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0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7
一种户外配电箱,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检查维修时箱内光线较暗,空间较小不方便维修,且有的水泥底座较矮,当地面水过高时,箱体会泡在水里,造成断电等事故的问题,其包括箱体、底座、第一侧板、滑槽、第一限位卡槽、滑块、第二侧板、第二限位卡槽、推拉槽、第一安全锁、调节支架、第一螺栓、支撑杆、螺栓孔、固定板、第二螺栓、水泥底座、箱门、第二安全锁、顶板和侧板框,所述箱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第二侧板向下移动既可以方便维修操作,有可以给维修人员提供光线,当水势较大时,提高箱体离地面的高度时,避免水位较高时,箱体浸泡在水里,降低箱体的损耗,提高箱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现有的配电箱检查维修时箱内光线较暗,空间较小不方便维修,且有的水泥底座较矮,当地面水过高时,箱体会泡在水里,造成断电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配电箱,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检查维修时箱内光线较暗,空间较小不方便维修,且有的水泥底座较矮,当地面水过高时,箱体会泡在水里,造成断电等事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箱体、底座、第一侧板、滑槽、第一限位卡槽、滑块、第二侧板、第二限位卡槽、推拉槽、第一安全锁、调节支架、第一螺栓、支撑杆、螺栓孔、固定板、第二螺栓、水泥底座、箱门、第二安全锁、顶板和侧板框,所述箱体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框,侧板框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第一侧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滑槽内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卡槽,第二侧板外侧的顶部开设有推拉槽,第二侧板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全锁,底座的四角均焊接有调节支架,调节支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支撑杆,调节支架与支撑杆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支撑杆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水泥底座顶端,侧板框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侧板框的顶端设置有顶板。优选的,所述箱体上喷有防锈涂层。优选的,所述底座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螺栓盒。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与支撑杆上开设的螺栓孔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推拉槽上设置有波浪压纹。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对应水泥底座位置处开设有螺栓孔。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在需要对箱体内部检查维修时,拧开第二安全锁,打开箱门,再拧开第一安全锁,将推拉槽向下推动,在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作用下,第二侧板向下移动,移动到最底部即可,可从前面、左面和右面对箱体进行检查和维修,第二侧板向下移动的同时,箱体内部的光线也会增强,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与维修,检查维修结束后,向上拉动推拉槽,在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作用下,第二侧板向上移动,在移动到最顶端时,停止移动,锁住第一安全锁,关上箱门,锁住第二安全锁即可,当水势较大,需要提高箱体离地面的高度时,拧掉原本固定调节支架与支撑杆的第一螺栓,向上抬高至所需要的高度,将第一螺栓进行固定住即可,避免水位较高时,箱体浸泡在水里,降低箱体的损耗,提高箱体的使用寿命,箱体与外部线束连接处预留有一定长度的线束,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第二侧板向下移动既可以方便维修操作,有可以给维修人员提供光线,当水势较大时,提高箱体离地面的高度时,避免水位较高时,箱体浸泡在水里,降低箱体的损耗,提高箱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2、底座;3、第一侧板;4、滑槽;5、第一限位卡槽;6、滑块;7、第二侧板;8、第二限位卡槽;9、推拉槽;10、第一安全锁;11、调节支架;12、第一螺栓;13、支撑杆;14、螺栓孔;15、固定板;16、第二螺栓;17、水泥底座;18、箱门;19、第二安全锁;20、顶板;21、侧板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箱体1、底座2、第一侧板3、滑槽4、第一限位卡槽5、滑块6、第二侧板7、第二限位卡槽8、推拉槽9、第一安全锁10、调节支架11、第一螺栓12、支撑杆13、螺栓孔14、固定板15、第二螺栓16、水泥底座17、箱门18、第二安全锁19、顶板20和侧板框21,所述箱体1底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框21,侧板框2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侧板3,第一侧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第一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5,滑槽4内部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第二侧板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卡槽8,第二侧板7外侧的顶部开设有推拉槽9,第二侧板7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全锁10,底座2的四角均焊接有调节支架11,调节支架11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有支撑杆13,调节支架11与支撑杆1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14,支撑杆13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通过第二螺栓16固定在水泥底座17顶端,侧板框21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18,侧板框2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0。箱体1上喷有防锈涂层,有利益提高箱体1的使用寿命。底座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螺栓盒,便于备用第二螺栓16的收纳。调节支架11与支撑杆13上开设的螺栓孔14直径相同,便于调节支架11与支撑杆13的固定。推拉槽9上设置有波浪压纹,有利于防滑。第二螺栓16对应水泥底座17位置处开设有螺栓孔,便于固定板15的固定。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在需要对箱体1内部检查维修时,拧开第二安全锁19,打开箱门18,再拧开第一安全锁10,将推拉槽9向下推动,在滑槽4与滑块6的配合作用下,第二侧板7向下移动,移动到最底部即可,可从前面、左面和右面对箱体1进行检查和维修,第二侧板7向下移动的同时,箱体1内部的光线也会增强,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查与维修,检查维修结束后,向上拉动推拉槽9,在滑槽4与滑块6的配合作用下,第二侧板7向上移动,在移动到最顶端时,停止移动,锁住第一安全锁10,关上箱门18,锁住第二安全锁19即可,当水势较大,需要提高箱体1离地面的高度时,拧掉原本固定调节支架11与支撑杆13的第一螺栓12,向上抬高至所需要的高度,将第一螺栓12进行固定住即可,避免水位较高时,箱体1浸泡在水里,降低箱体1的损耗,提高箱体1的使用寿命,箱体1与外部线束连接处预留有一定长度的线束。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第二侧板7向下移动既可以方便维修操作,有可以给维修人员提供光线,当水势较大时,提高箱体1离地面的高度时,避免水位较高时,箱体1浸泡在水里,降低箱体1的损耗,提高箱体1的使用寿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箱体(1)、底座(2)、第一侧板(3)、滑槽(4)、第一限位卡槽(5)、滑块(6)、第二侧板(7)、第二限位卡槽(8)、推拉槽(9)、第一安全锁(10)、调节支架(11)、第一螺栓(12)、支撑杆(13)、螺栓孔(14)、固定板(15)、第二螺栓(16)、水泥底座(17)、箱门(18)、第二安全锁(19)、顶板(20)和侧板框(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框(21),侧板框(2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侧板(3),第一侧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第一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5),滑槽(4)内部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第二侧板(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卡槽(8),第二侧板(7)外侧的顶部开设有推拉槽(9),第二侧板(7)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全锁(10),底座(2)的四角均焊接有调节支架(11),调节支架(11)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有支撑杆(13),调节支架(11)与支撑杆(1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14),支撑杆(13)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通过第二螺栓(16)固定在水泥底座(17)顶端,侧板框(21)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18),侧板框(2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箱体(1)、底座(2)、第一侧板(3)、滑槽(4)、第一限位卡槽(5)、滑块(6)、第二侧板(7)、第二限位卡槽(8)、推拉槽(9)、第一安全锁(10)、调节支架(11)、第一螺栓(12)、支撑杆(13)、螺栓孔(14)、固定板(15)、第二螺栓(16)、水泥底座(17)、箱门(18)、第二安全锁(19)、顶板(20)和侧板框(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框(21),侧板框(21)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侧板(3),第一侧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第一侧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5),滑槽(4)内部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有第二侧板(7),第二侧板(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卡槽(8),第二侧板(7)外侧的顶部开设有推拉槽(9),第二侧板(7)内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全锁(10),底座(2)的四角均焊接有调节支架(11),调节支架(11)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有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栋张帆范立俊陈奕超朱逸超李子超韩静孙雨潇赵心怡蔡赓辉蔡小鹏王毅舟潘星郭子阳王惠娟郑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