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兰专利>正文

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93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包括:套筒,其形成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圆锥筒,锥度自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处逐渐增大;套筒内部可插入有导入组件;导入组件第一端伸出第一开口,其第二端可卡入第二开口处;窄光谱发光组件嵌合于第二开口外壁上,且进入套筒的内腔,其可调节出白光、蓝光、绿光、蓝绿光四种工作模式;以及放大组件,第二开口顶部形成有与套筒内腔连通的观察口,放大组件活动卡接于第二开口处,且可罩设于观察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窄光谱和放大镜技术结合,利用400‑600nm波长之间的光线,分别被粘膜表面的毛细血管吸收和粘膜表层以下的毛细血管吸收,正常粘膜、血管和病变处形成鲜明对比,提高了宫颈病变的诊断敏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窄光谱宫颈检查仪
本技术涉及妇科临床诊断仪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可以对宫颈进行窄光谱(NB)检测,以增加病变部位甄别的敏感性,尤其可提高对伴有毛细血管改变的糜烂、早期癌变筛查的诊断率。
技术介绍
通过阴道直接观查子宫颈阴道部的检查是妇科常见检查项目之一,通过这项检查可以直接清楚地了解子宫颈阴道部的情况,可以诊断与宫颈相关的妇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颈检查分为常规阴道窥器检查和阴道镜检查,但现有检查手段均在白光和肉眼条件下进行判别,然而依靠肉眼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诊断,漏诊率和误判率较高。通过研究发现,窄光谱NB技术可提高对比度,清晰显示黏膜表浅的微血管形态和微细表面结构,其原理有四点:1.黏膜内吸收可见光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其对波长415nm蓝光和540nm绿光的吸收最为明显,因此,NB下血管呈现深色,对比度强。2.这两种光的波长较短,对黏膜穿透力弱,在黏膜表面和浅层被反射,可显示浅层微血管结构。3.光线在黏膜上皮表面被强反射,能够更好地显示黏膜的表面形态。4.窄谱光源有助于提高对比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方便观察诊断降低漏诊和误判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解决现有技术中宫颈检测不方便观察诊断,漏诊和误判率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包括:套筒,套筒形成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圆锥筒,锥度自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处逐渐增大;导入组件,套筒内部可插入有导入组件;导入组件第一端伸出第一开口,其第二端可卡入第二开口处;窄光谱发光组件,窄光谱发光组件嵌合于第二开口外壁上,且进入套筒的内腔,其可调节出白光、蓝光、绿光、蓝绿光四种工作模式;以及放大组件,第二开口顶部形成有与套筒内腔连通的观察口,放大组件活动卡接于第二开口处,且可罩设于观察口上。为避免外界光线影响窄光谱检测,套筒采用不透明高分子塑料材质。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克服现有经阴道宫颈检测手段的不足,采用窄光谱(NB)和放大镜(ME)技术,利用400-600nm波长之间的光线,分别被粘膜表面的毛细血管吸收和粘膜表层以下的毛细血管吸收,使毛细血管呈现褐色→黑绿色,以及糜烂面与正常粘膜形成边界线鲜明对比的特性,提高了宫颈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和活检提供依据;增加了设备应用的广泛性和便利性。进一步地,第二开口外壁上套接有尾筒,尾筒侧面与第二开口外壁共同形成嵌合槽,窄光谱发光组件嵌卡于嵌合槽内,并伸入套筒的内腔。进一步地,导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半圆堵头、连接杆及顶板;半圆堵头与第一开口处匹配;连接杆可插入套筒内腔,顶板卡入第二开口内壁处;顶板顶部铰接有拉环。由此导入组件半圆堵头方便倒入,拉环方便将其从套筒中拔出。进一步地,窄光谱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印制电路板、发光元件、电池及多路开关;壳体内侧形状与嵌合槽形状相匹配,其内侧底部固定有印制电路板,发光元件安装于印制电路板底部,多路开关固定于壳体外部;且印制电路板、发光元件、电池及多路开关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发光元件为全彩LED或二极管灯珠。拨动多路开关可选择白光、蓝光、绿光、蓝绿光四种工作模式。进一步地,放大组件包括:装配座及放大镜;装配座上安装放大镜,且活动卡接于第二开口处,放大镜为倍放大镜片,放大镜可罩设于观察口上。进一步地,装配座一侧铰接有卡爪,卡爪活动卡接于第二开口顶部形成的环槽上。由此使放大镜角度可灵活调整、固定。使用时可将镜面翻转至套筒内,可调整镜面角度和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开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外部录摄装置的定位部;用于外置摄录装置定位便于对焦、照相,定位部可以为定位槽,与镜头部分连接。外置摄录装置选取市面现有变倍高清数码设备,具有显示、照相、摄像、存储功能,设定镜头中心、焦距与套筒视频采集定位槽相匹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形成全暗的检测环境;S2、将发光组件移至套筒外侧,导入组件插入套筒,将套筒和导入组件整体插入宫颈处,然后撤出导入组件;S3、将窄光谱发光组件光源设置为白光模式,肉眼观察;S4、将窄光谱发光组件光源分别设置为蓝光、绿光、蓝绿光模式,肉眼观察;S5、利用外置摄录设备,将镜头放置在套筒第二开口处进行各光谱不同比例图像保存;S6、针对病变组织,采用放大镜进行局部观察。其中,S1中形成全暗检测环境,将遮光布罩放置操作者身后或在暗室进行操作,遮光布罩为不透光、不反光材质缝制,放置操作者身后用于防止有光线射入观察孔影响检测。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的检测方法,窄光谱诊断提升了白光和肉眼的诊断敏感性,尤其可提高对伴有毛细血管改变的糜烂、早期癌变筛查的诊断率。进一步地,在窄光谱观测下可利用活检钳对病变组织进行准确活检采样,活检钳从套筒内腔进入;活检采样及检测结束,依次撤出活检钳、外置摄录设备镜头及套筒。本技术构思也可用于电子阴道镜的改造,现有电子阴道镜滤光片允许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通过,具有放大镜(ME)功能。只要增加窄光谱成像(NBI)内镜的滤光片仅仅允许蓝色和绿色的光线(中心波长分别为415nm和540nm)通过,增设蓝绿光工作模式就可得到窄光谱成像(NBI)和放大镜(ME)检测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图1的剖视图;图3附图为导入组件拔出检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了导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放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套筒,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103-尾筒,104-定位部,200-导入组件,201-半圆堵头,202-连接杆,203-顶板,204-拉环,300-窄光谱发光组件,301-壳体,302-印制电路板,303-发光元件,304-电池,305-多路开关,400-放大组件,401-装配座,402-放大镜,403-卡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100),所述套筒(100)形成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圆锥筒,锥度自第一开口(101)向第二开口(102)处逐渐增大;/n导入组件(200),所述套筒(100)内部可插入有所述导入组件(200);所述导入组件(200)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101),其第二端可卡入所述第二开口(102)处;/n窄光谱发光组件(300),所述窄光谱发光组件(300)嵌合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外壁上,且进入所述套筒(100)的内腔,其可调节出白光、蓝光、绿光、蓝绿光四种工作模式;/n以及放大组件(400),所述第二开口(102)顶部形成有与所述套筒(100)内腔连通的观察口,所述放大组件(400)活动卡接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处,且可罩设于所述观察口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100),所述套筒(100)形成两端均具有开口的圆锥筒,锥度自第一开口(101)向第二开口(102)处逐渐增大;
导入组件(200),所述套筒(100)内部可插入有所述导入组件(200);所述导入组件(200)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101),其第二端可卡入所述第二开口(102)处;
窄光谱发光组件(300),所述窄光谱发光组件(300)嵌合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外壁上,且进入所述套筒(100)的内腔,其可调节出白光、蓝光、绿光、蓝绿光四种工作模式;
以及放大组件(400),所述第二开口(102)顶部形成有与所述套筒(100)内腔连通的观察口,所述放大组件(400)活动卡接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处,且可罩设于所述观察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102)外壁上套接有尾筒(103),所述尾筒(103)侧面与所述第二开口(102)外壁共同形成嵌合槽,所述窄光谱发光组件(300)嵌卡于所述嵌合槽内,并伸入所述套筒(100)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光谱宫颈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组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半圆堵头(201)、连接杆(202)及顶板(203);所述半圆堵头(201)与所述第一开口(101)处匹配;所述连接杆(202)可插入所述套筒(100)内腔,所述顶板(203)卡入所述第二开口内壁处;所述顶板(203)顶部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兰孙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朱兰孙大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