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制机,尤其涉及一种橘红压制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按压操作安全性,同时使橘红本体受力均匀,提高按压效果的橘红压制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橘红压制机,包括有底板、异形架、挤压机构和放置机构;底板顶部右侧设有异形架,底板顶部右前侧与异形架上部设有挤压机构,底板顶部中间设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与异形架下部左侧相接触,放置机构与挤压机构相连接。通过挤压机构和放置机构,可同时对多个橘红本体进行多角度按压,使得各个橘红本体受力均匀,增加橘红本体的成型效果;利用收集机构,可在橘红本体挤压完成之后,对橘红本体进行收集,防止其四处散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橘红压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制机,尤其涉及一种橘红压制机。
技术介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橘红大都是以片状的形式呈现,而未经加工之前的橘红较难切割,因此在对橘红本体进行切割之前,工人需要利用按压板对橘红本体进行按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工人一手持橘红本体,另一只手握住按压板对橘红本体进行按压,在按压过程中,工人需要一边按压,一边不断的转动橘红本体,进而对橘红本体多角度进行按压,但这样的方法,不仅会因橘红本体体积较小,容易使得按压板对工人的手部造成伤害,而且工人需要手动逐一对橘红本体进行旋转按压,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按压效果,进而对橘红本体的切割造成不利影响。基于以上的市场需求,研发一种无需工人徒手对橘红本体进转行旋按压,提高按压操作安全性,同时使橘红本体在按压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按压效果的橘红压机是制必不可少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工人手动按压橘红本体时容易伤到手部,且橘红本体容易受力不均,使得按压效果较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工人徒手对橘红本体进行旋转按压,提高按压操作安全性,同时使橘红本体在按压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按压效果的橘红压制机。技术方案是:一种橘红压制机,包括有底板、异形架、挤压机构和放置机构,底板顶部右侧设有异形架,底板顶部右前侧与异形架上部设有挤压机构,底板顶部中间设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与异形架下部左侧相接触,放置机构与挤压机构相连接。进一步说明,挤压机构包括有支撑板、固定板、圆杆、第一锥齿轮、摆板、推杆、转板、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滑套、滑杆、圆形压板、电机、转杆和第二锥齿轮,异形架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均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部均转动式设有圆杆,后侧的圆杆后部与放置机构连接,前侧的圆杆前端设有第一锥齿轮,圆杆的内端部均穿过异形架连接有摆板,两侧的摆板之间设有推杆,异形架顶端转动式设有转板,转板右侧设有第一摆杆,第一摆杆右端与推杆顶端转动式连接,转板左侧设有第二摆杆,第二摆杆左端转动式连接有滑杆,异形架左侧设有滑套,滑杆与滑套滑动式连接,滑杆底部设有圆形压板,底板顶部右前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杆,转杆穿过前侧的支撑板前部,转杆与前侧的支撑板转动式连接,转杆顶部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进一步说明,放置机构包括有竖板、放置板、挡板、安装板、转轴、滚筒、传输带、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和承重板,底板顶部中间前后两侧均设有竖板,竖板顶部设有放置板,放置板顶部右侧设有挡板,放置板底部前侧左右两边均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后端均与后侧的竖板转动式连接,转轴上均设有滚筒,滚筒上绕有传输带,后侧的圆杆上与右侧的转轴后部均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上绕有第一平皮带,左右两侧的转轴前部均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上绕有第二平皮带,放置板底部中间设有承重板,承重板位于第二平皮带中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有收集箱、斜板和收集框,底板顶部左侧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内顶部右侧设有斜板,斜板上端部与放置板左侧相连接,底板顶部左前侧设有收集框,收集框后部位于放置板左前部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挤压机构,可利用圆形压板同时对多个橘红本体进行按压,无需人工逐个对橘红本体进行多角度按压,使得各个橘红本体受力均匀,增加橘红本体的成型效果。2、传输带可带动橘滚红本体动,通过圆形压板对橘红本体进行多角度按压,按压完成之后,可带动橘红本体自由滚落,无需工人反复取下按压完成的橘红本体。3、利用收集机构,可在橘红本体挤压完成之后,及时对橘红本体进行收集,防止其四处散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板和异形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板、异形架和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异形架和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底板、异形架、支撑板、固定板、圆杆和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放置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承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板、竖板、放置板和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橘红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板,2-异形架,3-挤压机构,301-支撑板,302-固定板,303-圆杆,304-第一锥齿轮,305-摆板,306-推杆,307-转板,308-第一摆杆,309-第二摆杆,310-滑套,311-滑杆,312-圆形压板,313-电机,314-转杆,315-第二锥齿轮,4-放置机构,401-竖板,402-放置板,403-挡板,404-安装板,405-转轴,406-滚筒,407-传输带,408-第一皮带轮,409-第一平皮带,410-第二皮带轮,411-第二平皮带,412-承重板,5-收集机构,501-收集箱,502-斜板,503-收集框,6-橘红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1一种橘红压制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板1、异形架2、挤压机构3和放置机构4,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异形架2,底板1顶部右前侧设有挤压机构3,挤压机构3与异形架2上部相连接,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放置机构4,放置机构4与异形架2下部左侧相接触,放置机构4位于挤压机构3左部下方,放置机构4与挤压机构3通过皮带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当工人需要对橘红本体6进行挤压时,先将橘红本体6放置在放置机构4上,随后启动挤压机构3,挤压机构3即可对橘红本体6进行挤压,当挤压完成之后,橘红本体6会从放置机构4上滑落,工人只需重复将橘红本体6放置在放置机构4上,即可连续对橘红本体6完成挤压工作。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9所示,挤压机构3包括有支撑板301、固定板302、圆杆303、第一锥齿轮304、摆板305、推杆306、转板307、第一摆杆308、第二摆杆309、滑套310、滑杆311、圆形压板312、电机313、转杆314和第二锥齿轮315,异形架2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板301,支撑板301顶部均设有固定板302,固定板302上部均转动式设有圆杆303,圆杆303均穿过固定板302,后侧的圆杆303后部与放置机构4连接,前侧的圆杆303前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04,圆杆303均穿过异形架2,圆杆303的内端部均连接有摆板305,两侧的摆板305之间设有推杆306,异形架2顶端转动式设有转板307,转板307右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摆杆308,第一摆杆308右端与推杆306顶端相连接,转板307左侧连接有第二摆杆309,第二摆杆309左端转动式连接有滑杆311,异形架2左侧设有滑套310,滑杆311与滑套310滑动式连接,滑杆311底部设有圆形压板312,底板1顶部右前侧安装有电机313,电机3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杆314,转杆314穿过前侧的支撑板301前部,转杆314与前侧的支撑板301转动式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橘红压制机,包括有底板(1)和异形架(2),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异形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挤压机构(3)和放置机构(4),底板(1)顶部右前侧与异形架(2)上部设有挤压机构(3),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放置机构(4),放置机构(4)与异形架(2)下部左侧相接触,放置机构(4)与挤压机构(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橘红压制机,包括有底板(1)和异形架(2),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异形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挤压机构(3)和放置机构(4),底板(1)顶部右前侧与异形架(2)上部设有挤压机构(3),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放置机构(4),放置机构(4)与异形架(2)下部左侧相接触,放置机构(4)与挤压机构(3)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橘红压制机,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3)包括有支撑板(301)、固定板(302)、圆杆(303)、第一锥齿轮(304)、摆板(305)、推杆(306)、转板(307)、第一摆杆(308)、第二摆杆(309)、滑套(310)、滑杆(311)、圆形压板(312)、电机(313)、转杆(314)和第二锥齿轮(315),异形架(2)右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板(301),支撑板(301)顶部均设有固定板(302),固定板(302)上部均转动式设有圆杆(303),后侧的圆杆(303)的后部与放置机构(4)连接,前侧的圆杆(303)的前端设有第一锥齿轮(304),圆杆(303)的内端部均穿过异形架(2)连接有摆板(305),两侧的摆板(305)之间设有推杆(306),异形架(2)顶端转动式设有转板(307),转板(307)右侧设有第一摆杆(308),第一摆杆(308)右端与推杆(306)顶端转动式连接,转板(307)左侧设有第二摆杆(309),第二摆杆(309)左端转动式连接有滑杆(311),异形架(2)左侧设有滑套(310),滑杆(311)与滑套(310)滑动式连接,滑杆(311)底部设有圆形压板(312),底板(1)顶部右前侧安装有电机(313),电机(313)的输出轴上设有转杆(314),转杆(314)穿过前侧的支撑板(301)前部,转杆(314)与前侧的支撑板(301)转动式连接,转杆(314)顶部设有第二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