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属于电动床领域。电动床包括床板结构和床架结构,所述床板结构包括背板和背板座板,所述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所述床架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相对于地面固定,所述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所述电动床还包括背部伸缩电机和背板限位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背板转动连接,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背板座板与活动框架相对固定,所述背板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和背板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电机安装时更加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电动控制床板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靠墙电动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属于电动床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电动床包括背板和伸缩电机,伸缩电机带动背板翻转升起,可以使得使用者倚靠在背板上,提高使用舒适度,但是背板在翻转时会使得背板的端部与墙体之间留下间隙,影响整体的美观程度。为了使背板在翻转时背板的端部不会与墙体之间留下间隙,通常需要控制背板运动,例如,专利CN206729621U公开的一种零靠墙式电动床,电动床包括伸缩电机、上身活动板、翻转板、床板支架、活动支架和限位连接杆,安装在床板支架的纵向连杆上的伸缩电机驱动并带动上身活动板沿着翻转板与活动支架之间的铰接点进行往复翻转,在上身活动板的底端位于床板支架幅宽方向的两端还安装有一对限位连接杆,所述限位连接杆的一端与床板支架铰接而成,另一端与上身活动板铰接而成,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上身活动板移动靠近墙体使得背板的端部与墙体之间不会留下间隙。但是,由于伸缩电机与床板支架相连,使得上身活动板移动时伸缩电机不会移动,导致伸缩电机的行程过长,进而导致电机的安装距较长,使得电机安装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零靠墙电动床,使得电机安装时更加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零靠墙电动床包括床板结构和床架结构,所述床板结构包括背板和背板座板,所述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所述床架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相对于地面固定,所述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所述电动床还包括背部伸缩电机和背板限位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背板转动连接,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背板座板与活动框架相对固定,所述背板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和背板转动连接,所述背部伸缩电机运动时带动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升起或下降,所述背板升起时带动床板结构、背部伸缩电机和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的一侧运动。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背板升起时,背部伸缩电机启动,由于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活动框架相连,另一端与背板相连,活动框架与背板座板相连,而背板座板与背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伸缩电机伸长时,会带动背板翻转,同时由于背板限位杆一端与背板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框架相连,使得背板翻转时,背板座板会向固定框架中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整个床板结构和活动框架均会向着固定框架中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的一侧运动,使得背板可以运动靠近墙体以防止背板的端部与墙体之间留下间隙,从而可以实现零靠墙。其次,现有技术中,由于伸缩电机与床板支架相连,使得上身活动板移动时伸缩电机不会移动,导致伸缩电机的行程过长,进而导致电机的安装距较长,使得电机安装时不方便,采用上述结构,背部伸缩电机安装在活动框架上,随着活动框架一起运动,使得背板运动时背部伸缩电机可以一起运动,从而可以减小背部伸缩电机的行程,使得电机的安装距可以较短,进而使得电机安装时更加方便。基于上述结构,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背板转动连接,活动框架与背板座板相连,背板座板与背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以当背板升起到指定位置时,背板、背部座板、活动框架和背部伸缩电机的长度固定,可以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进行支撑,使得背板升起后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背板上躺下的使用者,而背板限位杆的运动受到背板的限制,整个床板结构、活动框架和背板伸缩电机的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运动受到背板限位杆的限制,从而使得背板限位杆与背板、背部座板、活动框架和背部伸缩电机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使得电动床在需要固定支撑时能够稳定地进行支撑。基于上述结构,由于背部伸缩电机的行程较短,使得背板升起的速度较快,从而使得电动床可以更加快速地运动,便于使用者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框架包括连接件和长度沿活动框架宽度方向的横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横杆相对固定,另一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偏移。作为优选,相对于沿活动框架宽度方向的竖直平面,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偏移的一端向靠近背板的一侧偏移。作为优选,所述床板结构还包括腿部座板,所述活动框架包括用于与背板座板相连的第一活动框架和用于与腿部座板相连的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与第二活动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折叠连接件,所述第一折叠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二活动框架转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框架通过第一折叠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活动框架折叠。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用于与背板座板相连的第一固定框架和用于与腿部座板相连的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二固定框架之间设有第二折叠连接件,所述第二折叠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转动连接,且第一固定框架通过第二折叠连接件相对于第二固定框架折叠。作为优选,所述电动床还包括用于控制腿板升降的腿部伸缩电机,相对于沿活动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所述背部伸缩电机和所述腿部伸缩电机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床板结构还包括腿部座板、腿板和脚板,所述腿部座板相对于活动框架固定,所述腿板座板与腿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脚板与腿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电动床还包括用于控制腿板升降的腿部伸缩电机,所述腿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腿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电动床还包括脚板限位杆,所述脚板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脚板和固定框架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框架包括滚轮,所述固定框包括凹槽,所述滚轮位于凹槽内,且与凹槽之间为滚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框架上还设有用于增加连接件稳定性的固定件。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从背板一侧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的床板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的从底侧观察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折叠后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折叠后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动床折叠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零靠墙电动床的优选结构包括床板结构和床架结构,所述床板结构包括背板1和背板座板2,所述背板1相对于背板座板2转动,所述床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包括床板结构和床架结构,所述床板结构包括背板和背板座板,所述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相对于地面固定,所述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所述电动床还包括背部伸缩电机和背板限位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背板转动连接,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背板座板与活动框架相对固定,所述背板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和背板转动连接,所述背部伸缩电机运动时带动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升起或下降,所述背板升起时带动床板结构、背部伸缩电机和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的一侧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包括床板结构和床架结构,所述床板结构包括背板和背板座板,所述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相对于地面固定,所述活动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所述电动床还包括背部伸缩电机和背板限位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背板转动连接,一端与活动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背板座板与活动框架相对固定,所述背板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和背板转动连接,所述背部伸缩电机运动时带动背板相对于背板座板转动升起或下降,所述背板升起时带动床板结构、背部伸缩电机和活动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沿固定框架的长度方向上靠近背板的一侧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架包括连接件和长度沿活动框架宽度方向的横杆,所述背部伸缩电机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横杆相对固定,另一端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偏移。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沿活动框架宽度方向的竖直平面,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偏移的一端向靠近背板的一侧偏移。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结构还包括腿部座板,所述活动框架包括用于与背板座板相连的第一活动框架和用于与腿部座板相连的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与第二活动框架之间设有第一折叠连接件,所述第一折叠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二活动框架转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框架通过第一折叠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活动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安彬,杨恩浩,吴立强,朱小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居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