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71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以及制备该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型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活性成分和肽类表面改性剂的新型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常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等的受控释放性(controlledreleasability)并调节其分子尺寸,已经使用热处理、超声处理或重建对其执行了表面处理。然而,这些表面处理方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可能发生活性成分的分解和活性成分的意外释放,并且还因为需要长的处理时间及其制备设施。此外,以减轻上述方法中需要制备设施的问题为目的,聚合物吸附法或分散剂处理法可以被应用,但是具有长的处理时间,并且根据活性成分、聚合物或分散剂的类型可能会使用有机溶剂,因此使用受到限制。此外,主要合成后执行后处理工艺,其效率低下,特别地,缺点是洗涤期间产率可能降低。因此,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表面改性通过分层或剥离工艺进行,该分层或剥离工艺通过溶胀来分离纳米片。然而,为此目的,必须使用有机溶剂,诸如甲苯、甲醛、二氯甲烷等,这需要诸如洗涤等的后处理工艺,并且引起生物稳定性问题。此外,纳米片的完全分离使得不可能通过将不稳定的活性成分引入层状结构中来稳定该不稳定的活性成分。类似地,尽管在金属层的表面上施用了使用诸如氨基硅烷、环氧硅烷或乙烯基硅烷的配体结合官能团的方法,但是由于有机溶剂的使用,该方法也引起了上述问题。具体地,在复合物的洗涤和干燥之后,由于氢键合和干燥,颗粒的表面经受了在纳米片之间共享水分子的物理现象,因此颗粒可能会聚集,因此颗粒尺寸最终会更大。此外,在洗涤和干燥后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时,由于表面边缘效应(surfaceedgingeffect),形成未活化的表面层,因此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稳定,且阴离子键合或分散非常困难,因此整体表面改性效率可能会恶化,这是不期望的。通常,如韩国专利第10-0439299号和第10-0841700号中公开的用作表面改性剂的TEOS或TMOS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因此表现出受控的释放性,但是由于二氧化硅的性质,TEOS或TMOS具有高的水含量,这会不期望地引起与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有关的问题。另外,当使用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132409号中公开的卵磷脂、纤维素、黄原胶、瓜尔胶、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时,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和改性剂仅以简单混合的形式提供,而不是物理和化学结合,因此不会出现颗粒尺寸控制和分散性能,这是不希望的。作为上述常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约100℃下的处理和超声处理来蚀刻颗粒表面以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性能的高温热处理或超声处理方法、通过200℃以上的高温下的处理诱导颗粒结构变化的重建方法、将聚合物吸附至颗粒表面的聚合物或分散剂吸附方法、使用有机溶剂剥离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方法、以及使用官能团表面改性的方法全部都是有问题的,因为需要制备设施或制备工艺复杂,并由于有害溶剂的使用而引起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替代的改性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不具有前述问题并且是表面改性的。(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第10-0439299号(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第10-0841700号(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6-0132409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做出本专利技术以针对相关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包括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且具有减小的颗粒尺寸,其中稳定地含有活性成分,并且其受控的释放性显著改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方法,其中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可以以如下方式简单地合成:使金属层状氢氧化物通过静电吸引结合至具有相反电荷的活性成分,或者调节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内部结构,即其结晶度,从而使得可以在不使用有害材料的情况下安全地制备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实现了最大的合成效率和短的处理时间,并产生了环境友好和经济的效果。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该活性成分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抗坏血酸、生物素、泛酸、半胱氨酸、阿魏酸、谷氨酸、吲哚乙酸、肉桂酸(cinnamicacid)、咖啡酸、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烟酸、泛酸、吡哆素(pyridoxine)、叶酸、钙化醇、生育酚、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水杨酸、视黄酸、和熊果苷,并且该表面改性剂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以及包括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和含有10至1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肽/脂肪酸偶联物(peptide/fatty-acidconjugate)。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将酸性溶液逐滴地添加到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前体并溶解该前体来制备前体溶液;以及通过将前体溶液与醇、去离子水、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混合来制备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将酸性溶液逐滴地添加到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前体并溶解该前体来制备前体溶液;通过将前体溶液与醇、去离子水和活性成分混合来制备含有活性成分的晶种(crystalseed);以及通过将所制备的晶种与表面改性剂混合并执行离子交换反应来制备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中离子交换反应中的pH为5至10。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由于减小的颗粒尺寸、活性成分的稳定内含物(inclusion)以及极好的活性成分的受控释放性,该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是有利的。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可以以如下方式简单地合成:使金属层状氢氧化物通过静电吸引结合至具有相反电荷的活性成分,或者调节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内部结构、即其结晶度,从而实现短的处理时间,并省去了专用的制备设施,因此产生了环境友好和经济的效果。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备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方法省略了由于使用诸如甲苯、甲酰胺或二氯甲烷的有机溶剂引起的诸如洗涤等的后处理,不使用有害材料,并因此是安全的。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使用外部离子交换工艺(outerino-exchangeprocess)形成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工艺;图2示出了使用外部离子交换工艺形成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图3示出了使用交叉插入工艺(crossoverinterpositionprocess)形成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工艺;图4示出了使用交叉插入工艺形成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图5-图10是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XRD图谱;图11-图20是示出了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的丁达尔效应的照片;图21示出了使用外部离子交换工艺制备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中,其结晶度在SMA0.005∶VitC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包括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活性成分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抗坏血酸、生物素、泛酸、半胱氨酸、阿魏酸、谷氨酸、吲哚乙酸、肉桂酸、咖啡酸、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泛酸、吡哆素、叶酸、钙化醇、生育酚、氨甲环酸、水杨酸、视黄酸、和熊果苷,并且/n所述表面改性剂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以及包括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和含有10至1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肽/脂肪酸偶联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503 KR 10-2019-00525041.一种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包括活性成分和表面改性剂,其中,所述活性成分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抗坏血酸、生物素、泛酸、半胱氨酸、阿魏酸、谷氨酸、吲哚乙酸、肉桂酸、咖啡酸、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泛酸、吡哆素、叶酸、钙化醇、生育酚、氨甲环酸、水杨酸、视黄酸、和熊果苷,并且
所述表面改性剂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以及包括含有2至8个氨基酸的肽和含有10至1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肽/脂肪酸偶联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层状氢氧化物复合物,其中,所述肽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二肽-1(YR)、二肽-2(VW)、二肽-4(FW)、二肽-6(KV)、二肽-7(KT)、二肽-14(AT)、二肽(GH)、乙酰基二肽-1(YR)、乙酰基二肽-1鲸蜡酯(YR)、烟酰基二肽-2(VW)、CP二肽(CP)、VGE二肽(VE)、CGE二肽(CE)、EGE二肽(EE)、TGE二肽(TE)、LGE二肽(LE)、EQ二肽(EQ)、GR二肽(GR)、HG二肽(HG)、PE二肽(PE)、DE二肽(DE)、HQ二肽(HQ)、RS二肽(RS)、HP二肽(HP)、肌肽(AH)、三肽-1(GHK)、三肽-3(GHR)、三肽-4(LGD)、三肽-5(KVK)、三肽-6(GXP)、三肽-8(HFR)、三肽-10(KDI)、RGD肽(RGD)、AHK肽(AHK)、三肽-29(GPX)、三肽-54(FTY)、生物素三肽-1(GHK)、硫代辛酰基基三肽-1(GHK)、三肽(RFK)、HGG肽(HGG)、肽CK(RKR)、四肽-1(LPTV)、四肽-2(KDVY)、四肽-3(KGHK)、四肽-5(AHSH)、四肽-7(GQPR)、四肽-9(QDVH)、四肽-11(PPYL)、四肽-15(YPFF)、四肽-21(GEKG)、四肽-26(ELPS)、乙酰基四肽-2(KDVY)、乙酰基四肽-3(KGHK)、乙酰基四肽-5(AHSH)、乙酰基四肽-9(QDVH)、乙酰基四肽-11(PPYL)、乙酰基四肽-15(YPFF)、五肽-3(GPRPA)、五肽-4(KTTKS)、五肽-17(KLAKK)、五肽-18(YAGFL)、硫代辛酰基基五肽-4(KTTKS)、六肽-1(ARHLFW)、六肽-2(FWFKPV)、六肽-3(EEMQRR)、六肽-4(FGHXAF)、六肽-5(FGVXAF)、六肽-6(VEPIPY)、六肽-9(GPQGPQ)、六肽-11(FVAPFP)、六肽-12(VGVAPG)、乙酰基六肽-1(ARHLFW)、乙酰基六肽-3(EEM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准金娟辰金起历
申请(专利权)人:威博特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