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09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砼渣铲除装置,至少包括一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穿过铲体,且通过连接轴与铲体连接,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和撞击块,撞击块设置在操作杆底部,通过操作杆控制撞击块撞击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砼渣铲除装置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高保障撞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砼渣铲除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砼渣铲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砼渣铲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砼渣铲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砼渣一般用的是用铁锨进行铲除,用力过猛的时候铁锨的头部很容易就会伤到附着有砼渣的事物表面;而在遇到比较难以铲除的砼渣时综合利用凿子和锤子进行铲除的,铲除时需要不断的用锤子敲击凿子的顶部,使得凿子受撞击产生向前作用的力,从而达到铲除砼渣的目的,但是工人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可能会发生锤子偏离凿子,无法保证撞击的有效性,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锤子锤到工人的手的情况,从而使得砼渣的铲除效率和铲除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砼渣铲除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出一种砼渣铲除装置,至少包括一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穿过铲体,且通过连接轴与铲体连接,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和撞击块,撞击块设置在操作杆底部,通过操作杆控制撞击块撞击铲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平整,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一主杆和第一铲头,第一主杆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的连接孔,操作杆穿过连接孔,且操作杆通过连接轴与连接孔的孔壁连接,所述撞击块设置在第一主杆的一侧,第一主杆的另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一铲头,第一铲头与撞击块对应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杆上设置有撞击块的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凸块与撞击块对应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杆上设置有撞击块的一侧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手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呈圆弧状,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二主杆和第二铲头,第二主杆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的连接孔,操作杆穿过连接孔,且操作杆通过连接轴与连接孔的孔壁连接,所述撞击块设置在第二主杆的一侧,第二主杆的另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二铲头,第二铲头与撞击块对应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杆上设置有撞击块的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凸块与撞击块对应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杆上设置有撞击块的一侧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手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砼渣铲除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砼渣铲除装置主体,相邻的两个砼渣铲除装置主体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第二手柄的中间设有通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砼渣铲除装置的优点为: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撞击时撞击的准确率高,能够有效的保证撞击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高砼渣铲除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砼渣铲除装置主体的侧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主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相互连接的两个主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砼渣铲除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砼渣铲除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包括一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301和撞击块304,撞击块304设置在操作杆301底部,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平整,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01和第一铲头102,第一主杆10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的连接孔107,操作杆301穿过连接孔107,且操作杆301通过连接轴303与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撞击块304设置在第一主杆101的后侧,第一主杆101的前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一铲头102,第一铲头102的位置与撞击块304的位置对应,第一主杆101后侧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手柄105,且后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106,凸块106的大小和位置与撞击块304的大小和位置对应,通过操作杆301控制撞击块304撞击凸块106。本实施例中叙述的第一主杆101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预留槽103和一个辅助槽104,辅助槽104的位置与连接轴303的位置对应,预留槽103与辅助槽104连通,且延伸至第一主杆101的下部。本实施例中预留槽103的界面呈内宽外窄的“凸”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叙述的操作杆3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302,第二手柄302的中间设有通孔,操作杆301和第二手柄302均可以穿过连接孔107。本实施例中叙述的连接轴303穿过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轴303为螺栓,通过螺栓的设置便于铲体和撞击体之间的拆卸,这样的其中一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通过更换损坏的部件继续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金投入。本实施例中叙述的第一铲头102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砼渣铲除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301和撞击块304,撞击块304设置在操作杆301底部,操作杆30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手柄302,第二手柄302的中间设有通孔,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平整,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01和第一铲头102,第一主杆10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的连接孔107,操作杆301穿过连接孔107,且操作杆301通过连接轴303与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撞击块304设置在第一主杆101的后侧,第一主杆101的前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一铲头102,第一铲头102的位置与撞击块304的位置对应,第一主杆101后侧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手柄105,第一手柄105上设有辅助通孔,且后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106,凸块106的大小和位置与撞击块304的大小和位置对应,通过操作杆301控制撞击块304撞击凸块106;其中,第一主杆101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预留槽103和一个辅助槽104,辅助槽104的位置与连接轴303的位置对应,预留槽103与辅助槽104连通,且延伸至第一主杆101的下部,相邻的两个第一主杆101上的预留槽103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不通孔,在不通孔内安装连接柱5形成榫卯式的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预留槽103的界面呈内宽外窄的“凸”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叙述的操作杆301和第二手柄302均可以穿过连接孔107,连接轴303穿过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轴303为螺栓。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辅助操作杆701穿过所有砼渣铲除主体上的辅助通孔,通过第二辅助操作杆701利用统一控制砼渣铲除装置中的铲体;第一辅助操作杆601穿过所有砼渣铲除主体上的通孔,通过第一辅助操作杆601统一控制砼渣铲除装置中的撞击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呈圆弧状,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二主杆201和第二铲头202,第二主杆20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的连接孔107,操作杆301穿过连接孔107,且操作杆301通过连接轴303与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所述撞击块304设置在第二主杆201的一侧,第二主杆201的另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二铲头202,第二铲头202与撞击块304对应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杆201上设置有撞击块304的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106,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穿过铲体,且通过连接轴(303)与铲体连接,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301)和撞击块(304),撞击块(304)设置在操作杆(301)底部,通过操作杆(301)控制撞击块(304)撞击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砼渣铲除主体,砼渣铲除主体包括铲体和撞击体,撞击体穿过铲体,且通过连接轴(303)与铲体连接,撞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操作杆(301)和撞击块(304),撞击块(304)设置在操作杆(301)底部,通过操作杆(301)控制撞击块(304)撞击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底部平整,所述砼渣铲除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01)和第一铲头(102),第一主杆(10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连接孔(107),操作杆(301)穿过连接孔(107),且操作杆(301)通过连接轴(303)与连接孔(107)的孔壁连接,所述撞击块(304)设置在第一主杆(101)的一侧,第一主杆(101)的另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第一铲头(102),第一铲头(102)与撞击块(304)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杆(101)上设置有撞击块(304)的一侧的外侧壁下部连接凸块(106),凸块(106)与撞击块(304)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砼渣铲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杆(101)上设置有撞击块(304)的一侧的外侧壁上部设有第一手柄(105)。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程陈寒孔维鹏翟宏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辉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