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及运用该工艺所得的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96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及运用该工艺所得的制品,涉及建筑陶瓷砖领域。该方案通过设计多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与前置下料斗及承接皮带组合成一体式布料系统的安装使用,以及首创地采用了预定网孔状平面溜板代替常规柱笼形过滤筛或平面筛网过滤筛余的方法,解决了不能制作棱角分明片粒的难题,在制成制品的坯体中形成了犹如自然生长而成的形态各一、疏密有致、棱角清晰的片粒元素,相比常规水磨石的效果同样自然,但理化性能更优异,且能批量标准化生产,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创意所需的素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及运用该工艺所得的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及运用该工艺所得的制品。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装修中,天然石材在花色、质感上无疑因其天然特性在表面质感和花色自然上而具有优势,但随着不断地被开采,天然矿产资源日趋匮乏,因此各式的人造石材便出现在各种的装修应用中,而水磨石产品便是其中之一。常规的水磨石制品,是将玻璃、碎石等骨料拌入普通水泥或彩色水泥粘接料制成混凝制品后经固化表面研磨、抛光而制成;或者还有采用玻璃、石英片粒、石英沙粉等材料与树脂搅拌,在抽真空、振动、加压,再经100~200℃烘干等条件下制成的石英石板材等等,因其精致、纯净的片粒效果,铺贴所呈现的整体性强,沉稳大气,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但其因固化方式的冷成型,在研磨抛光工序后,表面仍有一定的粗糙度,容易藏污纳垢,且其吸水率高,防污性能不好,茶渍、油渍等在其上停留稍久,就不易清除,且冷成型工艺的抗折强度不高,耐候性不好,易变形,不宜户外使用,导致其使用寿命短,若是长久使用则需要定期的保养维护,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使用成本。现阶段的陶瓷制品,是经过大吨位压机压制而成,并且是经过115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相比人造石、陶板、石材等具有更优的理化性能,因此制作出含有片粒效果来模仿水磨石的陶瓷制品来替代传统的水磨石,是陶瓷生产企业的一个现行产品方向之一。现在技术中:一、采用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在制品表面喷印具有颗粒状、片粒状的图案模仿水磨石制作的陶瓷砖制品,虽能复制诸多水磨石类表面图案,但由于喷墨图案元素形状固定不变,不可能每片制品每个位置的片粒都不一样,所以显得不自然,且其实质只是表面印刷效果,并非通体图案,使得加工磨边、倒边、倒角、开槽应用中需求表里如一效果上受到很大局限。二、采用干粉造粒的大颗粒陶瓷制品,其表面亦能产生各种片粒分布,是原料经过一定压力压制成片状体后破碎成各式颗粒原料,再送进设定目数的柱笼形过滤筛连续滚动将微细颗粒筛掉,筛余后不小于2㎜粒径的大小的颗粒,再混进原料中压制所形成的效果,该方式制作的颗粒因经过滚筛的连续滚动,其棱角基本被磨圆了,形成不了水磨石其制作工艺中所形成的尖锐的颗粒效果,并且由于颗粒在过滤筛中连续滚动被磨圆,损失了一定的粉料,其体积相比未筛前有很大变化,因此预设计达到相同体积效果的颗粒时必然需要制作选取更大体积的片粒,整个过程下来导致了使用上的浪费,并不符合现阶段的绿色制造方向;亦有将筛余后的大颗粒及筛落的微细颗粒、粉料一起混合使用的方式,但该种方式得到的是有大颗粒及微细粉结合的颗粒制品,而并非精致、纯净片粒的水磨石效果。另外,由于其颗粒是在原料车间或压机顶上安装多套常规造粒机及多条输送带完成制作的,其一是设备结构繁杂,其二是占用场地空间大,其三是从上方平台输送给下方布料设备过程中因空间落差大容易造成颗粒的二次损坏,使得预设计颗粒的呈现更难以把控,而且在中转过程中颗粒互撞,与粉料间的磨损,在中转带上的磨损等等工况,会不断产生细粉,所以不能产生干净的棱角分明的片粒等诸多问题。三、采用天然石英类材料破碎后与有机树脂结合经加工烘烤固化而成的人造石英石,虽然也有各类不同粒径颗粒分布形成类似水磨石图案,但业内共知,有机树脂在防火、防酸防腐、受气候影响变形、防污、耐磨耐用等理化性能上与大吨位压机压制并经1150℃以上高温烧成的瓷质陶瓷制品相比理化性能相差甚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方案在制作含精致、纯净、棱角清晰的彩色片粒的仿水磨石效果的通体瓷质板材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及运用该工艺所得的制品,其通过设计多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与前置下料斗及承接皮带组合成一体式布料系统的安装使用,以及首创地采用了预定网孔状平面溜板代替常规柱笼形过滤筛或平面筛网过滤筛余的方法,解决了不能制作棱角分明片粒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其微细粉及碎粉粒则在预定网孔状平面溜板上的预设定网孔中漏掉,而漏余后的厚度为2mm~10mm,最窄粒径不小于2mm、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的精致、纯净、棱角清晰的彩色片粒,直接从网孔状平面溜板上滑落在其下预定载体上,并形成与坯体主原料的设计搭配,在制成制品的坯体中形成了犹如自然生长而成的形态各一、疏密有致、棱角清晰的片粒元素,相比常规水磨石的效果同样自然,但理化性能更优异,且能批量标准化生产,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创意所需的素材。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S1:设备安装设计并制备好1~5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组成陶瓷粉料压制片粒总模块,并与前置下料斗、承接皮带组合成一体式的布料系统,安装在配备陶瓷压机的生产线上,陶瓷压机的生产线包括压机以及皮带式传送载体;其中,各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包括片料下料斗、补料斗、皮带式压辊及与之配套的压辊皮带、可调节切刀间距的宰切或滚切装置、可调节拨齿/条间距的拨辊以及预定网孔的最窄孔径为2~5mm、最长孔径不大于自身对角线长的可调节角度安装的网孔状平面溜板,在网孔状平面溜板的下方还设置接料皮带;步骤S2:设备调试按设计调节好各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中的皮带式压辊和与之配套压辊皮带的上下间距为2mm~10mm中某一设定值,即将压片厚度设定为2mm~10mm值内某一设定值,调节宰切或滚切装置的各切刀的间距为5~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调节拨辊的各齿/条的间距为5mm~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并按照设计需求角度调整网孔状平面溜板;步骤S3:粉料配制配制2~8种按设计所定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步骤S4:片粒配制及形成整体原料布局S4.1:按设计选定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送入前置下料斗和对应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中;S4.2:启动生产设备进入生产状态,前置下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下落到承接皮带上形成表层粉料向前传送;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内的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随各自料斗下的与皮带式压辊配套的压辊皮带的导出并经皮带式压辊压制成厚度为2mm~10mm值内某一设定厚度的片体,通过宰切或滚切破碎后,经拨辊拨落或直接自由下落到网孔状平面溜板上,形成片料布局;补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随辊筒的转动下落到片粒之上,如是多个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粒料与补料实现多层堆叠,与最底部的表层粉料随承接皮带的转动滑落到下一级皮带式传送载体上形成整体的混合原料布局;S5:压制、干燥、烧成以及加工S5.1:混合原料布局随皮带式传送载体送入压机压制成为坯体,制得的坯体送至干燥窑中干燥;S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n步骤S1:设备安装/n设计并制备好1~5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组成陶瓷粉料压制片粒总模块,并与前置下料斗、承接皮带组合成一体式的布料系统,安装在配备陶瓷压机的生产线上,陶瓷压机的生产线包括压机以及皮带式传送载体;/n其中,各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包括片料下料斗、补料斗、皮带式压辊及与之配套的压辊皮带、可调节切刀间距的宰切或滚切装置、可调节拨齿/条间距的拨辊以及预定网孔的最窄孔径为2~5mm、最长孔径不大于自身对角线长的可调节角度安装的网孔状平面溜板,在网孔状平面溜板的下方还设置接料皮带;/n步骤S2:设备调试/n按设计调节好各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中的皮带式压辊和与之配套压辊皮带的上下间距为2mm~10mm中某一设定值,调节宰切或滚切装置的各切刀的间距为5~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调节拨辊的各齿/条的间距为5mm~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并按照设计需求角度调整网孔状平面溜板;/n步骤S3:粉料配制/n配制2~8种按设计所定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n步骤S4:片粒配制及形成整体原料布局/nS4.1:按设计选定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送入前置下料斗和对应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中;/nS4.2:启动生产设备进入生产状态,前置下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下落到承接皮带上形成表层粉料向前传送;/n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内的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随各自料斗下的与皮带式压辊配套的压辊皮带的导出并经皮带式压辊压制成厚度为2mm~10mm值内某一设定厚度的片体,通过宰切或滚切破碎后,经拨辊拨落或直接自由下落到网孔状平面溜板上,形成片料布局;/n补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随辊筒的转动下落到片粒之上,如是多个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粒料与补料实现多层堆叠,与最底部的表层粉料随承接皮带的转动滑落到下一级皮带式传送载体上形成整体的混合原料布局;/nS5:压制、干燥、烧成以及加工/nS5.1:混合原料布局随皮带式传送载体送入压机压制成为坯体,制得的坯体送至干燥窑中干燥;/nS5.2:干燥后的坯体传送至窑炉烧成;/nS5.3:烧成后直接磨边、抛光或只磨边不抛光,可制得一种含彩色精致片粒元素体的通体瓷质板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S1:设备安装
设计并制备好1~5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组成陶瓷粉料压制片粒总模块,并与前置下料斗、承接皮带组合成一体式的布料系统,安装在配备陶瓷压机的生产线上,陶瓷压机的生产线包括压机以及皮带式传送载体;
其中,各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包括片料下料斗、补料斗、皮带式压辊及与之配套的压辊皮带、可调节切刀间距的宰切或滚切装置、可调节拨齿/条间距的拨辊以及预定网孔的最窄孔径为2~5mm、最长孔径不大于自身对角线长的可调节角度安装的网孔状平面溜板,在网孔状平面溜板的下方还设置接料皮带;
步骤S2:设备调试
按设计调节好各套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中的皮带式压辊和与之配套压辊皮带的上下间距为2mm~10mm中某一设定值,调节宰切或滚切装置的各切刀的间距为5~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调节拨辊的各齿/条的间距为5mm~100mm中某一种或多种设定值的组合,并按照设计需求角度调整网孔状平面溜板;
步骤S3:粉料配制
配制2~8种按设计所定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
步骤S4:片粒配制及形成整体原料布局
S4.1:按设计选定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送入前置下料斗和对应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中;
S4.2:启动生产设备进入生产状态,前置下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下落到承接皮带上形成表层粉料向前传送;
陶瓷粉料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料下料斗内的2~8种单一色彩的坯体粉料或2~8种单一色彩坯体粉料按预设计比例混合配制的混合料,随各自料斗下的与皮带式压辊配套的压辊皮带的导出并经皮带式压辊压制成厚度为2mm~10mm值内某一设定厚度的片体,通过宰切或滚切破碎后,经拨辊拨落或直接自由下落到网孔状平面溜板上,形成片料布局;
补料斗内的预定单一色彩的粉料或预定2~8种单一色彩的粉料均匀或不均匀混合后的混合料随辊筒的转动下落到片粒之上,如是多个压制片粒子模块的片粒料与补料实现多层堆叠,与最底部的表层粉料随承接皮带的转动滑落到下一级皮带式传送载体上形成整体的混合原料布局;
S5:压制、干燥、烧成以及加工
S5.1:混合原料布局随皮带式传送载体送入压机压制成为坯体,制得的坯体送至干燥窑中干燥;
S5.2:干燥后的坯体传送至窑炉烧成;
S5.3:烧成后直接磨边、抛光或只磨边不抛光,可制得一种含彩色精致片粒元素体的通体瓷质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磨石瓷质板材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补料斗与网孔状平面溜板下方设置过渡皮带,过渡皮带先承接经网孔状平面溜板过滤筛余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武覃立扩冼定邦罗爱武简润桐叶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冠珠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