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贝类幼虫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埋栖型贝类指的是匍匐或埋栖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潮下带20米以内的砂泥质或泥砂质双壳类和腹足类。埋栖型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养殖的埋栖型贝类绝大多数是双壳类,主要有:泥蚶、毛蚶、魁蚶、缢蛏、大竹蛏、长竹蛏、文蛤、丽文蛤、青蛤、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仔、西施舌、栉江珧、彩虹明樱蛤等。腹足类只有少数几种,如泥螺、红螺、蝾螺等。近年来,埋栖型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在埋栖型贝类养殖生产中已陆续开展和尝试了一些种类的室内人工育苗,如泥蚶、四角蛤蜊、文蛤、青蛤、缢蛏、西施舌、泥螺等。贝类的室内人工育苗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亲贝的选择、暂养、性腺催熟和催产、人工受精和洗卵以及幼虫的培育等诸多环节,尤其是幼虫的培育最要加以重视。受精前的卵子和受精后的受精卵要经过筛绢用海水反复洗涤和不断更换海水过滤。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01.贝类发育至D形幼虫后,洗入养殖筐内,养殖筐内无需添加底质,养殖筐内布池密度为10ind/ml,养殖筐内表面粘附有300目筛绢网;/nS02.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饲养,定时向养殖筐内投喂饵料生物,饵料生物浓度基本维持在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贝类发育至D形幼虫后,洗入养殖筐内,养殖筐内无需添加底质,养殖筐内布池密度为10ind/ml,养殖筐内表面粘附有300目筛绢网;
S02.将养殖筐置于养殖水体中饲养,定时向养殖筐内投喂饵料生物,饵料生物浓度基本维持在5*105ind/ml;
S03.向养殖水体中充入氧气,以保持养殖水体富氧化;
S04.定期洗苗换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1中,养殖筐的制作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选取塑料筐和300目筛绢网,对300目筛绢网进行剪裁并用胶水将其粘附贴合在塑料筐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栖型贝类幼虫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国,段海宝,黄永波,吴磊,柳佳琳,梁夏菲,廖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