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097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该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应用于超融合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的控制节点,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共享存储系统,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并通过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的云服务程序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使得控制节点占用部署该控制节点的超融合节点中宿主机的资源显著减少,具有轻量化的优点;两个控制节点均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确保了两个控制节点之间数据的强一致性,并实现了超融合系统中控制节点的高可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融合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超融合系统基于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系统中通常设置至少三个物理态的宿主机(即“超融合节点”或者“节点”),并在宿主机中定义出控制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及计算节点。为保证超融合系统的高可用,通常在两台或者三台物理机上部署控制节点,由于控制节点的资源消耗巨大,因此如果在超融合系统中部署多个控制节点,必然导致对超融合系统中的宿主机造成严重的资源消耗,并影响其他功能性节点,例如计算节点、网络节点或者存储节点的响应性能。为了保证高可用性,通常会部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控制节点。但是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宿主机物理资源的开销,并且在某个宿主机宕机或者某个控制节点挂起后对系统盘及数据盘进行同步操作,以保证整个超融合系统的强一致性。现有技术中的超融合系统所配置的多个宿主机无法在保证数据一致性及控制节点快速切换的同时降低配置的多个控制节点对资源的占用量。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超融合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及超融合系统,用以在降低控制节点对宿主机资源的占用的前提下,实现各个控制节点的数据强一致性以及高可用的快速切换。为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应用于超融合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的控制节点,所述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共享存储系统,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并通过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所述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的云服务程序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融合系统包含至少两个超融合节点,每个超融合节点所形成的宿主机的文件及存储路径挂载通过虚拟IP组挂载至所述容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共享存储系统选自分布式存储系统、ZFS文件系统或者超融合存储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仅为一个控制节点的物理网卡配置虚拟IP地址,并通过所述虚拟IP地址与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所组成的虚拟IP组建立数据通信链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个控制节点通过虚拟IP地址与共享存储系统相互绑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节点配置与虚拟IP组连接的云服务程序接口以及用户接口,所述用户接口响应于用户发起的访问请求,并配置于虚拟IP组与云服务程序接口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连接至交换机,用户通过所述交换机向多个控制节点发起访问请求。基于相同专利技术思想,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超融合系统,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超融合节点,选取至少两个超融合节点被配置为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被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所述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共享存储系统,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并通过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所述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的云服务程序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融合系统包含至少两个超融合节点,每个超融合节点所形成的宿主机的文件及存储路径挂载通过虚拟IP组挂载至所述容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共享存储系统选自分布式存储系统、ZFS文件系统或者超融合存储系统;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仅为一个控制节点的物理网卡配置虚拟IP地址,并通过所述虚拟IP地址与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所组成的虚拟IP组建立数据通信链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在本申请中,由于将两个控制节点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使得控制节点占用部署该控制节点的超融合节点中宿主机的资源显著减少,具有轻量化的优点;其次,两个控制节点均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确保了两个控制节点之间数据的强一致性;最后,将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的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并仅为一个控制节点的物理网卡配置虚拟IP地址,从而使得在任何时间点中用户可通过唯一的虚拟IP地址访问任何一个控制节点,即使其中一个控制节点发生故障也能够由另一个控制节点代替已经发生的故障的控制节点,从而实现了超融合系统中控制节点的高可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的拓扑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在一种变形例中的拓扑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融合系统的拓扑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参图1所示出的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应用于超融合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的控制节点,所述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50。共享存储系统30,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30并通过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40。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50的云服务程序接口112、212。共享存储系统30选自分布式存储系统、ZFS文件系统或者超融合存储系统。共享存储系统30由多个超融合节点所形成的物理存储设备所具备的存储资源共同形成,以形成高可用存储池,以满足超融合系统的弹性且横向扩张存储能力的需求。每个超融合节点中可独立设置控制节点、网络节点等。超融合系统是以软件定义为核心的软硬一体化融合架构,采用标准x86服务器,将网络、计算、存储、软件服务整合为通用的融合节点,实现Share-nothing分布式架构部署,简化管理与交付。通常软硬一体机能做到“插电即用”,软件交付方式也能在极短的时间(1小时内)完成集群安装和部署。控制节点对超融合系统中的全部超融合节点中的物理资源(例如CPU、内存、磁盘)和/或虚拟资源(例如虚拟CPU、虚拟内存、数据库)以及虚拟机的统一管理,尤其是可通过控制节点对超融合节点中的虚拟机的创建、删除、迁移、备份执行操作,对虚拟网络的分配及存储空间的分配进行管理。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中包含控制节点11与控制节点21,控制节点11与控制节点21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即控制节点11与控制节点21的所有配置均是相同的。控制节点11配置物理网卡12,控制节点配置物理网卡22,物理网卡12与物理网卡22均连接至交换机40。物理网卡12与物理网卡22均映射至虚拟IP组50。每个控制节点中的云服务程序接口为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应用于超融合系统中,/n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的控制节点,所述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n共享存储系统,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并通过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n所述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的云服务程序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应用于超融合系统中,
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封装并运行于容器中并互为镜像配置的控制节点,所述容器配置独立的物理网卡,所有物理网卡映射至虚拟IP组;
共享存储系统,所有容器挂载至共享存储系统并通过所述物理网卡连接交换机;
所述容器配置接入虚拟IP组的云服务程序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融合系统包含至少两个超融合节点,每个超融合节点所形成的宿主机的文件及存储路径挂载通过虚拟IP组挂载至所述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存储系统选自分布式存储系统、ZFS文件系统或者超融合存储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仅为一个控制节点的物理网卡配置虚拟IP地址,并通过所述虚拟IP地址与两个控制节点所配置的物理网卡所组成的虚拟IP组建立数据通信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控制节点通过虚拟IP地址与共享存储系统相互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节点的高可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峰杨帅麒雷准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超云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