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与钢筋笼吊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08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与钢筋笼吊放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钢筋笼吊运和放入桩孔内容易扰动钢筋笼,引起钢筋笼出现较大变形及位置偏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包括吊运装置和固定装置,吊运装置包括吊运件和锁固件,吊运件的两边分别设置限位孔,锁固件穿于限位孔内,吊运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吊环;固定装置包括放置于桩孔周围的垫块、设置于垫块上的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支撑杆上的挂钩,挂钩至少两个。钢筋笼通过吊运件的吊环进行吊运,减少吊运对钢筋笼的扰动,避免钢筋笼箍筋变形。钢筋笼吊装放入桩孔内,固定装置可固定钢筋笼,保证钢筋笼下放到孔内的稳定和准确定位,确保成桩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与钢筋笼吊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辅助吊运钢筋笼和将钢筋笼辅助固定于桩孔处的装置,以及通过该装置将钢筋笼吊放于桩孔内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领域,钢筋笼的运输和吊放不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保证钢筋笼质量,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保证钢筋笼能够准确定位,以及浇筑过程中保证钢筋笼稳定对保证桩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施工中,目前一般直接采用吊机进行钢筋笼的起吊、运输和安放。有一些施工现场采用挖机等机械进行钢筋笼的短距离运输。受工作区域和吊装机械限制或者吊点计算偏差等因素的影响,钢筋笼运输过程中会对钢筋笼箍筋造成扰动,使钢筋笼出现箍筋间距产生较大变形。同时在安放钢筋笼的过程中,由于钢筋笼通过吊机直接起吊和安放,钢筋笼在桩孔内的吊放位置和标高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在桩基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也会受到影响,效率低而且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5309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大重量钢筋笼固定的装置,其用于将钢筋笼吊装固定。该装置包括承重架,其设置于地面并位于钢筋笼的正上方,承重架的上表面水平;至少一对固定装置,其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将钢筋笼的上端吊起,固定装置包括:卸荷砂箱,其为上端敞口的壳体状,卸荷砂箱设置在承重架的上表面,卸荷砂箱的侧壁底部设置有一可开合的泄砂口;上钢板,其能在卸荷砂箱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卸荷砂箱内;吊筋,其下端竖直依次穿过上钢板、卸荷砂箱及承重架,并与钢筋笼的主筋可拆卸的连接;上套筒,其能可拆卸的固定在吊筋的上端不同高度,上套筒被挡在上钢板的上表面。该装置仅针对大重量钢筋笼的固定装置,且装置运用较为繁琐,功能单一,不能解决钢筋笼的运输问题,且由于仅有一对固定装置,不适合较大孔径的钢筋笼固定,也不适合不同孔径的钢筋笼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解决解决钢筋笼吊运和放入桩孔内容易扰动钢筋笼,引起钢筋笼出现较大变形及位置偏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包括吊运装置和固定装置,吊运装置包括吊运件和锁固件,吊运件在横截面具有夹角,吊运件的两边分别设置多个限位孔,锁固件穿于吊运件两边的限位孔内,吊运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吊环;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于桩孔周围的垫块、设置于垫块上的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支撑杆上的挂钩,挂钩至少两个。具体的:吊运件为角钢,角钢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两个吊环,锁固件为U型螺栓。更具体的:角钢的规格为L63×63×4mm,吊环为镀锌钢材制成的外径45mm、内径25mm的圆环或由直径不小于20mm且经过防锈处理的钢筋制作。进一步的是:垫块为四组,每组包括两个垫块,分别用于放置于桩孔的四角,同组的垫块之间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顶部设置卡槽;支撑杆为钢管,钢管为两根且平行放置,钢管放置于连接件的卡槽内,两根钢管上分别设置套环,套环和钢管之间间隙配合,套环通过吊筋连接挂钩。具体的:垫块为方木,方木尺寸不小于30×30cm、厚度不低于10cm;连接件为角钢,角钢的规格为L63×63×4mm;支撑杆为钢管,钢管的规格不低于Φ48.3×3.0mm;套环内径大于钢管直径1~3mm,套环的底部设置穿孔,吊筋的一端连接于穿孔内,吊筋为钢丝绳。本专利技术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安装吊运装置,再通过吊运件的吊环进行吊运,吊运件直接支撑吊点处一定长度范围内的钢筋笼,减少吊运期间对钢筋笼的扰动,可避免钢筋笼箍筋变形。钢筋笼吊装放入桩孔内,固定装置可辅助固定钢筋笼,解决钢筋笼下放到孔内时稳定性问题以及钢筋笼准确固定定位问题,确保成桩质量。吊运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可拆卸后重复使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吊运杆为角钢,并通过U型螺栓锁固于钢筋笼,能稳固地安装于钢筋笼的内侧或外侧。垫块选用方木,支撑杆为钢管,成本低、易于制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钢筋笼吊放方法,解决现有钢筋笼吊放方法容易造成钢筋笼的出现较大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筋笼吊放方法,通过上述任一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配合起吊设备将钢筋笼吊放至桩孔内,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安装至少一个吊运装置,将钢筋笼运输至施工场地并平吊至桩孔附近。进一步的是:步骤S1中,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吊运装置,同一端的两个吊运装置位于钢筋笼内侧且相对的位置,两个吊运装置之间设置撑杆。具体的:撑杆和吊运件均为角钢,锁固件为U型螺栓,将吊运件放置于钢筋笼起吊点的钢筋笼的内侧或外侧,再将U型螺栓穿入限位孔并固定,使钢筋笼的钢筋位于角钢和U型螺栓之间,再通过吊运件的吊环进行吊运。S2、将固定装置的垫块放置于桩孔的周围,使挂钩均布于桩孔的边缘。S3、将第一节钢筋笼通过起吊设备吊放至桩孔正上方,第一节钢筋笼的上端下放至桩孔孔口处时停止下放,将挂钩与第一节钢筋笼的上端相连,并将起吊设备与第一节钢筋笼分开。进一步的是:当桩孔内需要两节钢筋笼时,步骤S3和步骤S4之间增加下述步骤:S3-1、起吊设备将第二节钢筋笼吊放至桩孔正上方,将第一节钢筋笼的上端和第二节钢筋笼的下端焊接连接,焊接完毕后取下挂钩,并将第二节钢筋笼的上端下放至桩孔孔口处时停止下放;再将挂钩与第二节钢筋笼的上端相连,并将起吊设备与第二节钢筋笼分开。更进一步的是:当桩孔内需要三节或更多节钢筋笼时,步骤S3-1和步骤S4之间增加下述步骤:S3-2、重复步骤S3-1,直至最后一节钢筋笼的上端与挂钩相连。S4、调整桩孔内的钢筋笼相对桩孔的位置,再进行浇筑作业,浇注至桩孔内的钢筋笼稳固后,取下钢筋笼上的挂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吊放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与传统钢筋笼运输吊放相比,并不需要额外增加人手。(2)保证钢筋笼的放置位置的准确,可有效避免钢筋笼运输过程中箍筋变形、间距变大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钢筋笼下放到孔内时稳定性问题以及钢筋笼准确固定定位问题,利于提高成桩质量。(3)工序简单连续,节约成本,将钢筋笼的运输、吊装和安放为一体,而且构件较小、可拆卸,材质较轻,可重复使用,现场周转搬运方便。可避免在钢筋笼的在起吊处加焊钢筋,节约成本。(4)可适应钢筋笼和桩孔变径或钢筋笼长度改变,通用性强。支撑杆穿设套环,套环连接挂钩,便于移动套环在支撑杆上的位置,进而调整桩孔内的钢筋笼相对桩孔的位置,可达到不同孔径安置固定装置进行固定钢筋笼的目的。连接支撑杆和挂钩的吊筋长度可调节,达到不同长度钢筋笼准确定位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运装置的吊运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和钢筋笼的配合关系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和钢筋笼的配合关系立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挂钩与套环的连接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吊运件1、限位孔11、吊环12、垫块2、支撑杆3、挂钩4、连接件5、套环6、吊筋7、钢筋笼8。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运装置和固定装置,吊运装置包括吊运件(1)和锁固件,吊运件(1)在横截面具有夹角,吊运件(1)的两边分别设置多个限位孔(11),锁固件穿于吊运件(1)两边的限位孔(11)内,吊运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吊环(12);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于桩孔周围的垫块(2)、设置于垫块(2)上的支撑杆(3),以及连接于支撑杆(3)上的挂钩(4),挂钩(4)至少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运装置和固定装置,吊运装置包括吊运件(1)和锁固件,吊运件(1)在横截面具有夹角,吊运件(1)的两边分别设置多个限位孔(11),锁固件穿于吊运件(1)两边的限位孔(11)内,吊运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吊环(12);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于桩孔周围的垫块(2)、设置于垫块(2)上的支撑杆(3),以及连接于支撑杆(3)上的挂钩(4),挂钩(4)至少两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吊运件(1)为角钢,角钢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两个吊环(12),锁固件为U型螺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角钢的规格为L63×63×4mm,吊环(12)为镀锌钢材制成的外径45mm、内径25mm的圆环或由直径不小于20mm且经过防锈处理的钢筋制作。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块(2)为四组,每组包括两个垫块(2),分别用于放置于桩孔的四角,同组的垫块(2)之间设置连接件(5),连接件(5)的顶部设置卡槽;支撑杆(3)为钢管,钢管为两根且平行放置,钢管放置于角连接件(5)卡槽内,两根钢管上分别设置套环(6),套环(6)和钢管之间间隙配合,套环(6)通过吊筋(7)连接挂钩(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笼吊运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块(2)为方木,方木尺寸不小于30×30cm、厚度不低于10cm;连接件(5)为角钢,角钢的规格为L63×63×4mm;支撑杆(3)为钢管,钢管的规格不低于Φ48.3×3.0mm;套环(6)内径大于钢管直径1~3mm,套环(6)的底部设置穿孔,吊筋(7)的一端连接于穿孔内,吊筋(7)为钢丝绳。


6.钢筋笼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5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迎超朱文伟周鹏曾东明任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