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88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支撑性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支撑底板、位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方的支撑顶板和沿所述框架边沿覆盖于所述支撑顶板上方的乘坐部,所述支撑底板顶部和支撑顶板底部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提供支撑顶板与支撑底板间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一支架和提供支撑顶板与支撑底板间水平及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二支架。通过该高支撑性椅具,在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乘坐缓冲的同时,可承受各向的施力,尤其可以对应抵抗水平分力,不易损坏,且支撑效果好,可以给予使用者稳定的支撑和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支撑性椅具
本技术涉及座椅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高支撑性椅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椅子中,一般通过发泡材料、海绵等结构直接作为提供舒适乘坐的缓冲提供;单纯的发泡材料和海绵等质地过软,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陷入感,所以在老板椅等大型椅子上一般在发泡材料中添加弹簧作为缓冲。这样的缓冲方式随着发泡材料的老化会逐渐失效,尤其是在长期使用过过重时其失效速度会更快。极大的影响舒适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若为了减少发泡材料的失效速度而增加弹簧或支架等装置则会极大的增加椅子的重量,导致使用的不便。而且,弹簧等缓冲装置无法有效对坐下、乘坐时人体动作昌盛的水平的分力进行缓冲反而容易发生折弯、折断导致支撑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支撑性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高支撑性椅具,在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乘坐缓冲的同时,可承受各向的施力,尤其可以对应抵抗水平分力,不易损坏,且支撑效果好,可以给予使用者稳定的支撑和缓冲作用。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支撑底板、位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方的支撑顶板和沿所述框架边沿覆盖于所述支撑顶板上方的乘坐部,所述支撑底板顶部和支撑顶板底部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提供支撑顶板与支撑底板间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一支架和提供支撑顶板与支撑底板间水平及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二支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圆柱筒形的壳体与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圆柱橡胶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为发泡海绵壳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左右止抵的弓形弹性片,所述的弹性片的弓形弧顶相对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弹性片开口方向相互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片的弓形两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止抵部,所述第一止抵部止抵于所述容纳腔壁面和底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相互止抵的两个所述弹性片在止抵处分别对向延伸有第二止抵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阻尼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顶板和支撑底板设有多个分布于所述容纳腔底部的构造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至少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矩形阵列的四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乘坐部包裹于所述支撑顶板的边缘外侧。本技术具有结构重量轻、支撑效果好、可缓冲支撑各向施力、使用寿命长且易于维护保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顶板处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框架,2支撑底板,3支撑顶板,4乘坐部,5容纳腔,51阻尼层,52构造孔,6第一支架,61壳体,62橡胶弹簧,7第二支架,71弹性片,72第一止抵部,73第二止抵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所示的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包括四边形的塑料或铝制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1内的支撑底板2、通过下述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可动支撑在支撑底板2上方的支撑顶板3和沿框架1边沿覆盖于支撑顶板3上方的乳胶或海绵等软质材料制成的供舒适乘坐的乘坐部4,其中支撑底板2和支撑顶板3都为注塑成型。框架1可以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安装到五星脚、车辆座椅、交叉式椅脚等支撑部件上。支撑底板2顶部和支撑顶板3底部对称设有呈网格结构的脊状结构,这些脊状结构围合形成了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矩形的容纳腔5。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5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2×2和3×3的两个矩形框阵列。对置的上下的容纳腔5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一支架6和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水平及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二支架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架6具有分布于容纳腔5的矩形阵列的四边的八个(在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更多个或更少的,优选为以框架1中心城中心对称的提供各向性能相同的支撑的分布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6包括发泡海绵制成的圆柱筒形的壳体61与至少一个设于壳体61内的圆柱橡胶弹簧62,橡胶弹簧62主要承载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和人体的载荷,同时因为其为橡胶层包裹圆柱弹簧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静音效果。在人体乘坐时,支撑顶板3的边缘为承压后弯曲形变最大的区域,需要适应其形变提供弹性支撑(若支撑过硬会对人体造成不适),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外部四边的方式设置橡胶弹簧62作为第一支架6使得其可以以较小的弹性模量和静音特性具有良好的适应形变的支撑性能和安静性能。在支撑顶板3的边缘中其四角必然距离矩形阵列的容纳腔5最远,形变量也最大,其角状也对人体造成的不适感最强,故至少需要在四角设置第一支架6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7包括两个左右止抵的弓形弹性片71,为控制整体重量,弹性片71在本实施例中为碳纤维片。在其他重量参数权重不高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固定座椅、车辆坐垫)等,弹性片71可以选用弹簧钢板等具有更高使用寿命的材料。弹性片71的弓形弧顶相对连接从而呈现对置的x形缓冲构件,相邻容纳腔5内的弹性片71开口方向相互垂直,从而获得在水平面上直角坐标系XY轴向双向的高效地抵抗、承载水平方向的载荷。从竖直方向加载的载荷也可以同样的进行一定的承载。本实施例中,弹性片71的弓形两端向外延伸有弯折板状的第一止抵部72,第一止抵部72止抵于容纳腔5壁面和底面,从而具有良好的与容纳腔5的接触面和自由度限制水平,从而在承载载荷的时候不易发生打滑、损坏失效等问题。本实施例中,相互止抵的两个弹性片71在止抵处分别对向延伸有第二止抵部73,第二止抵部73呈平台形状,使得两个弹性片71之间呈面接触,在承载水平载荷时面接触使得两者之间接触压强小,不易损坏,在承载竖直载荷时面接触还使得两者在压缩承载过程中一直保持接触,减少止抵状态滑动松脱等失效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容纳腔5底部设有橡胶或TPU等软质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层51,通过阻尼层实现与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的连接,从而增大接触的摩擦力防止松脱等问题、并实现两者的隔离减少磨损。本实施例中,支撑顶板3和支撑底板2设有多个分布于容纳腔5底部的构造孔52,构造孔52用于减小支撑顶板3和支撑底板2整体的重量。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乘坐部4包裹于支撑顶板3的边缘外侧并向下延伸至覆盖支撑顶板3与框架1的间隙内,从而消除可能使人体感到不适的间隙。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于所述框架(1)内的支撑底板(2)、位于所述支撑底板(2)上方的支撑顶板(3)和沿所述框架(1)边沿覆盖于所述支撑顶板(3)上方的乘坐部(4),所述支撑底板(2)顶部和支撑顶板(3)底部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一支架(6)和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水平及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二支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于所述框架(1)内的支撑底板(2)、位于所述支撑底板(2)上方的支撑顶板(3)和沿所述框架(1)边沿覆盖于所述支撑顶板(3)上方的乘坐部(4),所述支撑底板(2)顶部和支撑顶板(3)底部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一支架(6)和提供支撑顶板(3)与支撑底板(2)间水平及竖直弹性支承的第二支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6)包括圆柱筒形的壳体(61)与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61)内的圆柱橡胶弹簧(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1)为发泡海绵壳体(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7)包括两个左右止抵的弓形弹性片(71),所述弹性片(71)的弓形弧顶相对连接,相邻所述容纳腔(5)内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联胜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