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70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包括独立设置的巢体和储水袋,所述巢体包括充气底板和沿着充气底板的周边布置的充气外圈,充气外圈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脚端,充气底板上表面中部有与充气外圈头端连接且与充气外圈脚端不连接的充气背部支撑,充气背部支撑与两侧的充气外圈之间为在充气外圈脚端相连通的盛水槽,充气外圈内靠脚端处有分布在充气背部支撑两侧且垂直充气背部支撑并且与充气底板不连接的充气脚后跟支撑,充气脚后跟支撑的一端为与充气外圈连接的不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的另一端为与充气背部支撑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能够彻底清洁新生儿,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
技术介绍
骨折、臂丛神经损伤、颅骨骨折、少量颅内出血需要少搬动的新生儿,需要在保温箱内洗澡,临床上一般采用擦浴方式给新生儿洗澡,但清洁不彻底,导致新生儿舒适度欠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能够彻底清洁新生儿,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包括独立设置的巢体和储水袋,所述巢体包括充气底板和沿着充气底板的周边布置的充气外圈,充气外圈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脚端,充气底板上表面中部有与充气外圈头端连接且与充气外圈脚端不连接的充气背部支撑,充气背部支撑与两侧的充气外圈之间为在充气外圈脚端相连通的盛水槽,充气外圈内靠脚端处有分布在充气背部支撑两侧且垂直充气背部支撑并且与充气底板不连接的充气脚后跟支撑,充气脚后跟支撑的一端为与充气外圈连接的不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的另一端为与充气背部支撑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底板的顶面为倾斜面,充气底板的顶面的靠头端为倾斜高端,充气底板的顶面的靠脚端为倾斜低端。从而使得盛水槽内的水从巢体的头端集中流至巢体的脚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外圈包括U型环和连接在U型环的两臂部末端之间的横向头颈支撑,横向头颈支撑与充气脚后跟支撑平行,横向头颈支撑的高度高于U型环的高度。使得新生儿躺着时可以垫高头部,增加舒适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头颈支撑的高度为7cm,U型环的高度为6cm。使得新生儿躺着时可以垫高头部,增加舒适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外圈上设置有充气接口和负压接口,负压接口贯穿充气外圈伸至充气底板上方,负压接口位于巢体的脚端,负压接口与充气底板的顶面平行。负压接口的设计方便将盛水槽内的水通过负压吸引干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脚后跟支撑的另一端与充气背部支撑的侧面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连接。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粘接方式使得充气脚后跟支撑与充气背部支撑间的拆装更为方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外圈、充气底板、充气背部支撑和充气脚后跟支撑为一体式结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分别粘贴固定在充气脚后跟支撑、充气背部支撑的表面。一体式结构制造简便而且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袋包括袋体,袋体的上端有注水口,注水口处盖有可打开的密封塞盖,袋体的上端连接有挂绳,袋体的下端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下端为可调出水口。袋体可悬挂,出水大小可调,软管角度可控,便于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的下端有端板,端板上开有偏心出水孔一,软管的下端套装有转盖,转盖上开有偏心出水孔二,偏心出水孔二在转盖旋转时可打开或关闭偏心出水孔一或调节偏心出水孔一的大小。方便调节水流大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的下端和转盖均为锥形结构,软管的下端外壁外凸形成限位凸起一,转盖的上端内壁内凸形成限位凸起二,限位凸起二位于限位凸起一的上方。结构简单,转盖不易脱开且便于转动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保温箱内放置一个巢体方便放置新生儿,在保温箱外悬挂一个储水袋,通过储水袋的软管在保温箱内对巢体内的新生儿淋浴,从而能够彻底清洁新生儿,提高了新生儿的舒适度,能够帮助所有需要治疗疾病的新生儿在保温箱内进行沐浴,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刺激,同时满足了日常沐浴清洁的需求,是对现临床实行保温箱内床上沐浴困境的一个突破。(2)通过设计充气背部支撑,充气背部支撑在支撑起新生儿背部之后,方便在两边盛水槽处将手伸入到新生儿的背部下方清洗新生儿的背部。(3)通过设计充气脚后跟支撑且将充气脚后跟支撑设计为一端固定一端可拆,在不使用时,拆开即可,在使用时,固定上即可,方便使用;充气脚后跟支撑固定之后,方便支撑脚后跟,增加舒适性。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的示意图。图2为巢体的示意图。图3为巢体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软管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软管下端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巢体1,充气底板11,充气外圈12,U型环121,横向头颈支撑122,充气接口123,负压接口124,充气背部支撑13,盛水槽14,充气脚后跟支撑15,魔术贴毛面a,魔术贴勾面b,储水袋2,袋体21,注水口22,密封塞盖23,挂绳24,软管25,端板26,偏心出水孔一261,转盖27,偏心出水孔二271。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5,所述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包括独立设置的巢体1和储水袋2。所述巢体1包括充气底板11和沿着充气底板11的周边布置的充气外圈12,充气外圈12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脚端,充气底板11上表面中部有与充气外圈12连接且与充气外圈12脚端不连接的充气背部支撑13,充气背部支撑13与两侧的充气外圈12之间为在充气外圈12脚端相连通的盛水槽14,充气外圈12内靠脚端处有分布在充气背部支撑13两侧且垂直充气背部支撑13并且与充气底板11不连接的充气脚后跟支撑15,充气脚后跟支撑15的一端为与充气外圈12连接的不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15的另一端为与充气背部支撑13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15为扁平结构。所述充气底板11的顶面倾斜面,充气底板11的顶面的靠头端为倾斜高端,充气底板11的顶面的靠脚端为倾斜低端。所述充气外圈12包括U型环121和连接在U型环121的两臂部末端之间的横向头颈支撑122,横向头颈支撑122与充气脚后跟支撑15平行,横向头颈支撑122的高度高于U型环121的高度。充气背部支撑13和充气脚后跟支撑15的高度均低于U型环121的高度。所述横向头颈支撑15的高度为7cm,U型环121的高度为6cm。所述充气外圈12上设置有充气接口123和负压接口124,负压接口124贯穿充气外圈12伸至充气底板11上方,且负压接口124位于巢体1的脚端,负压接口124与充气底板11的顶面平行。所述充气脚后跟支撑15的另一端与充气背部支撑的侧面通过魔术贴毛面a和魔术贴勾面b粘接连接。所述充气底板11、充气外圈12、充气背部支撑13和充气脚后跟支撑15为一体式结构,魔术贴毛面a和魔术贴勾面b分别粘贴固定在充气脚后跟支撑15、充气背部支撑13的表面。所述储水袋2包括袋体21,袋体21的上端有注水口22,注水口22处盖有可打开的密封塞盖23,袋体21的上端连接有挂绳24,袋体21的下端连接有软管25,软管25的下端为可调出水口。所述软管25的下端有端板26,端板26上开有偏心出水孔一261,软管25的下端套装有转盖27,转盖27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设置的巢体和储水袋,所述巢体包括充气底板和沿着充气底板的周边布置的充气外圈,充气外圈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脚端,充气底板上表面中部有与充气外圈头端连接且与充气外圈脚端不连接的充气背部支撑,充气背部支撑与两侧的充气外圈之间为在充气外圈脚端相连通的盛水槽,充气外圈内靠脚端处有分布在充气背部支撑两侧且垂直充气背部支撑并且与充气底板不连接的充气脚后跟支撑,充气脚后跟支撑的一端为与充气外圈连接的不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的另一端为与充气背部支撑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设置的巢体和储水袋,所述巢体包括充气底板和沿着充气底板的周边布置的充气外圈,充气外圈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脚端,充气底板上表面中部有与充气外圈头端连接且与充气外圈脚端不连接的充气背部支撑,充气背部支撑与两侧的充气外圈之间为在充气外圈脚端相连通的盛水槽,充气外圈内靠脚端处有分布在充气背部支撑两侧且垂直充气背部支撑并且与充气底板不连接的充气脚后跟支撑,充气脚后跟支撑的一端为与充气外圈连接的不可拆卸连接端,充气脚后跟支撑的另一端为与充气背部支撑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底板的顶面为倾斜面,充气底板的顶面的靠头端为倾斜高端,充气底板的顶面的靠脚端为倾斜低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外圈包括U型环和连接在U型环的两臂部末端之间的横向头颈支撑,横向头颈支撑与充气脚后跟支撑平行,横向头颈支撑的高度高于U型环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头颈支撑的高度为7cm,U型环的高度为6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生儿温箱内沐浴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外圈上设置有充气接口和负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苏敏杨赛芳徐慧颖吴伟彬张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