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冲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3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冲杆机,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套、圆螺母、安装垫、垫块、百分表座、支撑板、调正丝杆、砂轮调正上拖板、砂轮调正下拖板、升降丝杆座、工作台下拖板、第二安装套、固定支座、张紧轮子、张紧轮轴、张紧轮座、第二安装板、调节板、第三安装板、靠模支座、高度调正块、工作台上拖板、工作台升降拖板、升降台、蜗杆、蜗轮、蜗轮箱体、升降丝杆、链轮、摇臂、冲杆轴、冲杆装夹靠模、仿形模和基座,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冲杆装夹靠模和仿形模的尺寸即可对不同尺寸的冲杆进行磨制,扩大了该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对冲杆装夹靠模和仿形模与所磨制冲杆进行同比例放大,降低了对冲杆的磨制难度,提高了对冲杆的磨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冲杆机
本技术涉及磨冲杆机
,具体为一种磨冲杆机。
技术介绍
在制造缝纫机针中最关键工序是针眼的压制工艺,完美的针眼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缝纫机缝制衣服的质量,传统的机针针眼制作方式是用打磨后的白钢条做为冲头把针孔冲穿,再打磨针眼,传统的手工做法由于是凭工人的经验很难把握冲杆的精度,缝纫机针有大小不等的很多尺寸,不同的尺寸机针的针眼也随着针杆尺寸的改变而改变,不同尺寸的针眼需要制作不同尺寸的冲杆冲穿针眼,机器的精度远远的高于人工,因此需要一种磨冲杆机对冲杆进行制造,但传统的磨冲杆机制作冲杆的精度低,且不利于磨制不同尺寸的冲杆,因此设计一种磨冲杆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冲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冲杆机,包括第一安装板、螺钉、罩壳体、罩壳盖、第一安装套、圆螺母、安装垫、垫块、百分表座、第一垫圈、安装螺母、第二垫圈、支撑板、调正丝杆、砂轮调正上拖板、砂轮调正下拖板、工具盒、升降丝杆座、工作台下拖板、齿轮座、齿轮销轴、齿轮套、齿轮、扳手、转轴、第二安装套、固定支座、张紧轮子、张紧轮轴、第一隔套、张紧轮座、第二安装板、调节板、第三安装板、靠模支座、高度调正块、托盘、台板、齿条、工作台上拖板、机身、工作台升降拖板、压铁、升降台、第一轴承盖、蜗杆、第二轴承盖、蜗轮、蜗轮箱体、第二隔套、升降丝杆、轴承座、第三隔套、链轮、摇臂、冲杆轴、冲杆装夹靠模、仿形模和基座,所述升降丝杆座的顶端中心处与升降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一端与第二轴承盖上安装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盖与升降台的内部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内部中心另一侧与第一轴承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铁与工作台升降拖板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凹槽内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升降拖板的另一侧与机身的一侧中心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一侧中心顶端与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拖板的顶端与扳手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扳手的一端与齿轮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内部中心处与齿轮套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且齿轮套的内部安装有齿轮销轴,所述齿轮销轴的底端位于齿轮座的内部中心顶端,所述齿轮座的底端与工作台下拖板的底端中心一侧安装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扳手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所述扳手的顶端设置有台板,所述台板的顶端与托盘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靠模支座,且高度调正块的底端位于靠模支座的顶端中心处,所述高度调正块的顶端与第三安装板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的顶端一侧与轴承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的内部中心处套接有第三隔套,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安装的轴承内部与转动轴套接固定连接,且转动轴分别与链轮的中心处以及摇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轮的底端与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仿形模,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端一侧与张紧轮座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冲杆轴的一端中心内部与冲杆装夹靠模固定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罩壳体、罩壳盖、第一安装套、圆螺母和安装垫,且第一安装套、圆螺母、和安装垫均位于罩壳盖的内部,所述罩壳盖的一侧与罩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罩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且该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圆螺母、安装垫和金刚砂轮,所述第一安装套的一端与金刚砂轮贴合,所述调正丝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转动轮固定连接,且调正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和安装螺母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底端与砂轮调正下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砂轮调正下拖板的底端与机身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一侧中心顶端与工具盒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顶端中心处与工作台升降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中心一侧与机身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中心另一侧与升降丝杆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丝杆上套接固定有蜗轮,且蜗轮位于两个相互对应的第二隔套之间,所述第二隔套的内部分别与蜗轮的中心两侧贴合,所述齿轮座的另一侧中心处分别与蜗轮箱体的内部中心两侧套接固定连接,且蜗轮箱体位于升降台的内部,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配合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承盖上开设有通孔,且蜗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该通孔以及升降台的一侧中心底端一侧开设的通孔与转动盘固定连接,且蜗杆与第一轴承盖的连接处安装有轴承,所述升降台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滑块,且滑块位于由工作台升降拖板和压铁组成的滑槽内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与百分表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百分表座的顶端安装有百分表,所述升降台的顶端与工作台下拖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下拖板的顶端与工作台上拖板的底端相互配合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底端另一侧与调节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的顶端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板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另一侧位于转轴上,且固定支座与转轴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安装套,所述固定支座的底端与托盘的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轮座的顶端与张紧轮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且张紧轮座与张紧轮轴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隔套,所述张紧轮轴的中心处与张紧轮子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端另一侧均设置有轴承支座、轴承隔套、链条轮、冲杆轴和冲杆装夹靠模,且链条轮套接固定在冲杆轴上,所述链轮、张紧轮子和链条轮上绕接有套筒滚子链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罩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底端与砂轮调正上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砂轮调正上拖板的中心一侧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内部安装有安装螺母,所述安装螺母的顶端与第一垫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螺母的内部与调正丝杆相互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磨冲杆机,利用安装的冲杆装夹靠模和仿形模,且冲杆装夹靠模和仿形模与所需制作的冲杆进行同比率放大,随后利用金刚砂轮进行相同转速的转动,利用该方式进行磨制冲杆,改变了传统中对冲杆的磨制方式,提高了对冲杆的磨制精度,且通过改变该技术中的冲杆装夹靠模和仿形模的尺寸即可磨制不同尺寸的冲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升降丝杆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罩壳盖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升降台的俯视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摇臂的侧视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冲杆轴的侧视剖视图;图中:1、第一安装板;2、螺钉;3、罩壳体;4、罩壳盖;5、第一安装套;6、圆螺母;7、安装垫;8、垫块;9、百分表座;10、第一垫圈;11、安装螺母;12、第二垫圈;13、支撑板;14、调正丝杆;15、砂轮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冲杆机,包括第一安装板(1)、螺钉(2)、罩壳体(3)、罩壳盖(4)、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安装垫(7)、垫块(8)、百分表座(9)、第一垫圈(10)、安装螺母(11)、第二垫圈(12)、支撑板(13)、调正丝杆(14)、砂轮调正上拖板(15)、砂轮调正下拖板(16)、工具盒(17)、升降丝杆座(18)、工作台下拖板(19)、齿轮座(20)、齿轮销轴(21)、齿轮套(22)、齿轮(23)、扳手(24)、转轴(25)、第二安装套(26)、固定支座(27)、张紧轮子(28)、张紧轮轴(29)、第一隔套(30)、张紧轮座(31)、第二安装板(32)、调节板(33)、第三安装板(34)、靠模支座(35)、高度调正块(36)、托盘(37)、台板(38)、齿条(39)、工作台上拖板(40)、机身(41)、工作台升降拖板(42)、压铁(43)、升降台(44)、第一轴承盖(45)、蜗杆(46)、第二轴承盖(47)、蜗轮(48)、蜗轮箱体(49)、第二隔套(50)、升降丝杆(51)、轴承座(52)、第三隔套(53)、链轮(54)、摇臂(55)、冲杆轴(56)、冲杆装夹靠模(57)、仿形模(58)和基座(59),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丝杆座(18)的顶端中心处与升降丝杆(5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6)一端与第二轴承盖(47)上安装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盖(47)与升降台(44)的内部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44)的内部中心另一侧与第一轴承盖(4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铁(43)与工作台升降拖板(42)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凹槽内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升降拖板(42)的另一侧与机身(41)的一侧中心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44)的一侧中心顶端与第一安装板(1)的一端通过螺钉(2)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拖板(40)的顶端与扳手(2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扳手(24)的一端与齿轮(23)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齿轮(23)的内部中心处与齿轮套(22)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且齿轮套(22)的内部安装有齿轮销轴(21),所述齿轮销轴(21)的底端位于齿轮座(20)的内部中心顶端,所述齿轮座(20)的底端与工作台下拖板(19)的底端中心一侧安装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扳手(24)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39),所述扳手(24)的顶端设置有台板(38),所述台板(38)的顶端与托盘(37)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托盘(37)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靠模支座(35),且高度调正块(36)的底端位于靠模支座(35)的顶端中心处,所述高度调正块(36)的顶端与第三安装板(34)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34)的顶端一侧与轴承座(5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52)的内部中心处套接有第三隔套(53),所述轴承座(52)的两端分别安装的轴承内部与转动轴套接固定连接,且转动轴分别与链轮(54)的中心处以及摇臂(5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轮(54)的底端与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仿形模(58),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顶端一侧与张紧轮座(3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冲杆轴(56)的一端中心内部与冲杆装夹靠模(57)固定固定连接,所述托盘(37)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罩壳体(3)、罩壳盖(4)、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和安装垫(7),且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和安装垫(7)均位于罩壳盖(4)的内部,所述罩壳盖(4)的一侧与罩壳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罩壳体(3)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且该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圆螺母(6)、安装垫(7)和金刚砂轮,所述第一安装套(5)的一端与金刚砂轮贴合,所述调正丝杆(14)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3)上开设的通孔与转动轮固定连接,且调正丝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垫圈(12),所述第二垫圈(12)和安装螺母(11)分别位于支撑板(13)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3)的一侧底端与砂轮调正下拖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砂轮调正下拖板(16)的底端与机身(4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身(41)的一侧中心顶端与工具盒(1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冲杆机,包括第一安装板(1)、螺钉(2)、罩壳体(3)、罩壳盖(4)、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安装垫(7)、垫块(8)、百分表座(9)、第一垫圈(10)、安装螺母(11)、第二垫圈(12)、支撑板(13)、调正丝杆(14)、砂轮调正上拖板(15)、砂轮调正下拖板(16)、工具盒(17)、升降丝杆座(18)、工作台下拖板(19)、齿轮座(20)、齿轮销轴(21)、齿轮套(22)、齿轮(23)、扳手(24)、转轴(25)、第二安装套(26)、固定支座(27)、张紧轮子(28)、张紧轮轴(29)、第一隔套(30)、张紧轮座(31)、第二安装板(32)、调节板(33)、第三安装板(34)、靠模支座(35)、高度调正块(36)、托盘(37)、台板(38)、齿条(39)、工作台上拖板(40)、机身(41)、工作台升降拖板(42)、压铁(43)、升降台(44)、第一轴承盖(45)、蜗杆(46)、第二轴承盖(47)、蜗轮(48)、蜗轮箱体(49)、第二隔套(50)、升降丝杆(51)、轴承座(52)、第三隔套(53)、链轮(54)、摇臂(55)、冲杆轴(56)、冲杆装夹靠模(57)、仿形模(58)和基座(59),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丝杆座(18)的顶端中心处与升降丝杆(5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6)一端与第二轴承盖(47)上安装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盖(47)与升降台(44)的内部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44)的内部中心另一侧与第一轴承盖(4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铁(43)与工作台升降拖板(42)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凹槽内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升降拖板(42)的另一侧与机身(41)的一侧中心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44)的一侧中心顶端与第一安装板(1)的一端通过螺钉(2)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拖板(40)的顶端与扳手(2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扳手(24)的一端与齿轮(23)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齿轮(23)的内部中心处与齿轮套(22)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且齿轮套(22)的内部安装有齿轮销轴(21),所述齿轮销轴(21)的底端位于齿轮座(20)的内部中心顶端,所述齿轮座(20)的底端与工作台下拖板(19)的底端中心一侧安装的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扳手(24)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39),所述扳手(24)的顶端设置有台板(38),所述台板(38)的顶端与托盘(37)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托盘(37)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靠模支座(35),且高度调正块(36)的底端位于靠模支座(35)的顶端中心处,所述高度调正块(36)的顶端与第三安装板(34)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34)的顶端一侧与轴承座(5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52)的内部中心处套接有第三隔套(53),所述轴承座(52)的两端分别安装的轴承内部与转动轴套接固定连接,且转动轴分别与链轮(54)的中心处以及摇臂(5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轮(54)的底端与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该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仿形模(58),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顶端一侧与张紧轮座(3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冲杆轴(56)的一端中心内部与冲杆装夹靠模(57)固定固定连接,所述托盘(37)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罩壳体(3)、罩壳盖(4)、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和安装垫(7),且第一安装套(5)、圆螺母(6)、和安装垫(7)均位于罩壳盖(4)的内部,所述罩壳盖(4)的一侧与罩壳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罩壳体(3)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且该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圆螺母(6)、安装垫(7)和金刚砂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晓东殷源远殷豪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上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