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34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包括气溶胶导流机构、探测处理机构和气溶胶采样机构;探测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探测器外壳上的探测处理组件和准直器,探测处理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半导体探测器、第二半导体探测器、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板、第二前置放大电路板、电压转换电路板和分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准直器增加入射到探测器中的入射射线数,提高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通过设置两个半导体探测器实现探测数据中的γ本底的反符合扣除,使第一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到α射线和β射线的数据更加准确,使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前置放大电路板对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放大,使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距离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溶胶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由于使用环境较为单一,一般多为核电站低辐射环境,并且对探测装置的紧凑型要求不高,整个探测装置的体积和重量较大。而在后处理热室厂房和核动力舰船上由于空间有限,对气溶胶探测装置要求更加紧凑化,小型化。针对空间有限的使用环境,一般利用PIPS半导体探测器来探测核辐射信号,PIPS探测器体积小使用方便,但PIPS半导体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十分微弱,无法进行探测器外后续的数据处理,同时对于放射性射线探测准确度也并不良好,因此需要设计相关的辅助电路和结构,使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能够实现整个探测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准确度高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准直器增加入射到探测器中的入射射线数,提高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通过设置两个半导体探测器实现探测数据中的γ本底的反符合扣除,使第一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到α射线和β射线的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内的探测处理机构、以及与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配合的气溶胶采样机构;/n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气隙(5)的填充体(4),所述壳体包括导流锥(1)、与导流锥(1)大径端连接的探测罐(2)、以及设置在导流锥(1)小径端且与气隙(5)连通的进气管(3),探测罐(2)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探测处理机构配合的通孔(18);/n所述探测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填充体(4)内的探测器外壳、设置在所述探测器外壳内的探测处理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探测器外壳上且与所述通孔(18)配合的准直器,所述探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内的探测处理机构、以及与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配合的气溶胶采样机构;
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气隙(5)的填充体(4),所述壳体包括导流锥(1)、与导流锥(1)大径端连接的探测罐(2)、以及设置在导流锥(1)小径端且与气隙(5)连通的进气管(3),探测罐(2)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探测处理机构配合的通孔(18);
所述探测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填充体(4)内的探测器外壳、设置在所述探测器外壳内的探测处理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探测器外壳上且与所述通孔(18)配合的准直器,所述探测处理组件包括沿所述探测器外壳内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半导体探测器(6)、第二半导体探测器(7)、与第一半导体探测器(6)连接的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板(8)、与第二半导体探测器(7)连接的第二前置放大电路板(9)、电压转换电路板(10)和分隔板(11),第一半导体探测器(6)的探测端与所述准直器配合;所述准直器包括多个绕所述通孔(18)的中轴线周向均匀布设的准直板(12),多个准直板(12)靠近所述通孔(18)的中轴线的一端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采样机构包括与所述通孔(18)配合且用于将气溶胶引入所述气溶胶导流机构内的抽气泵(13),滤纸设置在所述通孔(18)和抽气泵(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探测器(6)和第二半导体探测器(7)均为PIPS半导体探测器,所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板(8)上集成有第一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2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3,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与结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另一路依次经电阻R3以及并联的电容C7和电容C24接地,结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导体探测器(6)的输出端连接,结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分两路,一路经并联的电阻R9和电容C14接地,另一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三路,一路与电容C24和电阻R3的连接端连接,另一路经并联的电容C8和电容C23接地,第三路与5V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三路,一路经电阻R8与电容C11和结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的连接端连接,另一路经电容C13与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路经电容C9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9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的连接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7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5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反相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涛于建新刘进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