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8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7
本创作为一种浮动连接器,包含一壳体、多个电极、二扣接件与浮动件。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与多个开口。这些电极设置在容置空间。电极穿透开口并突出于开口。扣接件分别的设置在电极的二侧。扣接件包含一固定部、一弹性部与一接触部。弹性部连接固定部与接触部。固定部设置在容置空间。接触部还包含一凹槽与一导引结构。浮动件包含一本体、多个电极槽与一凸块。凸块对应凹槽设置。其中,前述侧是指对应电极突出开口的一侧。凸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宽度。当电极插入这些电极槽时,凸块通过导引结构限位在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动连接器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
,特别是一种用于浮动连接的浮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上,连接器通过公端与母座进行电性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必定会遭遇到如何对准连接、组装速度、降低组装的损坏率、连接后是否容易脱离等问题。有鉴于此,本创作提出一种浮动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提供壳体、电极、扣接件与浮动件,以达到浮动组装的目的。本创作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提供扣件件连接浮接件,以达到连接与脱离的目的。本创作的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壳体提供对准块与浮动件提供对准槽,通过对准块插入对准槽,以达到电极对应电极槽和凸块卡扣凹槽的目的。本创作的第四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对准槽形成导引斜面,以供对准块通过导引斜面限位在对准槽的目的。本创作的第五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凹槽与导引结构插至在对准槽,以达到凹槽受到对准槽形成的凸块的止挡的目的。本创作的第六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弹性部受外力形变,使得凹槽脱离凸块的止挡而达到扣接件脱离浮动件的目的。本创作的第七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凸块形成导引斜面,以供接触部通过导引斜面作用在导引结构形变弹性部,以达到凹槽卡扣凸块的目的。本创作的第八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导引结构还包含拨片,显露在壳体之外,通过拨片通过外力形变弹性部,以改变凹槽限位凸块的状态。本创作的第九目的是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前述导引结构提供R角(或称圆弧),以能够顺利让凹槽卡扣凸块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包含一壳体、多个电极、二扣接件与浮动件。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与多个开口。这些电极设置在容置空间。电极穿透开口并突出于开口。扣接件分别的设置在电极的二侧。扣接件包含一固定部、一弹性部与一接触部。弹性部连接固定部与接触部。固定部设置在容置空间。弹性部邻近于壳体的外表面。接触部还包含一凹槽与一导引结构。浮动件能够结合电极与扣接件。浮动件包含一本体、多个电极槽与一凸块。电极槽形成在本体的一侧。凸块形成在本体。凸块对应凹槽设置。其中,前述侧是指对应电极突出开口的一侧。凸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宽度。当电极插入这些电极槽时,凸块通过导引结构限位在凹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的浮动连接器提供扣接件与浮动件,使得组装者能够在一个容许的范围之后进行电极与设置在电极槽的另一电极进行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扣接件可以稳固的锁固在浮动件。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扣接件除可以锁固在浮动件,还可以进行解锁固,让扣接件自浮动件分离,以进行多次的连接。本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壳体、电极与扣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电极与扣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扣接件的侧视图。图4(b)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扣接件的另一侧视图。图5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浮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浮动连接器的连接示意图。图6(b)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浮动连接器的另一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说明本创作图7的浮动连接器的电极与扣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说明本创作图8的凹槽与凸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创作第三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1(a)是说明本创作图10的扣接件的侧视图。图11(b)是说明本创作图10的扣接件的另一侧视图。图12是说明本创作图10的扣接件结合浮动件的详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外部端子10、10’、10”浮动连接器12壳体122开口124对准块14电极16、16’、16”扣接件162固定部164弹性部166、166’接触部1662凹槽1664导引结构168拨片18、18’浮动件182本体184电极槽186、186’凸块1862导引斜面188、188’对准槽1882导引斜面SP容置空间F外力【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创作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创作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在本创作中,是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元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创作的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的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多个。在本创作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多个要件的一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请参考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浮动连接器10能够与外部端子2进行连接,外部端子2可以来自于另外一连接器或是印刷电路板等。浮动连接器10包含一壳体12、多个电极14、扣接件16与浮动件18。壳体12、多个电极14与扣接件16的部分可以参考图2,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壳体、电极与扣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壳体12形成一容置空间SP与多个开口122。在此,开口122的数量主要是因应电极14与扣接件16的需求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极14的数量为5个与扣接件16的数量为2个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前述的数量可以不受限制。一并可以参考图3所示,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电极与扣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回到图1,电极14设置在容置空间122。电极14穿透开口122并突出于开口122,突出的目的是供焊接或接触另一电极,以接收或传输电力或数字讯号。扣接件16分别的设置在电极14的二侧。其中,扣接件16包含一固定部162、一弹性部164与一接触部166。一并参考图4,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扣接件的侧视图,在图4(a)是其中一面的侧视图,图4(b)为相应面的侧视图。固定部162设置在容置空间SP。又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62可以焊接在电路板上。弹性部164连接固定部162与接触部166,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64是指显露在壳体12的一部分。弹性部164由固定部162延伸出时弯折一角度,例如U形,使得弹性部164的一端连接固定部162而在受到外力时而具有弹性力,又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164邻近于壳体12的外表面。接触部166是自弹性部164进一步延伸,即是在扣接件16的前端。接触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器包含:/n壳体,形成容置空间与多个开口;/n多个电极,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电极穿透所述多个开口并突出于所述多个开口;/n二扣接件,分别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的二侧,所述扣接件具有固定部、弹性部与接触部,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邻近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接触部还包含凹槽与导引结构;以及/n浮动件,供结合所述多个电极与所述扣接件,所述浮动件具有本体、多个电极槽与凸块,所述多个电极槽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凸块形成在所述本体,所述凸块是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侧是对应所述多个电极突出所述多个开口的一侧,所述凸块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n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插入所述多个电极槽,所述凸块通过所述导引结构限位在所述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4 TW 1092021021.一种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连接器包含:
壳体,形成容置空间与多个开口;
多个电极,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电极穿透所述多个开口并突出于所述多个开口;
二扣接件,分别的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的二侧,所述扣接件具有固定部、弹性部与接触部,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接触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邻近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接触部还包含凹槽与导引结构;以及
浮动件,供结合所述多个电极与所述扣接件,所述浮动件具有本体、多个电极槽与凸块,所述多个电极槽形成在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凸块形成在所述本体,所述凸块是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侧是对应所述多个电极突出所述多个开口的一侧,所述凸块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插入所述多个电极槽,所述凸块通过所述导引结构限位在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对准块与所述浮动件具有对准槽,所述对准块对应所述对准槽设置,通过所述对准块插入所述对准槽,使得所述多个电极对应所述多个电极槽和所述凸块卡扣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张君玮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