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41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窗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基座、天窗连接板、连接压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层和第二安装层,所述第二安装层与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天窗连接板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分别设有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沿天窗连接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压板部分位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并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铆接,所述连接压板还固定在第一安装层上,所述安装基座上表面和侧面还设有密封胶条;所述连接压板通过锁紧螺栓压紧在第一安装层上,两个天窗连接板之间设有密封粘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体结构与天窗面层节点容易锈蚀、松动和无法保护好管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窗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结构
,尤其涉及天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许多建筑的屋顶一般由框架式的主体结构加上天窗幕墙构成,目前建筑工地上天窗幕墙的结构形式大多采用钢结构,钢结构与天窗面层材料之间的连接处大多采用螺栓直接进行连接,但采用单纯的锚栓形式往往达不到密闭性要求,节点螺栓易松动和被腐蚀,造成强度下降,后期维修成本增加,且采用螺栓直接进行连接,造成内部管线暴露于整个结构外部,无法对管线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同样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体结构与天窗面层节点容易锈蚀、松动和无法保护好管线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基座、天窗连接板、连接压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层和第二安装层,所述第二安装层与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天窗连接板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分别设有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沿天窗连接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压板部分位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并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铆接,所述连接压板还固定在第一安装层上,所述安装基座上表面和侧面还设有密封胶条;所述连接压板通过锁紧螺栓压紧在第一安装层上,两个天窗连接板之间设有密封粘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安装基座提供安装位置,两个安装层配合密封胶条提供密闭的腔室,为管线的设置提供单独的密封空间,保证管线密封;利用密封胶将螺栓密封,不易锈蚀,利用连接压板调节连接处的受力情况,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凸起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际安装时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主体框架1、安装基座2、天窗连接板3、连接压板4、密封胶条5、锁紧螺栓6、密封粘胶7、管线8、第一安装层21、第二安装层22、突出部23、第二连接层31、第一连接层32、第一翻转部33、第二翻转部34、凸起51、卡凸52、密封唇边511、齿边512、变形腔5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基座2、天窗连接板3、连接压板4和锁紧螺栓6;所述安装基座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层21和第二安装层22,所述第二安装层22与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天窗连接板3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连接层32和第二连接层31,所述第一连接层32和第二连接层31分别设有第一翻转部33和第二翻转部34;所述第一翻转部33和第二翻转部34均沿天窗连接板3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压板4部分位于第一翻转部33和第二翻转部34之间并与第一翻转部33和第二翻转部34同时铆接,所述连接压板4还固定在第一安装层21上,所述安装基座2上表面和侧面还设有密封胶条5;所述连接压板4通过锁紧螺栓6压紧在第一安装层21上,两个天窗连接板3之间设有密封粘胶7。安装时,管线8预先设置在第一安装层21和第二安装层22之间。通过密封胶条5配合第一安装层21和第二安装层22的保护,形成密闭空间密封、保护效果好,第二安装层22给予了安装基座2与主体框架1安装的基础。传统的方式用螺栓直接固定天窗连接板3,受力时,螺栓受来自各个方向上的力,其中螺栓所受不定向的径向的力和松弛状态时突然受力是使它容易松动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结构中由于风压、雨淋等原因导致螺栓连接处时松时紧,这会导致螺栓很容易就出现松动,且螺栓在松动一点后,时松时紧的情况迅速加剧,会迅速松动失效;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压板4将螺栓受力主要转化为向上的轴向力(无论天窗连接板3受力如何,均有部分会转化为翘起锁紧螺栓6的轴向力),受力结构更为合理,且即便时有点松动,连接压板4也会始终给予其向上的保持力,不会时松时紧,大大延长了松动失效的时间,进而使整体保持稳定的时间增加。密封粘胶7则为提供相对遮挡的环境,延缓了锈蚀速度,方便维护。本专利技术用的密封粘胶7为硅酮耐候密封胶,以适应雨淋、日晒的环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层21上设有突出部23,所述突出部23上设有与锁紧螺栓6配合的螺孔,所述螺孔为盲孔。突出部23给予了锁紧螺栓6安装空间,使得锁紧螺栓6不用穿透第一安装层21就能够安装,保证了管线8处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23两侧均连接由天窗连接板3,两个连接压板4通过同一锁紧螺栓6压紧。突出部23两侧天窗连接板3给予锁紧螺栓6的径向力大部分能够相互抵消,留下的大部分为轴向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层32位于第二连接层31内侧,两个第二翻转部34位于两个第一翻转部33之间,所述密封粘胶7设置在两个第二翻转部34之间。外层覆盖内层,可以防止下雨天时雨水流进天窗连接板3的两个连接层之间,同时,也使得连接压板4更好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压板4呈“L”形。两个第二翻转板也为密封粘胶7提供了粘结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安装时,应当将密封粘胶7设置在铆接位置上方。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层32底部与第一安装层21边缘的密封胶条5接触,所述密封胶条5边缘设有与第一连接层32接触密封的密封唇边511。受设置位置影响,密封粘胶7在长期使用中相对容易失效,密封粘胶7不能起到主要的密封作用,因此,为防止水从第一连接层32底部进入安装材料或者室内,在密封胶条5边缘设置密封唇边511,配合突出部23将其略微倾斜的特性,保证接触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唇边511内侧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齿边512。齿边512为沿密封胶条5长度方向设置的接面类似齿的结构。由于密封粘胶7长期处于日照等环境,加上天窗连接板3不可避免的累积松动,密封粘胶7会先失去密封能力,这时,就需要密封胶条5承担跟多的密封责任,仅仅靠原本的密封唇边511可能会有所不足。采用齿边512后,天窗连接板3因松动会对密封胶条5产生跟多的挤压,如果密封胶条5不予让步,那必然会导致其成为受力主体挤压过度而迅速失效。利用齿边512的间隔设置,齿边512容易变形而随松动程度依次变形,变形后与第一连接层32底部接触密封,进而形成多级密封,以弥补密封粘胶7失效所损失的密封能力。直到密封粘胶7完全失效维护检修。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条5在第一安装层21的边缘向上凸起51,所述密封唇边511和齿边512均位于凸起51上,所述凸起51内设有变形腔513。凸起51能够在起初安装时,提供支撑保证密封唇边511能够与第一连接层32底部接触密封,变形腔513的设置又能够使锁紧螺栓6处松动退让时,凸起51做出让步避免成为天窗连接板3的受力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层31两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胶条5上设有与安装槽接触配合的卡凸52。安装槽和卡凸52的配合,时密封胶条5和安装基座2配合更加紧密,又便于安装时的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条5的下端低于第二安装层22底部。保证足够的密封范围。进而给与管线8密封充份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天窗连接板、连接压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层和第二安装层,所述第二安装层与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天窗连接板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分别设有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沿天窗连接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压板部分位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并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铆接,所述连接压板还固定在第一安装层上,所述安装基座上表面和侧面还设有密封胶条;所述连接压板通过锁紧螺栓压紧在第一安装层上,两个天窗连接板之间设有密封粘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天窗连接板、连接压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层和第二安装层,所述第二安装层与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天窗连接板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分别设有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沿天窗连接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压板部分位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并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同时铆接,所述连接压板还固定在第一安装层上,所述安装基座上表面和侧面还设有密封胶条;所述连接压板通过锁紧螺栓压紧在第一安装层上,两个天窗连接板之间设有密封粘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层上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与锁紧螺栓配合的螺孔,所述螺孔为盲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两侧均连接由天窗连接板,两个连接压板通过同一锁紧螺栓压紧。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康逸余海龙李云飞许文鹏刘一凡李兰军谭建国刘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