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75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属于魔方技术领域。魔方的棱块结构包括壳体、卡脚和多个盖板,壳体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卡脚上设有第二导油槽,第二导油槽的内侧壁面为曲面,卡脚与壳体的底端相连,多个盖板与壳体的顶端相连。该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导油接触面大,导油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
本技术涉及魔方
,尤其涉及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
技术介绍
现有的魔方均是有多个单元块和多维连轴组成的,以传统的三阶魔方为例,其主体呈正方体结构,包括二十六个小方块和一个三维连轴体,小方块包括六个分别位于魔方每个面中心位置的中心块,八个位于魔方端角部的角块,十二个分别位于相邻两角块之间的棱块。魔方的每个面均为九个小方块,基于三维连轴体的转动特性,魔方的每一层均可自由转动。在组装魔方时,将六个中心块对应的连接在三维连轴体的端部,然后,将角块和棱块卡于中心块内侧,以防止魔方散架。其中,棱块结构的卡脚上的导油槽一般为圆柱形,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油效果,但是不持久,润滑油不易均匀分布在导油槽的整个内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该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导油接触面大,导油效果较佳。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包括壳体、卡脚和多个盖板,所述壳体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所述卡脚上设有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的内侧壁面为曲面,所述卡脚与所述壳体的底端相连,多个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顶端相连。可选地,所述卡脚和所述壳体的底端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卡孔,另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孔配合连接。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块。可选地,所述盖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盖板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盖板上均设有第二卡扣和第二卡孔,其中一个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卡扣与另外一个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卡孔配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卡孔与另外一个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二卡扣配合连接。可选地,每个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第二卡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扣反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三卡孔,每个盖板上均设有第三卡扣,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三卡扣能够插入到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卡孔内。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每个所述盖板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柱,另一个上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柱能够插入到所述限位槽内。可选地,每个所述盖板上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四个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配合连接。可选地,所述卡脚上设有第二磁吸块。一种魔方,包括所述的魔方的棱块结构、中心块结构、角块结构和轴心结构,所述轴心结构与所述中心块结构配合连接,所述中心块结构分别与所述魔方的棱块结构和所述角块结构配合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壳体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卡脚上设有内侧壁面为曲面的第二导油槽,卡脚与壳体的底端相连,多个盖板与壳体的顶端相连。由于卡脚上的第二导油槽的内侧壁面为曲面,在魔方高速运转时,润滑油可以实现导向滑动,润滑油能够流动到第二导油槽的整个内侧壁上,接触面大,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底部滑动。另外,壳体的第一导油槽为蜘蛛网状,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容易转动棱块。综上可知,本技术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导油接触面大,导油效果较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魔方的棱块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魔方的棱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卡脚和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个盖板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魔方的棱块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魔方的棱块结构与中心块结构配合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壳体-1,第一导油槽-11,第一卡扣-12,第一磁吸铁-13,第三卡孔-14,限位柱-15,卡脚-2,第二导油槽-21,第一卡孔-22,第二磁吸块-23,盖板-3,第二卡扣-31,第二卡孔-32,第三卡扣-33,限位槽-34,中心块结构的磁吸块1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魔方的棱块结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包括壳体1、卡脚2和多个盖板3,壳体1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11,卡脚2上设有第二导油槽21,第二导油槽21的内侧壁面为曲面,卡脚2与壳体1的底端相连,多个盖板3与壳体1的顶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提及的蜘蛛网状定义为以壳体1的底端为起点,向四周发散分布,且发散的每条线路都相互连通。由于本技术的棱块结构的卡脚2上设有第二导油槽21,且第二导油槽21的内侧壁为曲面,魔方在高速运转时,润滑油可以实现导向滑动,润滑油能够流动到第二导油槽21的整个内侧壁上,接触面大,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底部滑动。另外,壳体1的第一导油槽11为蜘蛛网状,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容易转动棱块。综上可知,本技术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和魔方能够持久锁住润滑油,导油接触面大,导油效果较佳。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油槽的形状为半圆球形状。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卡脚2和壳体1的底端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卡孔22,另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12,第一卡扣12与第一卡孔22配合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卡脚2和壳体1通过卡孔与卡扣配合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无需借助其他连接件,节约了生产成本,且能够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脚2上设有第一卡孔22,壳体1的底端上设有第一卡扣12,壳体1的底端上的第一卡扣12与卡脚2上的第一卡孔22卡接。其中,第一卡孔22和第一卡扣12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卡孔22和第一卡扣12一一对应卡接,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更佳。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块13。需要说明的是,便于用户在转动棱块结构时更容易定位,且定位更加稳定。可选地,如图5所示,盖板3为两个,两个盖板3相对设置,每个盖板3上均设有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孔32,其中一个盖板3的第二卡扣31与另外一个盖板3的第二卡孔32配合连接,其中一个盖板3的第二卡孔32与另外一个盖板3的第二卡扣31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盖板3通过卡扣和卡孔的拼接方式,使得魔方的表面缝隙更小,魔方的棱块结构也更加紧凑和稳固。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壳体1和每个盖板3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柱15,另一个上设有多个限位槽34,限位柱15能够插入到限位槽34内。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和每个盖板3通过限位柱15和限位槽34的方式,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安装,稳定性更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上设有限位槽34,壳体1上设有限位柱15,壳体1上的限位柱15能够插入到盖板3的限位槽34内。具体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卡脚(2)和多个盖板(3),所述壳体(1)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11),所述卡脚(2)上设有第二导油槽(21),所述第二导油槽(21)的内侧壁面为曲面,所述卡脚(2)与所述壳体(1)的底端相连,多个所述盖板(3)与所述壳体(1)的顶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卡脚(2)和多个盖板(3),所述壳体(1)的外周壁设有蜘蛛网状的第一导油槽(11),所述卡脚(2)上设有第二导油槽(21),所述第二导油槽(21)的内侧壁面为曲面,所述卡脚(2)与所述壳体(1)的底端相连,多个所述盖板(3)与所述壳体(1)的顶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2)和所述壳体(1)的底端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卡孔(22),另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12),所述第一卡扣(12)与所述第一卡孔(22)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块(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为两个,两个所述盖板(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盖板(3)上均设有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孔(32),其中一个所述盖板(3)的所述第二卡扣(31)与另外一个所述盖板(3)的所述第二卡孔(32)配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盖板(3)的所述第二卡孔(32)与另外一个所述盖板(3)的所述第二卡扣(31)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魔方的棱块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梓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菲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