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99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其中,传送轨道沿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设置,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连接;搭乘机构用于搭乘人员或物品;驱动机构与所述搭乘机构相连;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搭乘机构沿着所述传送轨道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送轨道设置在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避免占用楼道空间和破坏原有扶手及墙体,也不影响行人正常上下楼梯出行,实现载人或载物上下楼,方便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道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楼道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解决居住在老旧小区多层住宅老人或是腿脚不便人群上下楼梯出行难的问题,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老旧住宅楼增设电梯的改造方案,但是这些电梯改造方案受到老旧住宅楼的结构限制,往往只能在楼体外侧加装轿厢式垂直升降电梯,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维护难同时也影响了低楼层住户采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在楼梯扶手或楼梯墙体加装座椅的楼道电梯,但是这种楼道电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楼梯扶手或楼梯墙体加装电梯都用了楼道空间,破坏了原有扶手和墙体,影响正常行人上下楼梯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楼梯扶手或楼梯墙体加装电梯占用了楼道空间,破坏了原有扶手和墙体,影响行人正常上下楼梯出行的缺陷,提供一种楼道电梯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包括: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沿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设置,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连接;搭乘机构,所述搭乘机构用于搭乘人员或物品;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搭乘机构相连;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搭乘机构沿着所述传送轨道运行。较佳地,所述传送轨道包括第一传送杆、第二传送杆和第三传送杆,所述第一传送杆设置在梯段底部,所述第二传送杆和所述第三传送杆设置在休息平台底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杆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传送杆和所述第三传送杆互相连接,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位于相邻楼层;较佳地,所述搭乘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在检测到两个搭乘机构相向运行且所述第一传送杆上有一个所述搭乘机构运行时,控制另一搭乘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二传送杆处直至第一传送杆上的搭乘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三传送杆。较佳地,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搭乘机构到达目的地点的情况下调节所述搭乘机构的离地高度。较佳地,所述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距离检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距离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搭乘机构间的距离信息并将所述距离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距离信息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速度。较佳地,所述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住户门旁的电梯呼叫装置,所述电梯呼叫装置用于呼叫所述搭乘机构。较佳地,所述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楼底的第一存储仓库和设置在楼顶的第二存储仓库,所述第一存储仓库和第二存储仓库用于存储所述搭乘机构。较佳地,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控制所述搭乘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一存储仓库或所述第二存储仓库。较佳地,所述搭乘机构是安全座椅或安全站立平台。较佳地,所述搭乘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铰接。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搭乘机构的顶端,或者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传送轨道与所述梯段或所述休息平台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沿着楼梯的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设置传送轨道,搭乘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搭乘机构沿着传送轨道运行,从而实现了载人或载物上下楼的功能,而且传送轨道设置在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避免占用楼道空间且不影响行人正常上下楼梯出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装置的楼道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楼道电梯装置的搭乘机构与休息平台连接关系的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控制机构1、传送轨道2、搭乘机构3和驱动机构4。控制机构1用于控制驱动机构4,在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搭乘机构3沿着传送轨道2运行。传送轨道2沿梯段9底部和休息平台10底部设置,梯段9与所休息平台10连接。搭乘机构3用于搭乘人员或物品。驱动机构4与搭乘机构3相连。沿着楼梯的梯段9底部和休息平台10底部设置传送轨道,搭乘机构与驱动机构相连,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搭乘机构沿着传送轨道运行,从而实现了载人或载物上下楼的功能,而且传送轨道设置在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避免占用楼道空间且不影响行人正常上下楼梯出行。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传送轨道2包括第一传送杆21、第二传送杆22和第三传送杆23,第一传送杆21设置在梯段9底部,第二传送杆22和第三传送杆23设置在休息平台10底部并分别与第一传送杆21的一侧相连,第二传送杆22和第三传送杆23互相连接,所述梯段9与所述休息平台10位于相邻楼层。搭乘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控制机构还用于在检测到两个搭乘机构相向运行且第一传送杆上有一个搭乘机构运行时,控制另一搭乘机构运行至第二传送杆处直至第一传送杆上的搭乘机构运行至第三传送杆,使得两个相向运行的搭乘机构能够在有限的楼道空间内同时运行,实现了上下行搭乘机构相遇时的避让功能。在可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搭乘机构的数量为两个,若搭乘机构同向运行则搭乘机构正常运行。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机构1还用于在检测到搭乘机构3到达目的地点的情况下调节搭乘机构3的离地高度。在具体实施中,搭乘机构还包括升降装置,若控制机构检测到搭乘机构到达搭乘人员所去楼层后,通过控制升降装置来调节搭乘机构的离地高度,调节后的高度方便了搭乘人员自由上下搭乘机构,在使用上更加便利更利于老年人与残障人士使用。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距离检测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距离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搭乘机构间的距离信息并将距离信息发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电机的运行速度。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搭乘机构上均设有两个距离检测机构,一个设置在搭乘机构的前端,另一个设置在搭乘机构的后端。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搭乘机构A和B上行运行,其中搭乘机构B在搭乘机构A前面运行,利用设置在搭乘机构A前端的距离检测机构检测其与搭乘机构B之间的距离。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搭乘机构A和B下行运行,其中搭乘机构B在搭乘机构A前面运行,利用设置在搭乘机构A后端的距离检测机构检测其与搭乘机构B之间的距离。在具体实施中,距离检测机构是超声波测距传感、激光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和24GHZ雷达传感器中至少一种。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住户门旁的电梯呼叫装置5,电梯呼叫装置5用于呼叫搭乘机构3。在具体实施中,若搭乘机构3数量是多个时,当需要上楼或下楼的住户按下呼叫装置5时,控制机构1将离住户最近的搭乘机构3运行至该住户所在楼层,减少等待时间。在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楼道电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楼顶11的第一存储仓库6和设置在楼底12的第二存储仓库7,第一存储仓库6和第二存储仓库7用于存储搭乘机构3。在具体实施中,当住户使用完搭乘机构3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沿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设置,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连接;/n搭乘机构,所述搭乘机构用于搭乘人员或物品;/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搭乘机构相连;/n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搭乘机构沿着所述传送轨道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道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轨道,所述传送轨道沿梯段底部和休息平台底部设置,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连接;
搭乘机构,所述搭乘机构用于搭乘人员或物品;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搭乘机构相连;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搭乘机构沿着所述传送轨道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轨道包括第一传送杆、第二传送杆和第三传送杆,所述第一传送杆设置在梯段底部,所述第二传送杆和所述第三传送杆设置在休息平台底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杆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传送杆和所述第三传送杆互相连接,所述梯段与所述休息平台位于相邻楼层;
所述搭乘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在检测到两个搭乘机构相向运行且所述第一传送杆上有一个所述搭乘机构运行时,控制另一搭乘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二传送杆处直至第一传送杆上的搭乘机构运行至所述第三传送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搭乘机构到达目的地点的情况下调节所述搭乘机构的离地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见祥夏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