动通孔内的加力杆。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与所述推板的四角均为圆弧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保证轮盘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拆卸轮盘,节约制造成本。2、本技术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拆卸组装,适应不同拆卸环境。3、本技术节省工人力气,能够拆卸与其它机械部件接触较为紧密的轮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机械轮盘;2、通孔;3、驱动部;4、压紧部;5、丝杆;6、驱动螺母;7、支撑板;8、推板;9、压紧板;10、支撑杆;11、安装孔;12、阻挡凸起;13、螺纹段;14、限位螺母;15、限位槽;16、圆形凸起;17、转动通孔;18、加力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3,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包括驱动部3和两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部3两侧的压紧部4;所述驱动部3包括丝杆5、固定在所述丝杆5一端的驱动螺母6和与所述丝杆5螺纹连接的支撑板7;所述压紧部4包括矩形的推板8、与所述推板8平行设置的矩形的压紧板9和两分别穿置在所述推板8两侧的支撑杆10;所述推板8和所述压紧板9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支撑杆10一端设置有阻挡凸起12,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13;所述支撑杆10的螺纹段13依次穿过一所述推板8上的安装孔11和一所述压紧板9上的安装孔11后与一限位螺母14螺纹固定;所述压紧板9靠近所述推板8的侧面中部设置有矩形限位槽15;所述支撑板7两端分别嵌设在两所述限位槽15内。优选的,所述丝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凸起16。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圆形凸起16有利于推力沿着所述丝杆5垂直传递,考虑到零件在制作和装配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误差,所述圆形凸起16能将力集中在相对中心的位置,避免丝杆5因为倾斜而造成两个所述推板8受力不均的情况。优选的,所述限位槽15深度大于所述支撑板7厚度的一半。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所述丝杆5处于水平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撑板7顶端可通过与所述压紧槽侧面的接触起到支撑所述压紧板9的作用,避免所述压紧板9受重力作用滑落,从而保障拆卸工作顺畅进行。优选的,所述驱动部3还包括径向开设在所述驱动螺母6上的转动通孔17以及穿置在所述转动通孔17内的加力杆18。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可用于加力杆18穿置的转动通孔17,转动加力杆18驱动丝杆5传动更节省人力;在转动驱动螺母6的时候因所需力过大而出现打滑的时候能够更换实施方式,即转动所述加力杆18进而保证拆卸工作正常进行。优选的,所述压紧板9与所述推板8的四角均为圆弧形。由上述描述可知,考虑到实际拆卸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安装拆卸工装不便的问题,所述压紧板9与所述推板8的四角分别为圆弧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拆卸工装的安装,既节省了材料又释放了占用空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所述驱动部3的支撑板7与所述压紧部4的限位槽15接触式连接;所述推板8的内侧面贴合在所要拆卸机械轮盘1的表面;两个所述压紧部4并排设置在所述丝杆5两侧;所述圆形凸起16与所要拆卸机械轮盘1的主轴垂直接触作为受力点;拆卸人员使用工具转动所述驱动螺母6从而驱动所述丝杆5转动;所述支撑板7受所述丝杆5传动向着远离所述圆形凸起16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板7推动所述压紧板9;所述压紧板9通过所述支撑杆10拉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推动所要拆卸的机械轮盘1轴向移动从而达到拆卸的目的;所述支撑杆10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穿置在合适的安装孔11内;进而控制所述推板8与所要拆卸机械轮盘1的接触面;所述支撑杆10还可以穿过所述机械轮盘1表面的通孔2,从而支撑所述压紧部4;所述驱动部3和所述压紧部4的各部分零件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3)和两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部(3)两侧的压紧部(4);所述驱动部(3)包括丝杆(5)、固定在所述丝杆(5)一端的驱动螺母(6)和与所述丝杆(5)螺纹连接的支撑板(7);所述压紧部(4)包括矩形的推板(8)、与所述推板(8)平行设置的矩形的压紧板(9)和两分别穿置在所述推板(8)两侧的支撑杆(10);所述推板(8)和所述压紧板(9)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支撑杆(10)一端设置有阻挡凸起(12),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13);所述支撑杆(10)的螺纹段(13)依次穿过一所述推板(8)上的安装孔(11)和一所述压紧板(9)上的安装孔(11)后与一限位螺母(14)螺纹固定;所述压紧板(9)靠近所述推板(8)的侧面中部设置有矩形限位槽(15);所述支撑板(7)两端分别嵌设在两所述限位槽(1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马轮盘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3)和两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部(3)两侧的压紧部(4);所述驱动部(3)包括丝杆(5)、固定在所述丝杆(5)一端的驱动螺母(6)和与所述丝杆(5)螺纹连接的支撑板(7);所述压紧部(4)包括矩形的推板(8)、与所述推板(8)平行设置的矩形的压紧板(9)和两分别穿置在所述推板(8)两侧的支撑杆(10);所述推板(8)和所述压紧板(9)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支撑杆(10)一端设置有阻挡凸起(12),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段(13);所述支撑杆(10)的螺纹段(13)依次穿过一所述推板(8)上的安装孔(11)和一所述压紧板(9)上的安装孔(11)后与一限位螺母(14)螺纹固定;所述压紧板(9)靠近所述推板(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林艺芬崔岩珂陈友飞林为宪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储备粮福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