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152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解吸的吸附剂置于容器中;S2、向容器内通入氦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S3、将容器内抽真空,并保持真空度为5‑10pa;S4、重复步骤S2‑S3;S5、重复步骤S2,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冷却至室温,再重复步骤S3;S6、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吸附剂钝化;S7、重复步骤S2‑S3,即得到解吸后的吸附剂。使用上述解吸方法,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可以解吸完全,同时又避免了吸附剂因高温活化后而产生的高活性,降低了解吸后的吸附剂活性,避免吸附剂在后续的循环吸附过程中发生高温发热、化学反应而引入新杂质的情况,同时解吸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吸附剂解吸
,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
技术介绍
吸附分离即解吸工艺是工业气体纯化分离的重要手段之一,吸附分离技术可以将吸附饱和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降低至较低的范围,甚至在检测限以下,可以适用于大规模超纯气体的生产。现有的解吸工艺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降低,达到解吸效果;或利用降低系统压力或抽真空的方式使吸附剂解吸;或利用惰性溶剂冲洗或萃取剂的抽提进行吸附剂的解吸;也可以采用其他吸附质把原吸附质从吸附剂上置换下来完成解吸。上述方法在单一实施时通常会造成吸附剂解吸不彻底,后续在进行吸附质吸附时很容易饱和,因此多采用上述多个解吸方式组合,以保证吸附剂的解吸效果最佳。而在上述组合解吸步骤完成后,经高温置换后的活性吸附剂能得到很好的解吸效果,但由于解吸后的吸附剂活性非常高,在后续再次利用其进行吸附时,与同样活性较大的气体接触,很容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有大量的杂质产生,降低解吸后的吸附剂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解吸方法中解吸后的吸附剂活性过大,若吸附活性较大或易与吸附剂反应的气体时容易产生大量的杂质,导致其吸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解吸的吸附剂置于容器中;S2、向容器内通入氦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S3、将容器内抽真空,并保持真空度为5-10pa;S4、重复步骤S2-S3;S5、重复步骤S2,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冷却至室温,再重复步骤S3;S6、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吸附剂钝化;S7、重复步骤S2-S3,即得到解吸后的吸附剂。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S01、向容器内通入氮气进行吹扫;S02、将容器内抽真空,直至真空度为5-10pa;S03、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升温至使吸附剂达到解吸效果的解吸温度;S04、向容器通入氮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S05、重复步骤S02;S06、重复步骤S04-S05。优选地,所述钝化气体为空气或水蒸气。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6和所述步骤S7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S61、重复步骤S3,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升温至100-200℃。优选地,所述吸附剂包括沸石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在所述步骤S03中,沸石分子筛的所述解吸温度为320-370℃,活性氧化铝的所述解吸温度为220-270℃。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03中的升温速率为3-8℃/min。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01中,氮气的吹扫流量为3-8Nm3/h,吹扫时间为1-2h。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7的重复次数和所述步骤S05的重复次数均≧4次。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氦气的通入时间和所述步骤S04中的氦气和氮气的通入时间均为40-80min。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抽真空时间和所述步骤S02中的抽真空时间均为40-80min。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氮气和氦气对吸附剂解吸完成后,吸附剂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吸效果,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得吸附剂可以吸附钝化气体,以降低吸附剂的活性,该钝化气体的活性较低,与吸附剂的反应程度较小,因此可以在后续氮气再次通入的过程中进行解吸,再经过抽真空步骤,即可保证吸附剂在活性较低的同时又达到了较好的解吸效果。之后再通入可能会与吸附剂反应的气体时,经本方案解吸后的吸附剂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吸附剂的解吸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该吸附剂的解吸方法用于对吸附饱和的吸附剂进行解吸,使吸附剂可以循环使用,再次使用于吸附质吸附中,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可以解吸完全,同时又避免了吸附剂因高温活化后而产生的高活性,降低了解吸后的吸附剂活性,避免吸附剂在后续的循环吸附过程中发生高温发热、化学反应而引入新杂质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解吸的吸附剂置于容器中;S2、向容器内通入氦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S3、将容器内抽真空,并保持真空度为5-10pa;S4、重复步骤S2-S3;S5、重复步骤S2,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冷却至室温,再重复步骤S3;S6、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吸附剂钝化;S7、重复步骤S2-S3,即得到解吸后的吸附剂。具体的,将待解吸的吸附剂放置于容器中。之后向该容器中通入氦气,且通入氦气时的压力保持为0.2-0.4Mpa,通入的氦气可以吸附待解吸的吸附剂中的吸附质,达到置换的效果,经氦气置换后的待解吸的吸附剂可以得到解吸。保持在该压力范围内,压力相对较小且较为稳定,氦气对待解吸的吸附剂的解吸效果更佳;第一次解吸完成后,将容器抽真空,使得吸附有吸附质的氦气全部清除,由于氦气的分子量较小,抽除时更为容易,且此时真空度保持在较低的范围,进一步促进氦气的解吸效果,上述两个步骤即完成了氦气对吸附剂的一次解吸过程。通入的氦气为常温状态,不需要升温后再通入,避免温度过高置换时过于剧烈。在利用氦气对吸附剂进行解吸时,只进行一次解吸过程对吸附剂的解吸效果并不是非常好,通常需要重复进行上述解吸过程。重复上述解吸步骤后,将容器及其内部的吸附剂一并冷却至室温,使解吸后的吸附剂低于活化温度,使得后续通入空气的步骤中吸附剂与空气中的钝化气体不会发生特别剧烈的反应,之后再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得吸附剂可以吸附钝化气体,以降低吸附剂的活性,该钝化气体的活性较低,与吸附剂的反应程度较小,因此可以在后续氮气再次通入的过程中进行解吸,再经过抽真空步骤,即可保证吸附剂在活性较低的同时又达到了较好的解吸效果。之后再通入可能会与吸附剂反应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待解吸的吸附剂置于容器中;/nS2、向容器内通入氦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nS3、将容器内抽真空,并保持真空度为5-10pa;/nS4、重复步骤S2-S3;/nS5、重复步骤S2,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冷却至室温,再重复步骤S3;/nS6、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吸附剂钝化;/nS7、重复步骤S2-S3,即得到解吸后的吸附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解吸的吸附剂置于容器中;
S2、向容器内通入氦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
S3、将容器内抽真空,并保持真空度为5-10pa;
S4、重复步骤S2-S3;
S5、重复步骤S2,并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冷却至室温,再重复步骤S3;
S6、向容器内通入钝化气体使吸附剂钝化;
S7、重复步骤S2-S3,即得到解吸后的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S01、向容器内通入氮气进行吹扫;
S02、将容器内抽真空,直至真空度为5-10pa;
S03、使容器内的吸附剂升温至使吸附剂达到解吸效果的解吸温度;
S04、向容器通入氮气,并维持容器内的压力为0.2-0.4Mpa;
S05、重复步骤S02;
S06、重复步骤S04-S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气体为空气或水蒸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剂的解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珊韦杰广张胜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