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栽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78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栽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草莓栽培槽,包括草莓栽培槽、排水松土装置和栽培装置,草莓栽培槽包括栽培槽装置、通口和滑槽,栽培槽装置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通口的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栽培槽装置的右壁下侧开设有矩形口,栽培槽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松土装置,排水松土装置包括底板、排水孔和横槽,底板固定连接在栽培槽装置的内壁下方,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排水孔位于横槽的两侧,横槽的内部设置有拉板,拉板插入横槽的内部,拉板与横槽适配,拉板的右端插入矩形口,拉板与矩形口适配,该一种草莓栽培槽具备排水好和松土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莓栽培槽
本技术涉及栽培
,具体为一种草莓栽培槽。
技术介绍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密被开展黄色柔毛,聚伞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草莓栽培槽底部仅仅开设有一个202,而且栽培槽内部的土壤十分紧密,经常会出现水分过多的留存于栽培槽内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草莓从根部腐烂,根部处于栽培槽的内部也不易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导致结不成质量好的草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莓栽培槽,具备排水好和松土等优点,解决了栽培槽通水不便导致草莓烂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草莓栽培槽,包括草莓栽培槽、排水松土装置和栽培装置,所述草莓栽培槽包括栽培槽装置、通口和滑槽,所述栽培槽装置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栽培槽装置的右壁下侧开设有矩形口,所述栽培槽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松土装置,所述排水松土装置包括底板、排水孔和横槽,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栽培槽装置的内壁下方,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所述排水孔位于横槽的两侧,所述横槽的内部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插入横槽的内部,所述拉板与横槽适配,所述拉板的右端插入矩形口,所述拉板与矩形口适配,所述拉板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松土柱,所述松土柱的数量为四个。优选的,所述草莓栽培槽的上方设置有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包括土箱、凹口和网纹孔,所述土箱放置在栽培槽装置的内部,所述土箱与栽培槽装置适配,所述土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下内壁上开设有网纹孔,所述网纹孔处于拉板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土箱的左右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插入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柱与滑槽适配,所述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手。(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莓栽培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草莓栽培槽,通过排水松土装置的设计,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横槽的内部设置有拉板,拉板的右端插入矩形口,拉板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松土柱,将原始栽培槽的一个排水孔改为多个排水孔,加快了栽培槽的排水速度,同时松土柱的存在可以松动土壤,通过从外部拉动拉板,可以改变松动土壤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得栽培槽内不会出现积水和土壤过紧的情况,避免了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烂根的情况,提高了栽培出草莓的质量。2、该草莓栽培槽,原始栽培槽内的草莓是始终培植在栽培槽中的,当草莓结果的时候,再从栽培槽上对草莓进行浇水时,残留在草莓表面的水会使得草莓腐烂,但是由于栽培槽的阻挡,在对土壤进行浇水的时候很难使得草莓不接触水,通过栽培装置的设计,土壤的底部由土箱进行盛装,在通过栽培装置整体放入草莓栽培槽中进行栽培草莓的操作,当草莓结果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将栽培装置通过拉手从草莓栽培槽中取出,直接对土壤进行浇水,避免了草莓接触水分导致表皮腐烂,帮助草莓进行更好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草莓栽培槽、101栽培槽装置、102通口、103滑槽、104矩形口、2排水松土装置、201底板、202排水孔、203横槽、204拉板、205松土柱、3栽培装置、301土箱、302凹口、303网纹孔、304滑柱、305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草莓栽培槽,包括草莓栽培槽1、排水松土装置2和栽培装置3,草莓栽培槽1包括栽培槽装置101、通口102和滑槽103,栽培槽装置10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102,通口102的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3,栽培槽装置101的右壁下侧开设有矩形口104,栽培槽装置101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松土装置2,排水松土装置2包括底板201、排水孔202和横槽203,底板201固定连接在栽培槽装置101的内壁下方,底板2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202。底板20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203,排水孔202位于横槽203的两侧,横槽203的内部设置有拉板204,拉板204插入横槽203的内部,拉板204与横槽203适配,拉板204的右端插入矩形口104,拉板204与矩形口104适配,拉板204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松土柱205,松土柱205的数量为四个。草莓栽培槽1的上方设置有栽培装置3,栽培装置3包括土箱301、凹口302和网纹孔303,土箱301放置在栽培槽装置101的内部,土箱301与栽培槽装置101适配,土箱30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口302,凹口302的下内壁上开设有网纹孔303,网纹孔303处于拉板204的正上方。土箱301的左右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柱304,滑柱304插入滑槽103的内部,滑柱304与滑槽103适配,滑柱30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手305。在使用时,第一步:通过排水松土装置2的设计,底板2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202,底板20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203,横槽203的内部设置有拉板204,拉板204的右端插入矩形口104,拉板204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松土柱205,将原始栽培槽的一个排水孔202改为多个排水孔202,加快了栽培槽的排水速度,同时松土柱205的存在可以松动土壤,通过从外部拉动拉板204,可以改变松动土壤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使得栽培槽内不会出现积水和土壤过紧的情况,避免了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烂根的情况,提高了栽培出草莓的质量。第二步:原始栽培槽内的草莓是始终培植在栽培槽中的,当草莓结果的时候,再从栽培槽上对草莓进行浇水时,残留在草莓表面的水会使得草莓腐烂,但是由于栽培槽的阻挡,在对土壤进行浇水的时候很难使得草莓不接触水,通过栽培装置3的设计,土壤的底部由土箱301进行盛装,在通过栽培装置3整体放入草莓栽培槽1中进行栽培草莓的操作,当草莓结果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将栽培装置3通过拉手305从草莓栽培槽1中取出,直接对土壤进行浇水,避免了草莓接触水分导致表皮腐烂,帮助草莓进行更好的生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草莓栽培槽,包括草莓栽培槽(1)、排水松土装置(2)和栽培装置(3),所述草莓栽培槽(1)包括栽培槽装置(101)、通口(102)和滑槽(103),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102)的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3),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右壁下侧开设有矩形口(104),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松土装置(2),所述排水松土装置(2)包括底板(201)、排水孔(202)和横槽(203),所述底板(201)固定连接在栽培槽装置(101)的内壁下方,所述底板(2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栽培槽,包括草莓栽培槽(1)、排水松土装置(2)和栽培装置(3),所述草莓栽培槽(1)包括栽培槽装置(101)、通口(102)和滑槽(103),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102)的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3),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右壁下侧开设有矩形口(104),所述栽培槽装置(101)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松土装置(2),所述排水松土装置(2)包括底板(201)、排水孔(202)和横槽(203),所述底板(201)固定连接在栽培槽装置(101)的内壁下方,所述底板(201)的上表面前后两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莓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横槽(203),所述排水孔(202)位于横槽(203)的两侧,所述横槽(203)的内部设置有拉板(204),所述拉板(204)插入横槽(203)的内部,所述拉板(204)与横槽(203)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刘远征张磊胡小琴刘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利尔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