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桂连专利>正文

一种煤料运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06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料运载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料运载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对煤料运输速度的调节。包括运载组件、动力组件、输入电机,为了适应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在煤块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通过锥形辊子四与锥形辊子三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底板一与底板二之间产生位移,进而通过底板一与底板二之间产生的位移,对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在煤块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进行位移释放,进而使得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增加。当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上没有煤块时,滑柱一在推簧一弹力的推动下向上运动,进而同时进行上述公开的传动关系,进而使得锥齿二与锥齿一脱离,进而使得输入电机的负载减小,进而实现节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料运载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料运载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料运载设备。
技术介绍
煤料运载在煤料运载领域是一种常用的设备,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或不同的实况,煤料运载的种类也不同,进而普遍的煤料运载设备都是通过用途或者功能来区分的;专利号为CN201922226363.8双向输送卸料装置,包括主架、分料装置、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料装置设置在主架上,且第一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和第二卸料装置的输入端均设置在主架上;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分料装置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运输分料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的煤料;第一卸料装置和第二卸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主架的相对两侧,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没有办法实现对煤料运输速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料运载设备,可以实现对煤料运输速度的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煤料运载设备,包括运载组件、动力组件、输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组件与动力组件相连接,动力组件与输入电机相连接;所述运载组件包括底板一、密封盖一、底板二、密封盖二、基座、锥齿一、锥齿二、推杆、连接皮带一、矩形滑子一、连接带轮一、内端滑柱一、连接带轮二、连接皮带二、锥形辊子一、锥形辊子二、驱动滑柱一、推簧一、滑板一、运输带一、运输带二、矩形滑子三、配合带轮一、推簧三、配合带轮二、矩形滑子四、推簧四、驱动滑柱二、推簧二、推簧五、内端卡杆一、内端卡杆推簧一、内端卡槽一、滑板二、内端滑柱二、矩形滑子二、推簧六、滑板三、内端卡杆二、内端卡杆推簧二、内端卡槽二、锥形辊子三、锥形辊子四、配合带轮三、配合带轮四、配合带轮锥齿,底板一与密封盖一固定连接,密封盖二与底板二固定连接,基座与底板二固定连接,锥齿二与锥齿轴A转动连接,锥齿轴A与底板二滑动连接,推杆与锥齿轴A铰接连接,推杆与驱动滑柱一铰接连接,驱动滑柱一与底板二滑动连接,连接皮带一与连接带轮一、配合带轮一、配合带轮四配合连接,连接带轮一与矩形滑子一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一与内端滑柱一滑动连接,内端滑柱一与滑板一固定连接,推簧五设置在矩形滑子一与内端滑柱一之间,连接皮带二与连接带轮二、配合带轮二、配合带轮三相连接,连接带轮二与矩形滑子二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二与内端滑柱二滑动连接,推簧六设置在矩形滑子二与内端滑柱二之间,内端滑柱二与滑板二固定连接,内端卡杆一与滑板一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一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一之间,内端卡槽一设置在底板二上,内端卡杆一与内端卡槽一配合连接,内端卡杆二与内端卡杆二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二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二之间,内端卡杆二与内端卡槽二配合连接,内端卡槽二设置在底板一上,推簧一设置在驱动滑柱一和底板二之间,锥形辊子二与驱动滑柱一转动连接,另一个锥形辊子二与底板二转动连接,驱动滑柱二与底板一滑动连接,推簧二设置在驱动滑柱二与底板一之间,锥形辊子一与驱动滑柱二转动连接,另一个锥形辊子一与底板一转动连接,锥形辊子三与配合带轮四固定连接,配合带轮四与底板二转动连接,锥形辊子四与配合带轮三固定连接,配合带轮三与底板一转动连接,运输带一配合连接在锥形辊子二和锥形辊子四之间,运输带二配合连接在锥形辊子三与锥形辊子一之间,锥形辊子三与锥形辊子四滑动连接,配合带轮锥齿与配合带轮四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底板、离合杆一、离合杆二、离合滑杆、离合推簧、中端支架、摩擦盘一、摩擦盘推簧一、摩擦盘二、驱动滑架一、驱动滑架二、中端转柱一、中端转子一、摩擦盘推簧二、中端转柱二、中端转子二、中端卡槽、卡子一、卡子推簧一、卡子二、卡子推簧二,离合杆一与动力底板转动连接,离合杆一与离合杆二配合连接,离合滑杆与动力底板转动连接,离合杆二与离合滑杆滑动连接,离合推簧与离合滑杆套接连接,离合推簧设置在动力底板与离合杆二之间,中端支架与动力底板固定连接,摩擦盘一与中端支架转动连接,摩擦盘推簧一设置在摩擦盘一与中端支架之间,摩擦盘二与中端支架转动连接,摩擦盘推簧二设置在摩擦盘二与中端支架之间,驱动滑架一、驱动滑架二与中端支架滑动连接,中端转柱一与离合滑杆固定连接,中端转子一与中端转柱一滑动配合连接,中端转柱二与中端转柱一转动连接,中端转子二与中端转柱二滑动配合连接,中端转子一与驱动滑架一转动连接,中端转子二与驱动滑架二转动连接,卡子一与驱动滑架一滑动连接,卡子推簧一设置在两个卡子一之间,卡子二与驱动滑架二滑动连接,卡子推簧二设置在两个卡子二之间,中端卡槽设置在中端支架上,卡子一、卡子二与中端卡槽配合连接,输入电机与中端转柱二固定连接,输入电机与动力底板固定连接,离合杆一与锥齿一固定连接,动力底板与基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煤料运载设备,所述运输带一、运输带二形状和规格均相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煤料运载设备,所述摩擦盘一和摩擦盘二同轴设置。本专利技术一种煤料运载设备的有益效果为:1.沿着中端支架滑动驱动滑架一、驱动滑架二,进而使得驱动滑架一、驱动滑架二分别驱动着中端转子一和中端转子二在中端转柱一和中端转柱二上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中端转子一和中端转子二在摩擦盘一和摩擦盘二之间的使用位置发生变化,进而通过上述公开的传动关系,使得通过离合杆一输出的转动速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对煤块的运载速度发生变化。2.为了适应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在煤块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通过锥形辊子四与锥形辊子三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底板一与底板二之间产生位移,进而通过底板一与底板二之间产生位移,对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在煤块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进行位移释放,进而使得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增加。3.当运输带二和运输带一上没有煤块时,滑柱一在推簧一弹力的推动下向上运动,进而同时上述公开的传动关系,进而使得锥齿二与锥齿一脱离,进而使得输入电机的负载减小,进而实现节能的作用。.通过摩擦盘推簧一和摩擦盘推簧二对摩擦盘一和摩擦盘二的作用,进而使得摩擦盘一和摩擦盘二紧密与中端转子一和中端转子二贴合,防止中端转子一和中端转子二与摩擦盘一和摩擦盘二之间发生打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四;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五;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载组件结构示意图六;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二;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三。图中:底板一1-1;密封盖一1-2;底板二1-3;密封盖二1-4;基座1-5;锥齿一1-6;锥齿二1-7;推杆1-8;连接皮带一1-9;矩形滑子一1-10;连接带轮一1-11;内端滑柱一1-12;连接带轮二1-13;连接皮带二1-14;锥形辊子一1-15;锥形辊子二1-16;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料运载设备,包括运载组件(1)、动力组件(2)、输入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组件(1)与动力组件(2)相连接,动力组件(2)与输入电机(3)相连接;/n所述运载组件(1)包括底板一(1-1)、密封盖一(1-2)、底板二(1-3)、密封盖二(1-4)、基座(1-5)、锥齿一(1-6)、锥齿二(1-7)、推杆(1-8)、连接皮带一(1-9)、矩形滑子一(1-10)、连接带轮一(1-11)、内端滑柱一(1-12)、连接带轮二(1-13)、连接皮带二(1-14)、锥形辊子一(1-15)、锥形辊子二(1-16)、驱动滑柱一(1-17)、推簧一(1-18)、滑板一(1-19)、运输带一(1-21)、运输带二(1-22)、矩形滑子三(1-23)、配合带轮一(1-24)、推簧三(1-25)、配合带轮二(1-26)、矩形滑子四(1-27)、推簧四(1-28)、驱动滑柱二(1-29)、推簧二(1-30)、推簧五(1-31)、内端卡杆一(1-32)、内端卡杆推簧一(1-33)、内端卡槽一(1-34)、滑板二(1-35)、内端滑柱二(1-36)、矩形滑子二(1-37)、推簧六(1-38)、滑板三(1-39)、内端卡杆二(1-40)、内端卡杆推簧二(1-41)、内端卡槽二(1-42)、锥形辊子三(1-43)、锥形辊子四(1-44)、配合带轮三(1-45)、配合带轮四(1-46)、配合带轮锥齿(1-47),底板一(1-1)与密封盖一(1-2)固定连接,密封盖二(1-4)与底板二(1-3)固定连接,基座(1-5)与底板二(1-3)固定连接,锥齿二(1-7)与锥齿轴A转动连接,锥齿轴A与底板二(1-3)滑动连接,推杆(1-8)与锥齿轴A铰接连接,推杆(1-8)与驱动滑柱一(1-17)铰接连接,驱动滑柱一(1-17)与底板二(1-3)滑动连接,连接皮带一(1-9)与连接带轮一(1-11)、配合带轮一(1-24)、配合带轮四(1-46)配合连接,连接带轮一(1-11)与矩形滑子一(1-10)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一(1-10)与内端滑柱一(1-12)滑动连接,内端滑柱一(1-12)与滑板一(1-19)固定连接,推簧五(1-31)设置在矩形滑子一(1-10)与内端滑柱一(1-12)之间,连接皮带二(1-14)与连接带轮二(1-13)、配合带轮二(1-26)、配合带轮三(1-45)相连接,连接带轮二(1-13)与矩形滑子二(1-37)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二(1-37)与内端滑柱二(1-36)滑动连接,推簧六(1-38)设置在矩形滑子二(1-37)与内端滑柱二(1-36)之间,内端滑柱二(1-36)与滑板二(1-35)固定连接,内端卡杆一(1-32)与滑板一(1-19)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一(1-33)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一(1-32)之间,内端卡槽一(1-34)设置在底板二(1-3)上,内端卡杆一(1-32)与内端卡槽一(1-34)配合连接,内端卡杆二(1-40)与内端卡杆二(1-40)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二(1-41)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二(1-40)之间,内端卡杆二(1-40)与内端卡槽二(1-42)配合连接,内端卡槽二(1-42)设置在底板一(1-1)上,推簧一(1-18)设置在驱动滑柱一(1-17)和底板二(1-3)之间,锥形辊子二(1-16)与驱动滑柱一(1-17)转动连接,另一个锥形辊子二(1-16)与底板二(1-3)转动连接,驱动滑柱二(1-29)与底板一(1-1)滑动连接,推簧二(1-30)设置在驱动滑柱二(1-29)与底板一(1-1)之间,锥形辊子一(1-15)与驱动滑柱二(1-29)转动连接,另一个锥形辊子一(1-15)与底板一(1-1)转动连接,锥形辊子三(1-43)与配合带轮四(1-46)固定连接,配合带轮四(1-46)与底板二(1-3)转动连接,锥形辊子四(1-44)与配合带轮三(1-45)固定连接,配合带轮三(1-45)与底板一(1-1)转动连接,运输带一(1-21)配合连接在锥形辊子二(1-16)和锥形辊子四(1-44)之间,运输带二(1-22)配合连接在锥形辊子三(1-43)与锥形辊子一(1-15)之间,锥形辊子三(1-43)与锥形辊子四(1-44)滑动连接,配合带轮锥齿(1-47)与配合带轮四(1-46)固定连接;/n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动力底板(2-1)、离合杆一(2-2)、离合杆二(2-3)、离合滑杆(2-4)、离合推簧(2-5)、中端支架(2-6)、摩擦盘一(2-7)、摩擦盘推簧一(2-8)、摩擦盘二(2-9)、驱动滑架一(2-10)、驱动滑架二(2-11)、中端转柱一(2-12)、中端转子一(2-13)、摩擦盘推簧二(2-14)、中端转柱二(2-15)、中端转子二(2-16)、中端卡槽(2-17)、卡子一(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料运载设备,包括运载组件(1)、动力组件(2)、输入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组件(1)与动力组件(2)相连接,动力组件(2)与输入电机(3)相连接;
所述运载组件(1)包括底板一(1-1)、密封盖一(1-2)、底板二(1-3)、密封盖二(1-4)、基座(1-5)、锥齿一(1-6)、锥齿二(1-7)、推杆(1-8)、连接皮带一(1-9)、矩形滑子一(1-10)、连接带轮一(1-11)、内端滑柱一(1-12)、连接带轮二(1-13)、连接皮带二(1-14)、锥形辊子一(1-15)、锥形辊子二(1-16)、驱动滑柱一(1-17)、推簧一(1-18)、滑板一(1-19)、运输带一(1-21)、运输带二(1-22)、矩形滑子三(1-23)、配合带轮一(1-24)、推簧三(1-25)、配合带轮二(1-26)、矩形滑子四(1-27)、推簧四(1-28)、驱动滑柱二(1-29)、推簧二(1-30)、推簧五(1-31)、内端卡杆一(1-32)、内端卡杆推簧一(1-33)、内端卡槽一(1-34)、滑板二(1-35)、内端滑柱二(1-36)、矩形滑子二(1-37)、推簧六(1-38)、滑板三(1-39)、内端卡杆二(1-40)、内端卡杆推簧二(1-41)、内端卡槽二(1-42)、锥形辊子三(1-43)、锥形辊子四(1-44)、配合带轮三(1-45)、配合带轮四(1-46)、配合带轮锥齿(1-47),底板一(1-1)与密封盖一(1-2)固定连接,密封盖二(1-4)与底板二(1-3)固定连接,基座(1-5)与底板二(1-3)固定连接,锥齿二(1-7)与锥齿轴A转动连接,锥齿轴A与底板二(1-3)滑动连接,推杆(1-8)与锥齿轴A铰接连接,推杆(1-8)与驱动滑柱一(1-17)铰接连接,驱动滑柱一(1-17)与底板二(1-3)滑动连接,连接皮带一(1-9)与连接带轮一(1-11)、配合带轮一(1-24)、配合带轮四(1-46)配合连接,连接带轮一(1-11)与矩形滑子一(1-10)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一(1-10)与内端滑柱一(1-12)滑动连接,内端滑柱一(1-12)与滑板一(1-19)固定连接,推簧五(1-31)设置在矩形滑子一(1-10)与内端滑柱一(1-12)之间,连接皮带二(1-14)与连接带轮二(1-13)、配合带轮二(1-26)、配合带轮三(1-45)相连接,连接带轮二(1-13)与矩形滑子二(1-37)转动连接,矩形滑子二(1-37)与内端滑柱二(1-36)滑动连接,推簧六(1-38)设置在矩形滑子二(1-37)与内端滑柱二(1-36)之间,内端滑柱二(1-36)与滑板二(1-35)固定连接,内端卡杆一(1-32)与滑板一(1-19)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一(1-33)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一(1-32)之间,内端卡槽一(1-34)设置在底板二(1-3)上,内端卡杆一(1-32)与内端卡槽一(1-34)配合连接,内端卡杆二(1-40)与内端卡杆二(1-40)滑动连接,内端卡杆推簧二(1-41)设置在两个内端卡杆二(1-40)之间,内端卡杆二(1-40)与内端卡槽二(1-42)配合连接,内端卡槽二(1-42)设置在底板一(1-1)上,推簧一(1-18)设置在驱动滑柱一(1-17)和底板二(1-3)之间,锥形辊子二(1-16)与驱动滑柱一(1-17)转动连接,另一个锥形辊子二(1-16)与底板二(1-3)转动连接,驱动滑柱二(1-29)与底板一(1-1)滑动连接,推簧二(1-30)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连
申请(专利权)人:王桂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