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79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式除臭剂,由乙醇、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组成,上述成分混合成溶液即得除臭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臭剂在低成本的状态下,在不带来二次污染的情况下,能够对厕所内的粪便臭味成分、垃圾臭味成分、污水产生的臭味成分、臭豆腐和酸菜等发酵工业产生的臭味成分吸收效果明显;实验后证明,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环境除臭,如:喷瓶喷雾除臭、超声波雾化除臭、喷淋塔喷淋除臭、还可以采用浸满除臭剂的滤布对臭气进行过滤吸收除臭;所以可在民居环境、公共环境及工业环境等多种环境下的除臭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现有除臭的方式主要有驱散法、掩盖法和吸纳法三种;驱散法一般采用通风和风机驱散来达到除臭的目的;掩盖法一般采用香精或樟脑球的气味来掩盖臭味的感官感受,空气中的臭味分子并没有去除;吸纳法中的化学处理法对环境及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臭剂采用物理吸收的方式进行除臭。
技术实现思路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吸收式除臭剂,并提供了具体应用该除臭剂进行除臭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包括乙醇、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所述除臭剂的制备工艺如下:常温下,向乙醇中依次添加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添加过程中持续搅拌。作为优选,除臭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乙醇:3%—10%;丙二醇:0.2%—3.2%;丙三醇:0.2%—1.6%;二乙二醇:0.2%—1.6%;三乙二醇:0.2%—3.2%;烷基醇酰胺:0.2%—1.2%;异噻唑啉酮:0.05%—0.2%;余量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除臭剂在不带来二次污染的情况下,能够对厕所内的粪便臭味成分、垃圾臭味成分、污水产生的臭味成分、臭豆腐和酸菜等发酵工业产生的臭味成分吸收效果明显。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环境除臭,如:喷瓶喷雾除臭、超声波雾化除臭、喷淋塔喷淋除臭、还可以采用浸满除臭剂的滤布对臭气进行过滤吸收除臭;所以可在民居环境、公共环境及工业环境等多种环境下的除臭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至实施例37除臭剂成分表。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吸收实验结果统计表。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粪便臭味和臭豆腐臭味吸收实验结果统计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除臭剂的除臭效果和除臭原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效果验证实验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配置的实验用除臭剂成分表,通过该表中具体数值配置了实施例1至实施例37共37种除臭剂,用这些除臭剂分别进行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除臭剂的除臭效果和除臭原理。特别说明一:按照图1中配置各实施例的除臭剂时,将乙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按照表中含量调整变化后加入异噻唑啉酮0.5ml,再加水到总量为500ml配置成不同的除臭剂。特别说明二:实施例1-6为研究乙醇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7-12为研究丙二醇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13-18为研究丙三醇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19-24为研究二乙二醇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25-30为研究三乙二醇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31-36为研究烷基醇酰胺含量变化的配方,实施例37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实验一1.1实验目的:研究本专利技术除臭剂吸收原理,以及除臭剂吸收臭气后的稳定性的实验。1.2实验用除臭剂制备:选用实施例37制得的除臭剂;具体制备过程如下:乙醇40ml加入250毫升的三角瓶中,依次加入丙二醇10ml、丙三醇5ml、二乙二醇5ml、三乙二醇10ml、烷基醇酰胺3ml、异噻唑啉酮0.5ml后,摇匀,导入1000毫升量筒内后用去离子水加入至500ml,得到除臭剂。1.3氨气吸收实验操作及结论分析:取上述配置的除臭剂50ml添加到100ml三角瓶中;缓慢通入氨气30分钟,在三角瓶瓶口处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室温状态下放置48小时后观察试纸变化情况;在该时间段内红色的石蕊试纸没有变色。之后用酒精灯加热三角瓶,当加热温度到达80℃时,红色石蕊试纸开始变蓝,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颜色加剧变蓝。从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除臭剂吸收了氨气,吸收后在常温状态下基本不会再次释放到空气中;通过加热实验可以看出,在80℃以下不会释放吸收的氨气,具有较好的吸收稳定性。1.4硫化氢气体吸收实验操作及结论分析:取上述配置的除臭剂50ml添加100ml三角瓶中;缓慢通入硫化氢气体30分钟;在三角瓶瓶口处放置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在室温状态下放置48小时观察试纸变化情况。在该时间段内醋酸铅试纸没有变色。之后在三角瓶下放置酒精灯加热,当加热温度到达95℃时,醋酸铅试纸开始从浅棕色逐渐加深,随着温度的升高试纸的颜色加剧变黑。从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除臭剂吸收了硫化氢气体,吸收后在常温状态下基本不会再次释放到空气中;通过加热实验可以看出,在95℃以下不会释放吸收的硫化氢。综上,本专利技术除臭剂吸收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后,室温状态下不会将吸收的臭气再次释放到空气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除臭剂吸收了臭味分子后,在室温状态下是稳定的。进一步,当吸收了臭味气体的除臭剂被加热后,发生气体溢出这一可逆现象,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除臭剂的除臭机理是一个溶解臭味分子的物理过程。实验二2.1实验目的:研究本专利技术除臭剂中主要成分含量对不同臭气的除臭效果的影响。2.2实验用除臭剂:选用实施例1-37制得的除臭剂进行实验,还设置了纯净水对照组。2.3臭气实验对象:氨气、硫化氢气体、粪便臭味、臭豆腐臭味。2.4密闭实验间:制作1.8m³的可密闭实验间。2.5密闭实验间内对氨气的喷雾吸收实验如下:在实验间内放置坩埚,坩埚下放置酒精灯,将2ml氨水试剂滴入坩埚后用酒精灯加热蒸干,一小时后,待实验间内氨气浓度达到均衡后,用济南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D-P900氨气气体测定仪测定,此时实验间内氨气浓度为90PPM。90PPM作为每次实验氨气的标准气体初始浓度,做如下除臭剂除臭效果实验:分别取实施例1-37的除臭剂、纯净水各5ml;分别向实验间四个上方角度顺序用喷雾器在操作口进行喷雾,5ml的实验试剂全部喷完,定时1min、5min、10min、20min进行氨气浓度检测,并计算了对应时间点的氨气吸收率,氨气吸收率=(氨气初始浓度-对应时间点氨气浓度)/氨气初始浓度;本实验中氨气初始浓度为90PPM。实验结果见图2中氨气浓度所列数据信息及氨气吸收率所列数据信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从实施例1-6的数据对比可知乙醇含量变化对除臭效果的影响如下;实施例1-6中,乙醇含量为变量,乙醇含量从0递增至14%;乙醇含量为0(实施例1)时,氨气浓度在20min内从90PPM下降至87PPM,乙醇含量在0至3%之间的实验数据没有在此一一展示,一直到含量增加到3%(实施例2)时,氨气浓度下降至36PPM,达到了60%的氨气吸收率;之后增加到10%(实施例4)时,氨气浓度下降至0PPM,达到了100%的氨气吸收率;乙醇含量从3%增加到10%,对应氨气吸收率呈线性递增关系;此后,又增加了氨气的量(即氨气过量),再次提高乙醇含量,但是总量还是5ml,达到实施例5的12%,、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其特征是,包括乙醇、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上述成分混合成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式除臭剂,其特征是,包括乙醇、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上述成分混合成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除臭剂,其特征在于:除臭剂的制备工艺如下:常温下,向乙醇中依次添加丙二醇、丙三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烷基醇酰胺、异噻唑啉酮、水,添加过程中持续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式除臭剂,其特征在于:除臭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
乙醇:3%—10%;
丙二醇:0.2%—3.2%;
丙三醇:0.2%—1.6%;
二乙二醇:0.2%—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纯敏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信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