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5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包括工井本体,所述的工井本体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沿着平行于工井本体底面中心线的直线设置,集水坑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能够及时的将流入该工井内的雨水排出,不易出现工井本体内积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排管是布设电力电缆的常用设备,用于对埋地布设的电力电缆进线保护,布线工程中,排管工井通常作为电地作业的施工点,或者是电力电缆的围护点,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重车行道处设置的电缆排管工井,由于经常受到重型车辆的碾压,在承重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如公告号为CN2052240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用于在重型车行道处布设电力电缆,所述工井包括基座、电缆支撑架、井壁、护边和井盖,所述电缆支撑架包括槽钢件和锚筋,所述槽钢件与锚筋经焊接固接,并经砼浇筑固接于井壁处;所述井壁固接于基座上部,井壁以砌砖或以浇筑砼成型,井壁上设有排管穿孔;所述护边设于井壁顶部端面上,护边以角钢件与混凝土浇筑固接成型;所述护边上覆以井盖。其在用于重车行道的电缆排管施工时,有较好的承重能力。但是该结构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由于基座的顶面为平缓的结构,且本工井结构顶部覆盖的井盖通常为了便于检修不做密封处理。当出现下暴雨的现象时,外部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大,并不能及时的将流入该工井内的雨水排出,容易导致工井内出现积水的现象,进而容易导致安装在工井结构内的电缆被雨水浸泡,进而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其能够及时的将流入该工井内的雨水排出,不易出现工井本体内积水的现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包括工井本体,所述的工井本体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沿着平行于工井本体底面中心线的直线设置,集水坑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井本体的底面上再设置有一道集水坑,并且将排水管与市政雨水排水管道连接。当雨水从井盖渗入工井本体内的时候,积蓄在工井本体内的雨水能够流入集水坑内,之后从排水管排出。其能够及时的将流入该工井内的雨水排出,不易出现工井本体内积水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工井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着工井本体底面的中心线开设,在工井本体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混凝土板块,混凝土板块沿着工井本体的底面以及安装槽的内侧壁铺设,集水坑开设在混凝土板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井本体的底面上浇筑混凝土,并将集水坑开设在混凝土板块上。整个工井本体底面的结构更为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因为工井本体的底面为混凝土,使工井本体内不易积蓄水分,使整个工井本体在不下雨的时候更为干燥,设置在工井本体内的电力电缆更为安全,不易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混凝土板块上开设有两个搭接槽,搭接槽分别沿着集水坑开口的侧边设置,在集水坑的开口处盖设有疏水篦子,疏水篦子沿着集水坑设置,且疏水篦子相对的两边分别嵌设在两个搭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水篦子能够起到过滤杂物的作用,使杂物不易落入集水坑内,进而使集水根所连接的排水管不易被堵塞。并且在工人下到工井本体内,对电力电缆进行检修的时候,不易踩到集水坑内,其很好的保护了工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在疏水篦子与搭接槽相邻的侧边为搭接边,在疏水篦子的搭接边上均铰接有浮动板,浮动板位于疏水篦子的下侧,浮动板的转动轴线与搭接边平行,浮动板远离其转动轴的侧边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等于疏水篦子两条搭接边之间距离的一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排水管与市政雨水排水管道连接,当下暴雨的时候,市政雨水排水管内容易因为雨水流量过大,而出现雨水倒灌至集水坑内的现象。当雨水倒灌至集水坑内的时候,浮动板能够被雨水托着漂浮起来。当浮动板被雨水托着与疏水篦子抵接的时候,集水坑的开口被浮动板阻塞住。此时雨水倒灌入工井本体内的速度较慢,当暴雨结束后,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的雨水流量减少,之后集水坑内的雨水能够再次通过排水管排入市政雨水排水管道内,从而不易出现雨水大量倒灌入工井本体内的现象,很好的保护了工井本体内的电力电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浮动板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侧边上固定设置有搭接条,搭接条为遇水膨胀橡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橡胶条在接触到水后体积会增加,而当浮动板被水托起,并转动至与疏水篦子抵接的时候,两块浮动板相互靠近侧边之间的缝隙被遇水膨胀橡胶条堵塞住,进一步降低了雨水倒灌入工井本体内的速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浮动板上固定设置有加厚边,加厚边设置在浮动板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边上,且浮动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加厚边位于浮动板的底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坑内有雨水积聚的时候,浮动板上的加厚边能够先接触到雨水,使浮动板更为容易的被托起和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集水坑的横截面呈梯形,集水坑的开口为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的集水坑的底面宽度较小,能够更为完全的将集水坑底部的水从排水管排出。并且当浮动板未被水托起时,整个浮动板与集水坑的侧边贴合,其呈倾斜的状态,在集水坑内有水的时候可以更为容易的浮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混凝土板块的顶面分为左顶面和右顶面,左顶面和右顶面分别位于集水坑的两侧,左顶面和右顶面均为斜面,且左顶面和右顶面相互靠近的侧边为斜面的最低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工井本体内侧的底面呈斜面,雨水在流至工井本体内的时候可以更为完全的汇集至集水坑内,便于将雨水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其能够及时的将流入该工井内的雨水排出,不易出现工井本体内积水的现象;2.不易出现雨水大量倒灌入工井本体内的现象,很好的保护了工井本体内的电力电缆。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隐藏部分工井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疏水篦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井本体;11、安装槽;2、混凝土板块;21、集水坑;22、排水管;3、疏水篦子;31、搭接槽;32、浮动板;33、加厚边;34、搭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包括工井本体1,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沿着工井本体1底面的中心线开设。在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浇筑有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板块2,混凝土板块2沿着工井本体1的底面以及安装槽11的内侧壁铺设。在混凝土板块2的顶面上开设集水坑21,集水坑21沿着平行于工井本体1底面中心线的直线开设。混凝土板块2的顶面被集水坑21分割形成两块,其分别称为左顶面和右顶面。左顶面和右顶面均为斜面,且左顶面和右顶面相互靠近的侧边为斜面的最低边。集水坑2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其开口所在的侧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包括工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集水坑(21),集水坑(21)沿着平行于工井本体(1)底面中心线的直线设置,集水坑(21)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包括工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集水坑(21),集水坑(21)沿着平行于工井本体(1)底面中心线的直线设置,集水坑(21)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沿着工井本体(1)底面的中心线开设,在工井本体(1)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混凝土板块(2),混凝土板块(2)沿着工井本体(1)的底面以及安装槽(11)的内侧壁铺设,集水坑(21)开设在混凝土板块(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板块(2)上开设有两个搭接槽(31),搭接槽(31)分别沿着集水坑(21)开口的侧边设置,在集水坑(21)的开口处盖设有疏水篦子(3),疏水篦子(3)沿着集水坑(21)设置,且疏水篦子(3)相对的两边分别嵌设在两个搭接槽(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疏水篦子(3)与搭接槽(31)相邻的侧边为搭接边,在疏水篦子(3)的搭接边上均铰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晴晴赵小冬邵锐温素兵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远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