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75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属于中药制剂领域,能够解决传统的冷香丸使用不方便,无法直接佩戴在身起到持续发挥保健功效作用的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中药香膏的制作、中药香粉的制作以及中药冷香丸的制作三大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冷香丸可盛装于镂空金属香囊内,可用作挂饰,如项链、耳环、手镯等,既有治疗养生功效,又有美化身体之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
技术介绍
中国香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通过对各种香品的制作、加工、调配和使用,逐渐形成的有着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用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香药的种类繁多,使用合香变得普遍。从选药到配方,再到炮制都已颇具法度,并且开始关注香药的药性和养生的功效。合香种类广泛,用途繁多,用法丰富,其中使用方式最广的是制作香丸。传统香丸属于中医蜜丸制剂,是将各种香粉末加入炼蜜调匀成香泥,分割称重后揉捻成表皮有光泽的丸状。但传统香丸多做熏燃用,如屠隆之《香笺》描绘:“红袖在侧,密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爇意。谓古助情可也。”《肘后备急方》载“六味熏衣香”的用法:“蜜丸烧之,若熏衣加艾纳香半两佳。”,使用相对不方便,也无法直接佩戴在身起到持续发挥保健功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该冷香丸以中药为媒介将两者完美结合,同时将中药冷香丸以配饰的形式展现,有效发挥治疗保健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冷香丸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中药香膏的制作:配伍中药香材,并将其浸取,得到中药香材的饱和液;向所述饱和液内按比例加入植物油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隔水于50-60℃熬炼,以免高温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待酒精挥发,饱和液中的中药有效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向所述香脂中加入1/5比例的蜂蜡,于50-60℃融合,形成中药香膏;上述步骤中,将植物油添加到浸取的饱和液中,于低温下使酒精挥发,这一过程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根据实际经验,温度控制在50-60℃为适宜,这主要是在于过低酒精挥发慢,过高则油开始熟化,芳香物质易遭到破坏,两者分层难以融合,而芳香物质从高粱酒中转移到植物油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植物油与饱和液的比例,有效控制芳香物质的浓度及留香时间。留香时间取决于原料的配伍及饱和液与植物油的比例,从六小时到十二小时不等。因为用材为自然材料,未加防腐成分,常温保质期为一年,冰箱冷藏为三年。在制作过程中,参数的改变对品质影响极大,若缩短时间,浸取液未完全成为饱和液,里面含有芳香物质不够,油熬成膏后,留香时间损失1/3。中药香粉的制作:按照原配方重新配伍中药香材,筛选去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后,粉碎成中药香粉;中药冷香丸的制作:将所述中药香膏隔水于50-60℃加热,使之融化,按照比例加入蜂蜡;在融化的中药香膏中加入中药香粉,调和均匀,制成软硬适中的香泥;将所述香泥分割称重,揉捻成表面有光泽的丸状,得到香丸;将所述香丸置于密闭的紫砂或陶瓷容器中储存,经陈化期熟成,得到中药冷香丸。作为优选,采用90°以上的高粱酒或食用酒精浸取混合的中药香材,直至得到中药香材的饱和液。本方案中采用高粱酒浸取,其主要是利用酒精溶解植物中芳香油、芳香蜡、芳香胶类物质,使得所提取得到的芳香物质构成丰富,芳香蜡、芳香胶类物质挥发性弱,留香时间明显较长。在一优选中,可以换用高粱酒浸取多次,例如2-4次,这样可有效充分的提取中药香材中的有效物质。在一优选中,对香泥进行分割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分割,每份的质量科为1-3g。作为优选,所加入的植物油为椰子油或荷荷巴油;所加入的植物油的量为为饱和液重量的1/10。作为优选,所述中药香膏的制作步骤中,所加入的蜂蜡为所述香脂的1/5-1/4。本方案中,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香脂中,若低于1/5,则凝固的硬度不够,夏天温度高于25℃时就会融化,反之则会太硬,冬天温度低于10℃时就会硬化,难以使用。同时,在融合时的温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否则会出现融合不完全、不能得到预期香膏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中药香粉的粒径为过50目筛得到的粉粒,约300微米左右。作为优选,所述中药冷香丸的制作步骤中,所加入的蜂蜡的量为1/5-1/4。同理,本方案中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香脂中,若低于1/5,则凝固的硬度不够,夏天温度高于25℃时就会融化,反之则会太硬,冬天温度低于10℃时就会硬化,难以使用。同时,在融合时的温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否则会出现融合不完全、不能得到预期香丸的现象。作为优选,所加入的中药香膏与中药香粉的摩尔比(质量比等)为1/5。可以理解的是,制作冷香丸的关键在于香膏与香粉的加入比例,比例的合适程度直接制约着所得香丸的光泽程度、香气持久性以及预期质量。作为优选,所述陈化期为2周,熟成条件为冷香丸色泽圆润、香气柔和醇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作工艺制作得到的中药冷香丸。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香囊,所述香囊为镂空金属香囊,所述香囊内置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药冷香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冷香丸将中药与香膏有效结合,中药香膏浓缩中药精华,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强,中药香粉可起到赋形剂的作用,可使冷香丸留香时间长,作用持久。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冷香丸佩戴在身即有功效,体温的微微加热使香丸变软,药效香气成分加速挥发,通过鼻腔被呼吸道粘膜吸收,或通过药物渗透作用被穴位及反射区直接吸收进入身体,布散于五脏六腑及病灶部位,起到治病养生疗效,即:“身体为炉,体温为火,气息相通,经络相合”。冷香丸取下后,温度降低,药效挥发减慢。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冷香丸盛放于镂空金属香囊内,既有治疗养生功效,又有美化身体之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浸取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熬炼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凝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香囊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药冷香丸及其制作工艺与所得香囊,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以清远香为例,清远香是中国香文化史上非常有名气的香方,《香乘》中记载了7个“清远香”的配方,本实施例的“清远香”是编纂《救荒本草》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所用之香方,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镇静安神、开窍醒脑等功效,尤其适合胸痹(冠心病)的辅助治疗。1、清远香中药香膏制作工艺:(1)配伍:将中药香材按照香方的“君臣佐使”原则调配:甘松10两、零陵香6两、茅香6两、玄参5两、丁香皮5两、降真6两、藿香3两、香附3两、白芷3两、檀香3两、沉香3两;(2)浸取:以90°以上的高粱酒依次浸取中药香材3次,得到饱和液;(3)渗油:向饱和液内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药冷香丸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中药香膏的制作:/n配伍中药香材,并将其浸取,得到中药香材的饱和液;/n向所述饱和液内按比例加入植物油混合,得到混合液;/n将所述混合液隔水于50-60℃熬炼,以免高温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待酒精挥发,饱和液中的中药有效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n向所述香脂中加入1/5比例的蜂蜡,于50-60℃融合,形成中药香膏;/n中药香粉的制作:/n按照原配方重新配伍中药香材,筛选去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后,粉碎成中药香粉;/n中药冷香丸的制作:/n将所述中药香膏隔水于50-60℃加热,使之融化,按照比例加入蜂蜡;/n在融化的中药香膏中加入中药香粉,调和均匀,制成软硬适中的香泥;/n将所述香泥分割称重,揉捻成表面有光泽的丸状,得到香丸;/n将所述香丸置于密闭的紫砂或陶瓷容器中储存,经陈化期熟成,得到中药冷香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药冷香丸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中药香膏的制作:
配伍中药香材,并将其浸取,得到中药香材的饱和液;
向所述饱和液内按比例加入植物油混合,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隔水于50-60℃熬炼,以免高温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待酒精挥发,饱和液中的中药有效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向所述香脂中加入1/5比例的蜂蜡,于50-60℃融合,形成中药香膏;
中药香粉的制作:
按照原配方重新配伍中药香材,筛选去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后,粉碎成中药香粉;
中药冷香丸的制作:
将所述中药香膏隔水于50-60℃加热,使之融化,按照比例加入蜂蜡;
在融化的中药香膏中加入中药香粉,调和均匀,制成软硬适中的香泥;
将所述香泥分割称重,揉捻成表面有光泽的丸状,得到香丸;
将所述香丸置于密闭的紫砂或陶瓷容器中储存,经陈化期熟成,得到中药冷香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90°以上的高粱酒或食用酒精浸取中药香材,直至得到中药香材的饱和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圣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