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50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6
一种支腿,包括内支腿、外支腿、螺母、丝杆、以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第一被动齿轮、活动杆,传动轴上安装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丝杆上安装第二被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齿轮啮合,第一被动齿轮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活动杆上设置有主动齿轮、第二配合部,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支腿上且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分离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离且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够实现支腿升降的快档和慢档的切换,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腿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支腿。
技术介绍
支腿通常用于支撑半挂车,当挂车与牵引车分离时,通过支腿为半挂车提供必要的支撑;一般的支腿通常是包括内支腿、外支腿,丝杆以及螺母,螺母安装在内支腿上,丝杆穿接在螺母上,通过外支腿中安装的传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继而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使内、外支腿伸缩,传统传动机构通常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在外部的手柄的带动下,将动力传递至丝杆。传统的支腿仅能够在一种速度下对支腿的升降进行调整,因此调节过程较为繁琐,且不能够对支腿的升降高度作出精确的调整。为了克服传统支腿存在的缺陷,一些支腿的内部的传动机构是可根据需要进行换挡的,在需要快速调整支腿高度时,将传动机构调整至“快档”,在需要精确调整支腿高度时,将传动机构调整至“慢档”,这种传动机构的结构往往较为复杂,且占用支腿内部的空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支腿,其能够实现支腿高度调节的快、慢切换,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腿,包括内支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腿、套在内支腿外部的外支腿、安装在内支腿上的螺母、穿接在螺母内与螺母螺纹配合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外支腿上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外支腿上的传动轴、枢接在外支腿上的第一被动齿轮、以及活动杆,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丝杆上安装有第二被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置于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齿轮啮合,第一被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活动杆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以及与第一配合部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支腿上且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腿、套在内支腿外部的外支腿、安装在内支腿上的螺母、穿接在螺母内与螺母螺纹配合的丝杆、以及安装在外支腿上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外支腿上的传动轴、枢接在外支腿上的第一被动齿轮、以及活动杆,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丝杆上安装有第二被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置于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齿轮啮合,第一被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活动杆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以及与第一配合部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支腿上且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分离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将活动杆与第一被动齿轮同步联接,在活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离且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其特征在于,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第一被动齿轮上的多个第一凸齿,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活动杆内侧端的多个第二凸齿,第二凸齿可在活动杆横向移动时与第一凸齿咬合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杨旻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