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及钢管支撑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优化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及钢管支撑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大型建筑施工现场,地下室主体完成后,地上往往存在多项作业平行施工,如顶板施工机械作业、材料周转临时集中堆放、土建地上施工、钢结构地面拼装等,使得局部地下室顶板可能承受超载现象或出现一些承力薄弱点,从而可能导致梁板混凝土结构开裂、形变以及平面水平倾斜等现象,甚至发生局部或整体结构坍塌等不可逆事故,严重影响了主体结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现场安全、质量可控且其他作业正常,最关键的是如何将既有建筑在保证其结构安全条件下将其托起,改变传力路线,这也是困搅施工技术人员的难题,施工现场常见改善传力方法往往是将整根钢管柱通过机械吊装、人工牵引与控制固定到相应的结构薄弱点后再校正调整,此法难以保证钢柱支撑安装精度,施工期间需要大量人工与机械,若当地下室空间有限或者支撑结构要穿过楼板时,采用该类方法施工难度系数较大,且在移动、调整钢管的过程中钢管支撑柱可能与地下室顶板梁柱 ...
【技术保护点】
1.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1)、地锚螺栓(2)、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侧向支撑加劲板(4)、六角螺母(5)、下部支撑钢管柱(6)、中部支撑钢管柱(7)、预埋吊环(8)、耳板(9)、上部支撑钢管柱(10)、钢管柱上部支撑端板(11)和中部加固钢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螺栓(2)预埋在混凝土垫层(1)内并至地面,所述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在地面上,所述下部支撑钢管柱(6)设置在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上,所述下部支撑钢管柱(6)上有中部支撑钢管柱(7),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上有上部支撑钢管柱(10),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穿过中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1)、地锚螺栓(2)、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侧向支撑加劲板(4)、六角螺母(5)、下部支撑钢管柱(6)、中部支撑钢管柱(7)、预埋吊环(8)、耳板(9)、上部支撑钢管柱(10)、钢管柱上部支撑端板(11)和中部加固钢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螺栓(2)预埋在混凝土垫层(1)内并至地面,所述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在地面上,所述下部支撑钢管柱(6)设置在钢管柱下部支撑端板(3)上,所述下部支撑钢管柱(6)上有中部支撑钢管柱(7),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上有上部支撑钢管柱(10),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穿过中层楼板,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穿过中层楼板外侧洞口有成井字设置的中部加固钢管(12),所述中部支撑钢管柱(7)与下部支撑钢管柱(6)和上部支撑钢管柱(10)之间通过端部的耳板(9)及配套螺杆和六角螺母(5),所述上部支撑钢管柱(10)顶端有钢管柱上部支撑端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钢管柱(6)与混凝土垫层(1)相接触部分外侧以及上部支撑钢管柱(10)与钢管柱上部支撑端板(11)相接触部分外侧等角度设置有4个侧向支撑加劲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结构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楼板上有预埋吊环(8)。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昊,张贵廷,钟录平,龚云飞,彭东林,蔡魁,臧言礼,陈辉,周霞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