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89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压器、温控继电器接线端、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设置在载板的右下角;高压包及续流电阻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上角;低压电源模块、主接触器、快充接触器设置在载板左上角;IGPT驱动电路及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左下角;吸收电容设置在所述IGPT驱动电路内侧及所述快充接触器下侧;点灯板设置在所述氙灯正极接线端的下侧;输出半桥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下角并安装在载板的底部;输入半桥设置在载板底部并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放电电阻接线端、氙灯负极接线端设置在载板下侧;IGPT安装在载板底部。通过这种布局能够有效缩减电源体积同时配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源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激光器的电源,一般是安装在400X300mm左右的支架内,由于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继电器等,使用体积较大的模块组成,一方面增加了激光器整机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散热效率、内部接线端多且繁琐,在组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整理接线,同时安全系数不高,故障设备抢救率低。为了在保持原有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缩减激光器的体积,需要同时将激光器和电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激光器和电源的半桥、IGPT一同散热,并重新布局载板上各个电路的位置。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大幅度缩减体积并保持稳定性的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板;变压器、温控继电器接线端、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设置在载板的右下角;高压包及续流电阻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上角;电源开关接线端、220V输出接线端、低压总电控制及电容快充控制接线端、输出电感接线端、氙灯正极接线端、220V电源输入及缓上电电阻接线端设置在载板的上侧;低压电源模块、主接触器、快充接触器设置在载板左上角;IGPT驱动电路及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左下角;吸收电容设置在所述IGPT驱动电路内侧及所述快充接触器下侧;点灯板设置在所述氙灯正极接线端的下侧;输出半桥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下角,并且输出半桥安装在载板的底部;输入半桥设置在载板底部并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放电电阻接线端、氙灯负极接线端设置在载板下侧;IGPT安装在载板底部并设置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所述变压器、所述点灯继电器、所述反馈继电器、所述高压包、所述低压电源模块、所述主接触器、所述快充接触器、所述IGPT驱动电路、所述吸收电容以及所述点灯板通过焊接与所述载板电性连接。此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半桥设置在所述IGPT右侧,所述输入半桥设置在所述IGPT上侧。进一步地,载板上设置有通孔用于所述吸收电容、所述IGPT的安装和电性连接。进一步地,载板上设置有槽口用于所述输出半桥和所述输入半桥的安装和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输出半桥接线端和所述变压器间设置有连线槽口。进一步地,载板通过所述IGPT、所述输出、输入电桥固定安装在冷却型材上;放电电阻固定安装在冷却型材上。进一步地,载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为220mm,宽度小于或等于140mm。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各个接线端的位置和调整输出半桥、输入半桥、IGPT的安装位置以及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实现了使用体积较小的继电器、电容及其他元器件取代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大幅度减小电源的体积,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冷却型材上配合散热,同时继电器、电容等元器件集成到载板上有效减少了繁琐的接线和引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的使用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的使用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的电路图。【附图标记】101…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102…温控继电器接线端103…放电电阻接线端104…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105…电源开关接线端106…220V输出接线端107…低压总电控制及电容快充控制接线端108…220V电源输入及缓上电电阻接线端109…输出电感接线端110…氙灯正极接线端111…续流电阻接线端112…氙灯负极接线端201…输出半桥接线端202…吸收电容203…点灯板204…高压包205…变压器206…IGPT驱动电路207…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208…低压电源模块209…主接触器210…快充接触器211…放电电阻212…连接槽口301…IGPT302…快恢复二极管303…接线排304…输出半桥305…输入半桥401…外部控制板501…冷却型材601…氙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压器205、温控继电器接线端102、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101、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207设置在载板的右下角;高压包204及续流电阻接线端111设置在载板右上角;电源开关接线端105、220V输出接线端106、低压总电控制及电容快充控制接线端107、输出电感接线端109、氙灯正极接线端110、220V电源输入及缓上电电阻接线端108设置在载板的上侧;低压电源模块208、主接触器209、快充接触器210设置在载板左上角;IGPT驱动电路206及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104设置在载板左下角;吸收电容202设置在所述IGPT驱动电路206内侧及所述快充接触器210下侧;点灯板203设置在所述氙灯正极接线端110的下侧;输出半桥接线端201设置在载板右下角,并且输出半桥304安装在载板的底部;输入半桥305设置在载板底部并在所述吸收电容202的下方;放电电阻接线端103、氙灯负极接线端112设置在载板下侧;IGPT301安装在载板底部并设置在所述吸收电容202的下方;所述变压器205、所述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207、所述高压包204、所述低压电源模块208、所述主接触器209、所述快充接触器210、所述IGPT驱动电路206、所述吸收电容202以及所述点灯板203通过焊接与所述载板电性连接。其余配合电路、元器件参考图4电路图所示。进而实现集成化减小体积,同时大幅度减少电子器件间的接线和引线,方便生产和后期维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低压电源模块208与所述变压器205设置在不同的两侧避免干扰,所述续流电阻接线端111外侧为延时回路,所述高压包204和所述点灯板203紧靠设置,所述IGPT301的驱动信号为PWM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电路如图4所示,并基于图4所示的现有电路为基础设置、配备元器件的,旨在通过改变元器件的布局来缩减电源的体积,同时减少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右下角设置有:变压器、温控继电器接线端、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所述载板的右上角设置有:高压包及续流电阻接线端;所述载板的上侧设置有:电源开关接线端、220V输出接线端、低压总电控制及电容快充控制接线端、输出电感接线端、氙灯正极接线端、220V电源输入及缓上电电阻接线端;所述载板的左上角设置有:低压电源模块、主接触器、快充接触器;所述载板的左下角设置有:IGPT驱动电路及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吸收电容设置在所述IGPT驱动电路内侧及所述快充接触器下侧;点灯板设置在所述氙灯正极接线端的下侧;输出半桥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下角,并且输出半桥安装在载板的底部;输入半桥设置在载板底部并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放电电阻接线端、氙灯负极接线端设置在载板下侧;IGPT安装在载板底部并设置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所述变压器、所述点灯继电器、所述反馈继电器、所述高压包、所述低压电源模块、所述主接触器、所述快充接触器、所述IGPT驱动电路、所述吸收电容以及所述点灯板通过焊接与所述载板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脉冲激光电源的动力控制器件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的右下角设置有:变压器、温控继电器接线端、点灯信号及反馈接线端、点灯继电器及反馈继电器;所述载板的右上角设置有:高压包及续流电阻接线端;所述载板的上侧设置有:电源开关接线端、220V输出接线端、低压总电控制及电容快充控制接线端、输出电感接线端、氙灯正极接线端、220V电源输入及缓上电电阻接线端;所述载板的左上角设置有:低压电源模块、主接触器、快充接触器;所述载板的左下角设置有:IGPT驱动电路及IGPT控制信号接线端;吸收电容设置在所述IGPT驱动电路内侧及所述快充接触器下侧;点灯板设置在所述氙灯正极接线端的下侧;输出半桥接线端设置在载板右下角,并且输出半桥安装在载板的底部;输入半桥设置在载板底部并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放电电阻接线端、氙灯负极接线端设置在载板下侧;IGPT安装在载板底部并设置在所述吸收电容的下方;所述变压器、所述点灯继电器、所述反馈继电器、所述高压包、所述低压电源模块、所述主接触器、所述快充接触器、所述IGPT驱动电路、所述吸收电容以及所述点灯板通过焊接与所述载板电性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镭萨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