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02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涉及安全手环领域,包括主体、安装机构、充气机构、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主体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有连接块;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的安装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板,推动档板,档板受力使一号活动块受到向下的力,一号活动块受力收缩进一号活动槽内,档板在挡板槽内滑动,直至完全露出安装槽,将压缩气罐放入安装槽,穿过限位槽,旋转压缩气罐,通过压缩气罐罐口的外螺纹与安装孔内的内螺纹进行安装,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尖针将压缩气罐罐口戳破,便于提前将压缩气罐罐口进行戳破,避免没有戳破压缩气罐无法对使用者进行救援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手环领域,具体为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这是一种最新概念的户外紧急救生产品,主要是便于户外游泳爱好者在遇到腿抽筋的突发状况之下,紧急拉动手环,使其迅速充气膨胀变成一个救生游泳圈,从而产生浮力,将人体托起浮于水面上,帮助游泳者尽量摆脱危险处境;同时也便于救援者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帮助。但是,目前的安全手环在使用时,通过掰动手柄,手柄连接处的尖针将压缩气罐的罐口戳破释放出气体,常常会遇到掰动手柄没有将罐口戳破的情况,不能及时对使用者进行救援;并且需要有更简便的方式进行使用,还需要不能无意间将安全手环触发,造成浪费;同时需要有能更快进行佩戴的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的安全手环在使用时,通过掰动手柄,手柄连接处的尖针将压缩气罐的罐口戳破释放出气体,常常会遇到掰动手柄没有将罐口戳破的情况,不能及时对使用者进行救援;并且需要有更简便的方式进行使用,还需要不能无意间将安全手环触发,造成浪费;同时需要有能更快进行佩戴的连接机构的问题,提供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包括主体、安装机构、充气机构、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主体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有连接块;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的安装槽,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槽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槽,所述挡板槽的内壁连接有档板,所述档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动槽,所述一号活动槽的内壁连接有一号活动块,所述一号活动块的底端与一号活动槽的内壁底端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连接有压缩气罐。优选地,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和安装孔一端的充气槽,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槽,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充气槽与气囊槽之间连接有充气孔,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气囊槽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壁连接有气囊板,所述气囊板的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扣,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气囊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槽,所述充气孔的一端位于气囊槽的内部连接有气囊,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安装槽的顶端设置有滑动装置。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和安装槽顶端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有尖针。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和旋转槽一侧的一号固定槽,所述滑板的内部位于一号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槽,所述二号固定槽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一号固定槽内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连接有螺丝,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一号固定槽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活动槽,所述二号活动槽的内壁连接有二号活动块,所述二号活动块的一端与二号活动槽内壁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位于外壳一侧和连接块内壁的一号连接带,所述一号连接带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位于连接块的内壁连接有二号连接带,所述二号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的内壁连接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的一端设置有二号卡扣,所述连接壳的另一侧外壁设置有二号卡槽,所述连接壳的内部设置有三号活动槽,所述三号活动槽的内壁连接有三号活动块,所述三号活动块的一端与三号活动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三号弹簧。优选地,所述压缩气罐的顶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缩气罐的外螺纹与安装孔的内螺纹相契合,所述压缩气罐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挡板槽的内壁与档板的外壁相契合,所述一号活动块的外壁与一号活动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挡板槽的一端设置有凹孔,所述一号活动块露出一号活动槽的部分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旋转槽与气囊板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气囊槽的内壁与气囊板的外壁相契合,所述一号卡扣的外壁与一号卡槽的内壁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与充气槽之间设置有与连接架外壁相契合的槽孔,所述尖针位于安装孔的内部。优选地,所述一号固定槽的内壁与固定板的外壁相契合,所述螺丝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丝的外螺纹与限位孔的内螺纹相契合,所述二号活动块的外壁与二号活动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二号活动块露出二号活动槽的部分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一号连接带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二号连接带与连接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槽设置有多组位于一号连接带的两侧,所述三号活动块的外壁与三号活动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二号卡扣的外壁与二号卡槽的内壁相匹配,所述三号活动块露出三号活动槽的部分截面为三角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板,推动档板,档板受力使一号活动块受到向下的力,一号活动块受力收缩进一号活动槽内,档板在挡板槽内滑动,直至完全露出安装槽,将压缩气罐放入安装槽,穿过限位槽,旋转压缩气罐,通过压缩气罐罐口的外螺纹与安装孔内的内螺纹进行安装,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尖针将压缩气罐罐口戳破,便于提前将压缩气罐罐口进行戳破,避免没有戳破压缩气罐无法对使用者进行救援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通过推动固定板,固定板受力在二号固定槽内滑动,与二号活动块接触,二号活动块受力向二号活动槽内滑动,直至固定板滑至一号固定槽内,推动滑板,滑板在滑槽内滑动,通过连接架带动活动板进行位移,将压缩气罐内的气体放入充气槽,通过充气孔传递至气囊内,使得气囊充气膨胀,气囊板受到向上的力,将一号卡扣弹出一号卡槽,放出气囊,对使用者进行救援,便于快速对安全手环进行使用,对使用者进行救援,同时减少了在无意间将安全手环开启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安全手环放置在手腕上,将一号连接带穿入连接壳中,三号活动块受力向三号活动槽内收缩,连接槽至三号活动块处,三号活动块受到三号弹簧形变的弹力,弹出至连接槽,一号连接带至目标位置后停止,三号活动块与连接槽组合与手腕进行连接,脱下安全手环时,掰动拆卸板使得二号卡扣弹出二号卡槽,拆卸板与拆卸槽进行相对旋转,将一号连接带与连接壳进行分离,将安全手环脱下,便于快速对安全手环进行穿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挡板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滑板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气囊板的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B处的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压缩气罐和气囊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0、主体;11、外壳;12、连接块;20、安装机构;21、安装槽;22、限位槽;23、安装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包括主体(10)、安装机构(20)、充气机构(30)、固定机构(40)和连接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外壁连接有连接块(12);/n其中,所述安装机构(20)包括有位于外壳(11)内部的安装槽(21),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安装槽(2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2),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限位槽(2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3),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槽(24),所述挡板槽(24)的内壁连接有档板(25),所述档板(2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动槽(26),所述一号活动槽(26)的内壁连接有一号活动块(27),所述一号活动块(27)的底端与一号活动槽(26)的内壁底端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28),所述安装孔(23)的内壁连接有压缩气罐(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包括主体(10)、安装机构(20)、充气机构(30)、固定机构(40)和连接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外壁连接有连接块(12);
其中,所述安装机构(20)包括有位于外壳(11)内部的安装槽(21),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安装槽(2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2),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限位槽(2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3),所述安装槽(21)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槽(24),所述挡板槽(24)的内壁连接有档板(25),所述档板(2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动槽(26),所述一号活动槽(26)的内壁连接有一号活动块(27),所述一号活动块(27)的底端与一号活动槽(26)的内壁底端之间连接有一号弹簧(28),所述安装孔(23)的内壁连接有压缩气罐(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30)包括有位于外壳(11)内部和安装孔(23)一端的充气槽(31),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安装槽(2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槽(32),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充气槽(31)与气囊槽(32)之间连接有充气孔(33),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气囊槽(3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槽(34),所述旋转槽(34)的内壁连接有气囊板(35),所述气囊板(35)的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扣(36),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气囊槽(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槽(37),所述充气孔(33)的一端位于气囊槽(32)的内部连接有气囊(38),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安装槽(21)的顶端设置有滑动装置(3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390)包括有位于外壳(11)内部和安装槽(21)顶端的滑槽(391),所述滑槽(391)的内壁连接有滑板(392),所述滑板(392)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架(393),所述连接架(393)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394),所述活动板(394)的一端连接有尖针(3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遇水自充气式救生用安全手环及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0)包括有位于外壳(11)内部和旋转槽(34)一侧的一号固定槽(41),所述滑板(392)的内部位于一号固定槽(41)的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槽(42),所述二号固定槽(42)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板(43),所述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一号固定槽(41)内部的限位孔(44),所述限位孔(44)的内壁连接有螺丝(45),所述外壳(11)的内部位于一号固定槽(4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活动槽(46),所述二号活动槽(46)的内壁连接有二号活动块(47),所述二号活动块(47)的一端与二号活动槽(46)内壁之间连接有二号弹簧(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遇水自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仕华
申请(专利权)人:桃源县第八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